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土地消耗指数时空差异分析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yl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基本单元,采用土地消耗指数和变差系数,将建设用地和GDP结合,对甘肃省及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时空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及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甘肃省土地消耗指数由2006年的500.32 hm2/万元下降为2013年的152.16 hm2/万元,降低了69.59%,表明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在不断提高;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差异性在逐渐缩小,差异程度由2006年的0.96下降到2013年的0.48。
  關键词土地消耗指数;变差系数;甘肃省
  中图分类号F3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12-0178-02
  AbstractTook 14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as the basic unit,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land and GDP, using land consumption index an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the land consumption index of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3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and consumption of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overall decreased gradually dropped from 500.32 hm2/ten thousand yuan in 2006 to 152.16 hm2/ten thousand yuan in 2013,decreased 69.59%. The degree of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land use continuously improved.Land consumption of each citie or prefectures was gradually narrowing difference. The degree of difference decreased from 0.96 in 2006 to 0.48 in 2013.
  Key wordsLand consumption index;Variation coefficient;Gansu Province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生产活动的载体,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和空间[1]。土地要素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建设用地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用地类型,其生产要素的特性在不断显化和突出。正是因为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大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各地争相申报较多的建设用地指标,注重规模的扩大而轻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和布局优化,这不利于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建设用地消耗是衡量一个地区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方面[3]。因此,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本区域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消耗的时空差异情况,对促进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利用线性回归、灰色关联度模型从时间序列上研究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5];二是利用加权回归模型、空间计量分析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存在的差异性和关联性进行分析[6-7];三是同时对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性进行分析[8]。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国家级兰州新区的成立、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实施,各项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土地供应与社会经济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笔者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基本单元,对甘肃省土地消耗时空差异进行研究,旨在为后期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参考。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区概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92°13′~108°46′ E、32°11′~42°57′ N),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 655 km,南北宽530 km,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陇南山地、隆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北荒漠地带。2013年甘肃省GDP达864 379亿元,单位建设用地GDP达到72.35万元/hm2。甘肃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但各市(州)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土地利用节约程度都存在较大差距。
  1.2数据来源
  建设用地分类采用《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中的规划分类,指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交通水利和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其中2006—2008年建设用地规模为根据历年变化量在2009年基础上的推算数据。经济数据来源于《甘肃统计年鉴》。
  1.3研究方法
  1.3.1
  土地消耗指数。土地消耗指数也称为土地消耗程度,是单位GDP消耗的土地面积,该指标作为地均产值的倒数,可以反映出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和集约利用度[9-11]。这一指数越大,相同的产出所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数量较多,意味着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低。这一指数越小,相同的产出所需要消耗的土地资源数量较少,意味着土地利用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C为土地消耗程度;UL为建设用地面积;GDP代表地区生产总值。   1.3.2
  变差系数[12]。变差系数即样本的标准差与均值之比,主要反映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Cv为变差系数;yi为第i个市(州)土地消耗指数;〖AKy-〗为的各市(州)的平均土地消耗指数;N为市(州)个数。
  2结果与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利用公式(1)、(2)计算得到2006—2013年甘肃省土地消耗指数(表1)和土地消耗指数总体差异变化趋势(图1)。
  2.1土地消耗指数时间差异分析
  由图1可知,2006—2013年甘肃省及其下辖各市(州)的土地消耗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06年全省土地消耗指数为500.32 hm2/亿元,2013年土地消耗指数为152.16 hm2/亿元,较2006年降低了69.59%,说明甘肃省单位GDP增长所消耗的建设用地数量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在不断提高。其中兰州市、酒泉市、庆阳市、白银市、张掖市呈总体平缓下降趋势;其余市州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拐点主要在2008—2009年。主要是由于第1次和第2次土地调查过程中在地类确认、调查手段和调查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的。
  2.2土地消耗指数空间差异分析
  2000年甘肃省各市(州)的土地消耗指数总体偏高,且不同市区之间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其中,酒泉市、定西市、陇南市、庆阳市、临夏州、甘南州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500.32 hm2/亿元,分别为2 468.53、791.03、624.38、692.11、640.69 hm2/亿元。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土地消耗指数较低。兰州市是甘肃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发展速度快,且由于“两山夹一河”的地形地貌促使兰州土地利用节约集约程度较高;金昌市、嘉峪关市为工业城市,人均产值和地均产值在全省均位列前茅。
  2013年土地消耗指数与2006年相比在空间分布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06年土地消耗指数最高的为定西市,其次为临夏州、甘南州、陇南市,这3个市(州)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的消耗量大。天水市、武威市、平凉市土地消耗指数2009年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后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因为全省土地消耗指数在逐年下降。总体上各市(州)消耗指数的差异性在逐年缩小,根据变差系数得出的结果,差异程度由2006年的0.96下降到2013年的0.48。
  3结论与讨论
  (1)从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来看,甘肃省及其下辖各市(州)土地消耗指数在逐年下降,表明甘肃省单位建设用地的经济价值有所提高,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建设用地扩张的情况有所改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在整体上也有所提高。
  (2)从横向分析结果来看,2006年各市(州)的土地消耗指数总体偏高,且各市(州)之间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酒泉市、定西市、陇南市、庆阳市、临夏州、甘南州土地消耗指数较高,说明其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率较低。2013年各市(州)的土地消耗指数都表现出大幅的降低趋势,且各市(州)之间的差异在逐年减小,建设用地的经济效益有明显提升。
  (3)对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时,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相关数据的时间序列较短,且选取指标单一,仅选取GDP和建设用地的变化量,没有考虑第二、三产业,固定〖CM(25*2〗资产投资等其他经济因素与建设用地的关系。同时甘肃省地形地貌差异较大,土地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该研究没有考虑地形地貌及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地消耗指数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李明月,胡竹枝.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软科学,2005,19(6):21-23.
  [2] 谢保鹏,朱道林,陈英,等.甘肃省城镇工矿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计量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3):208-215.
  [3] 林坚,张沛,刘诗毅.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4):4-10.
  [4] 曹立伟,童新华,韦燕飞.建设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广西武鸣县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68-70.
  [5] 陈丽筠,关欣.城步县建设用地与区域经济关联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184-8185.
  [6] 苑韶峰,杨丽霞.建设用地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局域空间计量分析[J].基于浙江省69县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6):79-85.
  [7] 高魏.上海市建设用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上海国土资源,2013,34(3):11-15.
  [8] 郑娜.经济发展对建设用地消耗的时空变化研究:以陕西省107个县(市、区)为例[D].西安:西北大学,2015:43-44.
  [9] 张琳,许晶,李影.中国城市土地消耗强度区域差异的收敛性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5):27-35.
  [10] 许晶.城市经济增长中土地资源消耗与供需的演化规律研究[D].大連:大连理工大学,2014:19-20.
  [11] 曹蕾,钟菲,章明.重庆市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消耗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0):10-13.
  [12] 王海燕,濮励杰,张健,等.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时空分异的实证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2,26(4):47-53.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煤炭等能源的日常需求日益增高.煤矿通常分为井工煤矿和露天煤矿.在我国,煤矿开采总量的90%是在井工煤矿中开
针对95后的大学生成长背景,我们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加强班级管理,正确地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使学生在大学校园里成长为有主见、有思想、会思考、能战斗的“大人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目标已向着德智体美育方向全面发展。美术也逐渐成为一门备受关注的课程,然而对于高中美术课堂则应注重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培养高中生美术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对新课标下高中美术课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并在此基础,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美术 课堂 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  【中图分类
[目的]研究盐碱地施用磷石膏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向日葵产量的影响,以期为临河区盐碱地改良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磷石膏为改良剂,研究盐碱地施磷石膏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向日
摘 要:随着科研投入的逐年增加,科研工作已成为很多地方高校工作的重点,地方高校在科研工作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的问题与不足。该文以宁波大学为例着重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特点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迈向更高的阶段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 科研管理 科研发展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现代工业对于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越发关注,这也促成了以铝合金材料为代表的轻合金材料成为了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本文主要综述了铝合金材料的基本概念、制备方法、性能
利用全站仪能同时观测角度、距离和高程的特点,通过观测变形点的三维坐标,计算出变形点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此方法可以单站设置,方便灵活,并在一定精度内代替几何水准的测量,尤其在施工现场复杂的环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精度分析,并与沉降观测数据对比,其观测精度满足深基坑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
以家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和家具设计专业本科就业方向为依据,从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对本科家具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并以职业型、订单式为重点安排课
该文应用基于功效系数的可信区间法综合评价某地随机抽取的4家面积≥3000m2大型商场,以二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等作为检测指标,所得各商场的加权功效系数分别为0.6034,0.4962、0
在中小学从事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工作颇具挑战性,教师除了身体上的辛苦之外,心理上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其压力来源于家长的不理解和质疑、学校的不重视和不支持、教师自身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