“2012年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产后出血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来源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庆祝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以下简称"北京医学会")成立90周年暨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成立20周年,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召开了"2012年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产后出血专题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委员会组织,北京和睦家医院协办,北京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陈倩教授担任会议主持.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妇产科医师共2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荣幸地邀请到了多名国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会议内容涉及产后出血的原因、诊断、处理以及预防等全方位的内容.加拿大妇产科学会执行主席、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妇幼保健协会主席、渥太华大学妇产科学临床教授André B.Lalonde对FIGO产后出血诊疗常规进行了解读.世界卫生组织的官员Joāo Paulo对世界卫生组织产后出血诊疗常规进行了讲解。

其他文献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中国的剖宫产率已达46.2%,其中11.7%的剖宫产没有明确指征[1].在努力减少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的同时,剖宫产的时机选择也日益受到重视.选择"良辰吉时",不仅是我国很多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也是影响择期剖宫产时机的重要因素.每年的8月下旬和农历新年前后,都会有大量孕妇因非医学因素选择在此期间实施"择日"剖官产.而剖宫产时机选择不当,将会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因此,
期刊
围产期抑郁包括发生在妊娠期或产后12个月内的严重或轻微的抑郁发作[1],即包括妊娠期抑郁和产后抑郁.妊娠期及产后的生理变化和初为人母的心理变化均会使围产期抑郁的发病风险增加.围产期抑郁不仅对妇女自身,甚至对其子代和家庭都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期刊
目的 探讨新生儿不同低血糖水平和低血糖持续时间与脑损伤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9年12月入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的110例低血糖(血糖≤2.2 mmol/L)新生儿的病历记录及随访资料.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脑影像学特征和脑功能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无脑损伤、轻度脑损伤和重度脑损伤3组,借助受试者操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孕妇,31岁,妊6产1,因"停经36+4周,发现前置胎盘2月余"于2010年11月1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0年2月18日,预产期为2010年11月25日.患者1998年因"羊水过少、巨大儿"于当地医院行子宫下段剖官产术.1999年至2006年间先后于妊娠早期行人工流产4次.入院体检:生命体征平稳,腹软,下腹部见长约15 cm陈旧性纵行手术瘢痕,愈合可,未及宫缩,双下肢水肿(+).产科
期刊
目的 评估产前超声对胎儿唇裂和(或)腭裂(简称唇腭裂)的检出率,以及合并的相关结构及染色体异常的发生情况. 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单胎妊娠孕妇31 245例,于妊娠中期常规行胎儿超声筛查,发现唇腭裂的胎儿建议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所有活产新生儿及引产儿均进行口腔检查,以确诊唇腭裂,分析产前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所有
“围产医学与胎源性健康和疾病国际研讨会”将于2013年4月28日至30日在江苏苏州召开。会议由中华围产医学会、中国DoHaD协会及江苏省围产医学会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胎儿医学研究所共同承办。
期刊
我国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高发区,约8%的人群是慢性HBV携带者,高达50%的慢性HBV感染者是经母婴传播造成的[1].感染时年龄越小,成为慢性携带者的概率越高,因此母婴传播阻断对慢性乙肝的控制有重要意义.HBV母婴传播可分为妊娠期、分娩期与哺乳期,或是宫内、产时、产后不同时段.本文从保护易感者、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等3个方面讨论HBV母
期刊
新生儿呼吸衰竭(neonatal respiratory failure,NRF)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常见的危重症.NRF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围产医学水平以及NICU救治危重患儿的效能.本文旨在通过对已经开展的NRF的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进行总结分析,探讨NRF的病因、高危因素及治疗进
期刊
目的 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提高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准确性和异常核型检出率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18、X、Y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和13、21及16、22染色体单一序列探针,对100例自然流产绒毛标本同时进行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并分析2种方法的一致性及差异.结果 (1)染色体核型分析:100例流产绒毛
患儿男,8d,因"发热伴拒食1d"于2012年3月2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1d出现发热,体温37.8℃,伴拒食;入院当天出现双下肢及阴囊肿胀,排尿困难,无抽搐、嗜睡,无呕吐,大便正常.体格检查:体温35.9℃,脉搏110次/min,呼吸45次/min,血压78/39 mm Hg(1 mm Hg=0.133 kPa).患儿神志清,反应一般,贫血貌,无发绀,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双下肢硬肿,面积约16%.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