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美国)国家大地测量的工作内容

来源 :北京测绘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edcujmtg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年(美国)国家大地测量的工作内容CharlesW.Challstrom国家海洋大气管理部的大地测量局建立并运用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该控制网为纬度、经度和海拔高程提供了参考系统——国家空间参考系,这是所有测量、制图、编制海图的控制网基础,该系统
其他文献
介绍了关系结构约束的全局等高线断线连接的最大集团图搜索法的原理与实现途径,实验中与局部断线连接方法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全局连接具有自动纠错效果,具有更高的正确连接率。
期刊
对等高线分版地图扫描获取的影像进行识别,可以实现栅格矢量自动转换,进而建立以不规则三角网为基础的数字地面模型。文中论述了在Windows环境下实现上述过程的软件系统的设计,并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效率。
期刊
从重力异常相关性分析、地面重力异常场逼近效果以及数值计算稳定性出发,讨论分析了外部引力场扰动点质量赋值模式的数据结构,提出以窗口移动方式控制点质量对场元观测的作用范围,简化了模型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解算经结构简化后具有稀疏矩阵特征的边值条件方程的超松弛迭代法,并实际解算了中国地区(0°~60°N,70°E~140°E)1°×1°点质量。最后对解算结果作了全面分析和检验,证明以窗口移动方式简化解算
期刊
通过线状地图要素的自相似性分析和分维估值,研究了线状地图要素的形状结构特征随量测尺度和比例尺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旨在使综合过程自适应进行和保持图形形状特征的线状要素自动综合的方法。
期刊
运用分形几何原理,提出了量化地图图斑形状特征的分形模型,讨论了模型中的参数──形状因子和分维的意义及求法,给出了制图现象形状特征量化的一种新途径。
期刊
描述了利用T/P卫星测高数据确定中国海域及其邻海的海面地形。处理了T/P59~82周(Cycle)1994年第83d~311d的数据,将59~82周数据分成两部分分别估计海面高,并分析了海面高变化。结果与Basic和Rapp1992年确定的海面高作了比较。利用Shepard曲面拟合方法给出了30′×30′平均海面高结果,分别以OSU91和WDM94地球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重力场,计算了相应的30′×
期刊
研究了地图复制中图像变换的规律,给出了若干变换类型的数学模型。这些数学模型,已为计算实例和地图复制与印刷中的经验事实所验证。
期刊
提出一种特别的思路实现高精度脉冲测距,以解决脉冲式测距仪制造技术的难题。
期刊
本文以GPS技术为基础,在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古浪-海原断裂带的甘肃天祝一带布设了现代地壳运动监测网,并完成了第一期观测。初步处理结果表明,GPS,测量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等特点,可以成为监测现代地壳运动的最好方法之一。
期刊
由冯玉才教授、宋恩民副教授、刘宏讲师、孙小薇硕士生等共同研制的地图半自动化并行输入识别系统MIRS”,于1994年12月3日在北京通过了国家教育委员会主持的专家鉴定。该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多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