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目的:探讨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核磁共振的应用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70例,对照组主要进行临床X线诊断,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核磁共振诊断,研究比较两种诊断方式下病情检出率。结果:经过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在患者临床病情检出率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来说,进行核磁共振诊断比较有效,不仅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病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还能明确病人实际骨折位置和骨折类型等,诊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大范围内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应用价值;对比
  近年来,骨科疾病种类在不断增加,在多种骨科疾病当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比较常见,当患者患上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之后,其骨折相关部位就会变得肿胀和疼痛,患者的正常活动和行为就会受到限制[1]。针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来说,其也属于一种骨挫伤,患者骨折严重程度比较低,属于骨骼损伤疾病当中的一种。导致患者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原因比较多,主要是因为患者外界受力后出现骨骼断裂和出血等问题所致[2]。该疾病临床诊断难度比较大,如果仅仅进行常规临床诊断,效果不显著,且患者临床病情确诊率比较低,这样不仅会导致临床误诊问题出现,还会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使得患者产生一系列骨关节并发症状。大量临床实践结果表明,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诊断当中,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应用效果显著,临床诊断准确率较高。为了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和准确率,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参与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和相关分析,具体研究过程和分析结果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相关信息和相关资料主要来源于2014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70例,主要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都在15-71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32.0±6.9)岁,患者骨折时间都在2-11天之间,平均时间在6天左右。70例患者的正常活动和行为都受到限制,且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节疼痛症状和相关部位肿胀等症状。
  1.2 方法 针对对照组患者来说,主要接受临床X线诊断,等到病人入院之后,就作用在患者膝关节相关部位,进行专业的X线诊断。针对观察组患者来说,主要接受专业核磁共振诊断,在临床X线诊断三日之后进行核磁共振诊断,在诊断之前要准备好诊断所用仪器和设备,主要应用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核磁共振超导磁机和相关设备,主要选择包裹式的表面线圈。作用在病人膝关节相关位置上,加强扫描检查,具体的扫描序列有四个,第一个是矢状位SE-TIW,第二个是脂肪抑制序列,第三个是FSE双回波序列,第四个是冠状位FSE序列[3]。另外,在具体的扫描诊断当中,要着重加强对病人的膝关节冠位、膝关节横位以及膝关节矢状位的情况诊断检查。
  1.3 诊断标准:(1)病人膝盖相关部位出现一定程度的外伤以及疼痛问题,病人出现跛行问题和行动障碍;(2)患者诊断后成片上具备片状、线状以及关节软骨对应的低信号[4]。
  1.4 观察项目和指标 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主要选择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研究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主要选择t进行相关检验,而计数资料主要选择χ2进行相关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对比 经过临床病情诊断,在X线诊断下,最终都为阴性,没有出现骨折患者,临床病情检出率仅仅为0。在磁共振临床诊断下,最终的诊断结果都是阳性,临床诊断检出率为100.0%。最终诊断出股骨内外侧踝骨病人、髌骨骨折病人以及胫骨骨折病人,对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38例、4例28例,主要包括I型骨折病人、II型骨折病人以及III型骨折病人,对应的例数分别为27例、18例和25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1。
  3讨论
  综上所述,在医院骨科临床治疗当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是比较常见的。在当前的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临床治疗当中,X线和核磁共振扫描方法是主要的临床诊断方法[5]。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单纯采用X线诊断方法,其诊断效果都不显著,采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病情诊断准确率,在患者临床诊断之前,还要做好病史询问工作,就可以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6]。另外,在诊断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询问患者是否具有各类药物服用史,为患者后期临床成功诊治打下基础[7]。
  本研究为了探讨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把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当作研究对象,主要采取X线诊断方法和核磁共振扫描方法进行诊断对比,结果在患者骨折部位诊断中,X线诊断诊断率仅仅为1.43%,核磁共振检出率达到了100%;且在患者骨折类型诊断当中,X线临床检出率只有4.29%,核磁共振检出率为100%。
  因此,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病情诊断当中,核磁共振诊断有效率比较高,不仅可以从根本上明确病人骨折所在位置,还能明确检出患者骨折具体类型,全面掌握患者骨折实际情况,为后期患者临床有效治疗奠定基础,提升临床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8]。
  参考文献:
  [1] 张乃胜.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09(7):27-27,28.
  [2] 刘红权,陈艳,朱曼等.核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2015,11(9):92-93.
  [3] 屈建修.核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0):99.
  [4] 路成文,张彬.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J].中国医刊,2014,49(2):92-95.
  [5] 杨淑琴.核磁共振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4):4967-4968.
  [6] 张清勇.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行核磁共振诊断的临床报道[J].医学信息,2015,28(8):224-225.
  [7] 李丽,张洪,李凤莲等.低场强核磁共振STIR序列膝关节软骨损伤诊断价值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4):111-112.
  [8] 仇晓岩,刘广军,王新波等.膝关节隐匿性骨折66例MRI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8):1920-1921.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目的 检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OSAHS合并高血压和单纯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比较三组HRV的不同,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对OSAHS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遵化市人民医院和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
期刊
【中图分类号】R9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目的 探究地佐辛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素。方法 根据某院HIS所收集的2014年1月~2015年3月地佐锌注射液实际使用的状况,排除患者不良反应漏报的现象。患者的年龄和性别等信息,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进行回归,以逐步向前的方式对变量进行筛选。结果 某院使用地佐辛注射液3200例患者,其中不良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2012~2014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结核中毒症状不典型,其中以咳嗽、咳痰、纳差、乏力、心悸、气促为主要表现,低热、盗汗不明显。血糖控制程度明显影响结核病灶的愈合。结论 积极控制好血糖是治疗肺结核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全方位的临床观察,然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了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了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消化科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所有120例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不适、腹胀、节律性腹痛,并且消化性溃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目的:分析肝移植术患者压疮预防方法改进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肝病患者60例,均行肝移植术。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改进前组将海绵垫垫于双足跟,改进之后则将糜子垫垫于距离足跟约10厘米处肌肉和脂肪丰富达的小腿位置。详细观察两组患者压疮情况。结果:压疮预防方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R39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目的:探究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人用狂犬疫苗。方法:将aGV设置为毒种,而培养基采用Vero细胞,通过14L生物反应器对其进行培养,培养方法则为灌流式,随后将收集到的病毒也通过相关方法进行纯化后,并将冻干保护剂放置在其中,制备狂犬疫苗,对冻干前后和37℃的疫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其的评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再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肠癌手术中应用的效果,为临床腹腔镜直肠癌手术配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临床实践、对比再改良组与传统改良组截石位的方法,回顾分析两组资料。结果:再改良组截石位的应用得到手术医生的满意度为99%,较传统组每台手术体位摆放时间减少了0.5-1.5小时,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再改良截石位通过在传统方法上实践改进并应用,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直肠癌是消化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目的 提高食管癌手术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保持循环、呼吸系统稳定及良好的术后镇痛甚为重要。方法 采用静脉全麻加连续硬膜外麻醉。结果 使用此种麻醉方法期间生命体征平稳,苏醒迅速,术后镇痛完善,减少并发症发生。结论 两种麻醉联合应用,减少全麻药的用量,降低应激反应,便于术后护理和病人恢复。  关键词: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0  摘要:目的:研究Skp2和p2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对二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并病理确诊的胃癌组织标本,采用Giemsa染色法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免疫组化检测Skp2和p27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总共选取78例胃癌组织,54例符合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