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标准下,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内容,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措施进行探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课标 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育 中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同时也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注重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发育,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指导者,尤其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模仿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是相似的,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播,也应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于进取的精神,教师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了,教师就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发育,不断完善教师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与教师积极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也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在活跃的环境下,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求助于老师,教师也非常乐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不同之处,体育教学大多数都是课外活动,并且开展的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完成,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另外,在体育课外活动中,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场所和器材也是有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场地和器材的选择,并且选择的场地和器材应美观、整洁、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突出体育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不是注重教师“如何教”,而是突出学生“如何学”,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愉悦的心情。因此,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学习,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特别注意的是,体育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更多的展现机会,并在动作技能练习活动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挥个性,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敢于创新和实践,并积极争取机会,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技能,例如体育跑步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小组分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这样学生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使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进行体育练习。
在体育课堂心理环境中,为了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教师应建立考核评估体系,通过考试考核,学生才能正确认知自己存在的不足,实现自我批评、自我评价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考核评估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由于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优势,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利用更多的时间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况,多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体育长跑比赛中,可以看出,一些较胖、个子较矮的体育成绩并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成功跑向终点。
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游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活动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这样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是缺乏自信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应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例如接力棒比赛中,接力比赛需要分组进行,为了整个小组能获得成功,每个成员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使自己小组获得成功的机会,小组比赛不仅可以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能端正学生不良的个性品质,因此,游戏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体育课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后辅导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体育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存在偏差的个别学生,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教师才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行为存在偏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多与学生交流意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教师应适当的提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体育教学是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重要学科,当今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未来人才具有相应的知识,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中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学友. 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黄河之
声,2009,18:88-89.
[2]郑益国.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D].长江大
学,2012.
[3]薛梅. 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J]. 中国校外教
育,2013,31:147.
[4]贺广. 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 读与写(教育教学
刊),2012,01:208.
关键词:新课标 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育 中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仅要掌握更多的现代化技术,同时也应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注重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发育,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指导者,尤其是体育教学,体育教师的示范对学生的模仿学习具有重要作用,而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是相似的,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技能的传播,也应注重学生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团结互助、勇于进取的精神,教师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了,教师就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发育,不断完善教师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体育教学心理环境的核心,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可以与教师积极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也对体育教学有一定的帮助,在活跃的环境下,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及时求助于老师,教师也非常乐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有不同之处,体育教学大多数都是课外活动,并且开展的活动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完成,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另外,在体育课外活动中,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场所和器材也是有必要的,在体育教学上课之前,教师应做好场地和器材的选择,并且选择的场地和器材应美观、整洁、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突出体育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不是注重教师“如何教”,而是突出学生“如何学”,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才能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愉悦的心情。因此,为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的学习,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特别注意的是,体育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更多的展现机会,并在动作技能练习活动中,让学生自我表现,发挥个性,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敢于创新和实践,并积极争取机会,从而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技能,例如体育跑步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小组分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这样学生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目标,使学生朝着自己的目标进行体育练习。
在体育课堂心理环境中,为了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教师应建立考核评估体系,通过考试考核,学生才能正确认知自己存在的不足,实现自我批评、自我评价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考核评估中感受成功的喜悦。由于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优势,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境中,教师应利用更多的时间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状况,多与学生交流,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体育长跑比赛中,可以看出,一些较胖、个子较矮的体育成绩并不是很好,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注重学生吃苦耐劳、勇于进取、顽强拼搏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成功跑向终点。
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游戏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态,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活动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这样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就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是缺乏自信的学生,让这些学生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应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能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同时提高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例如接力棒比赛中,接力比赛需要分组进行,为了整个小组能获得成功,每个成员将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使自己小组获得成功的机会,小组比赛不仅可以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也能端正学生不良的个性品质,因此,游戏活动教学,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三、体育课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后辅导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体育课堂教学完成后,教师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心理存在偏差的个别学生,教师应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单独谈话,并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教师才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别是行为存在偏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多与学生交流意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教师应适当的提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语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体育教学是培养社会体育人才的重要学科,当今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求未来人才具有相应的知识,也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这就要求体育教育中需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学友. 浅议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 黄河之
声,2009,18:88-89.
[2]郑益国. 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D].长江大
学,2012.
[3]薛梅. 谈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J]. 中国校外教
育,2013,31:147.
[4]贺广. 分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 读与写(教育教学
刊),201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