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会议活动切忌“想当然”

来源 :领导之友·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dl61234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议活动组织得多了,往往会发现,出错的经常是那些“想当然”的地方。比如,筹备过程中发现问题时,“想当然”地认为有人解决;筹备过程中有关方面提出要求时,“想当然”地全盘接受;实施过程中出现疑问时,“想当然”地任其发展。这些情况难免导致差错和失误。只有用非常谨慎的态度,“较真”到底,才能保证会议的顺利进行。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案例。
  案例一:前几年,市里的季度工作会要求现场直播。第一次筹备时,我们就想到如果会议期间停电怎么办。当时有关部门都说没事,有备用电源,短时间内就可以切换。但牵头领导继续追问:“‘短时间’到底是多久?”这一问,没人回答了。供电公司实地查看后才发现备用线路根本就没接上,即使有发电车也供不上电。为此,牵头领导召集有关部门进行专题研究,越研究发现问题越多:即便备用线路接上了,转换也要十几分钟,想要快速供电必须对线路进行改造,而改造成功后,转换也需要3至5分钟。所以后来的会议直播采用了延后播出的方式,为万一停电留出了转换时间。另外,电视台还准备了一组短片和标语,以便在线路转换不过来时备播。
  案例二:某次筹备与外商的会见活动,前期沟通时,外商提出会谈内容涉及商业敏感话题,新闻媒体不能参加,因此活动方案是按照媒体不参加的情况拟定的,领导也已经签批。但就在外商到达的前一天,突然有人提出,之前某个活动因为没有新闻媒体参加,无法达到领导提出的保留照片等资料的要求,导致工作被动。我们重新审视这次会见,感觉对方不让新闻媒体参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不想对外宣传报道。我们再次与外商沟通,对方表示确实是出于此种考虑,忽略了留存資料的问题,感谢我们的提醒。我们将沟通情况报告领导并经同意后,及时通知新闻媒体参加,并强调仅作资料留存不作相关报道。
  案例三:某次召开全市性会议,主持领导一人,发言领导四人。第二位发言领导开始讲话时,音控室的工作人员突然问我们:“有几个领导需要讲话啊?话筒可是只能同时开三个。”听后大家都有些懵了,以前在这个会场开会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还是科长临场经验丰富,他迅速了解了会场情况:一是主持领导和前两位发言领导的话筒都没有关闭;二是我们手头没有主持词,只知道有哪些领导发言,不确定发言顺序;三是会议正在进行,已经无法告知每位领导;四是目前发言的第二位领导和接下来发言的其中一位分别坐在主席台东、西两侧。为此,三名工作人员做了两手准备,一位向有关人员电话询问领导发言的顺序;另两位分坐台下两侧,注意听主持领导讲话,确定下一位发言的领导,如果电话反馈不及时,可根据情况上台关闭或打开领导面前的话筒。结果不错,没有出现领导讲话时话筒不响的情况。
  每一次会议活动都是“现场直播”,无论在筹备阶段还是在实施阶段,都不允许有任何的“想当然”。如果在筹备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不留隐患;如果有关方面提出要求,应勤于沟通、妥善应对;如果实施中出现突发状况,应沉着冷静、积极补救。唯有如此,才能把服务做到位,事后不留遗憾。
  (摘自《秘书工作》)
其他文献
2016、2017两年是省市县乡四级领导班子换届之年,中央着力严肃换届纪律。自2016年8月底开始,全国各地陆续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辽宁拉票贿选案查处情况及其教训警示的通报》,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  贿选是政坛的“毒瘤”  贿选,俗曰“买票”。虽然“拉票”和“拜票”较为常见,但仅限于演讲、游说等形式,直接用“钞票换选票”则是绝对触及底线的行为,贿选代表、委员更是十足的丑闻。  买官卖官
梳理近年来各地各部门通报的典型问题,违纪者之所以不收手、不知止,其心理存在的一些误区不容忽视。  “查不到我”的侥幸心理  从部分通报看,有些违纪者虽意识到“风声紧”,但在未被查处前,总抱有“查不到我头上”的侥幸心理。这种侥幸,有的出于对自己隐秘手段的盲目自信。  擅权任性的放纵心理  有权任性,放纵妄为,会让人彻底失去对纪律的敬畏,少数党员干部因此公私不分、假公济私甚至损公肥私。有的凡事必请必送
河北省委党校校刊始创于1985年,至今已整整30个年头了。  记得酝酿创办校刊大约是在1983年。当时粉碎“四人帮”已经7年,党和国家的工作已经全面步入正常轨道,各方面的工作都在蓬勃开展,党校教育事业也在逐步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校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酝酿和问世的。当时,校委的决心很大,全校教职员工也强力支持。于是,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在党校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校刊,终于诞生了。  说她在党
语言艺术,学无止境。语言技法,不可穷尽。语言之美,难以尽述。从词法到句法,从逻辑到修辞,从外形到内质,从词素到音韵,我们一点一滴地把积累的原料送进实践的"烤箱"里精心"烘焙",
谈到关系管理,人们似乎总有一种极其微妙的心态,往往把关系管理等同于行贿受贿、走后门、开绿灯等。实际上,只为短线目标的相互利用,是完全失败的关系管理,是关系管理五重境界中的下下之选。领导者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关系管理,不仅会在领导力、组织能力和制度建设上陷入事倍功半的境地,甚至会堕入非正当关系圈、权力圈、贪腐圈,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和悲剧结局。  关系的领导力   社会和组织的善治是不同管理模式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也是一场领导方法与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在矛盾多发的社会转型期,要解开繁难复杂的治理方程式,法治是最有效的一把钥匙。  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淡薄,人治思想、长官意志严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凡事自己说了算,脑子里没有法律这根弦,“仍然痴迷于人治”。在他们看来,法律程序限制太多,许多“急病”等不得慢郎中,远不如
在短时间内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了15.5万次、社交网络转发量高达12万次以上的《美丽的神农溪》MV中,身着白衬衣的陈行甲帅气开唱:“哟哟耶,哟哟耶,一道小河弯哟,清清亮亮地流。一叶豆角舟,飘飘荡荡地走……”  作为一位县委书记,在“全民代言神农溪”活动中身体力行,亲自上阵为激活巴东沉睡的优质旅游资源助力,陈行甲可谓在全国都开了先河。  平素里的陈行甲总是面带笑意,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身材颀长,很有书生气
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首先要有精气神。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在“去官气”中“蓄底气”,在“接地气”中“得人气”,将“四讲四有”要求化为行动,让群众切切实实看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深入基层接地气。我们党的事业,根基在群众,力量在群众,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在群众。只有扎根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党员干部才会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党的事业才会有必胜的力量和光明的前景。接地气,关键在“接”。不接触地中活力之
为什么要让领导干部学习国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  早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时任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在出席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时就曾表示,领导干部
不赞成"红二代"提法   “父辈打下的江山,我们有责任来保卫父辈的成果,不能给父辈脸上抹黑。”“‘红二代’只是一个时代符号,将留下历史的痕迹,但也将成为历史的过去。”“干部子弟搞特殊化是不对的,歧视干部子弟也是不对的。”近日,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援少将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对“红二代”的话题畅所欲言。作为一名世人眼中标准的“红二代”,他认为,当前,社会上有些人出于种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