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新约法”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133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时约法》的最大问题,在袁世凯看来,就是总统的权限受到的约束太大,动辄得咎,无法行政。大总统不仅受制于议会,而且受制于国务院行政下属。所以,修改《临时约法》的关键,就是要调整此层关系。简言之,就是要重建中央最高权力中议会、司法与行政的关系,以及行政体系本身的系统
  对于南京临时参议院1912年3月8日匆忙制定颁布的《临时约法》,袁世凯很不满意,但碍于南北妥协重建和局的大面子,袁世凯在民国元年尽量隐忍,因为毕竟《临时约法》只有一年效力,一年后召集国会,制定正式宪法,《临时约法》中的许多问题可以一并解决。

共和如何办


  作为旧时代的官僚,作为君主立宪体制的鼓吹者和实践者,袁世凯对民国创建贡献卓著。所谓“非袁莫属”也只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袁世凯是兼有新旧的唯一人选:具有一定的新思想,拥有新人物无法企及的旧手段。但也有个缺憾,袁世凯之前信奉的是“君主立宪”,而且很大程度上还是“实君立宪”,现在要做的是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如何办,对于袁世凯来说,也是一个新课题。
  据顾维钧回忆,1912年秋,他与袁世凯有一次长谈。袁向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中国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共和国;像中国这样的情况,实现共和意味着什么?顾维钧答:
  共和国源出于很久以前的罗马,罗马公民很重视他们的公民权利和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这种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的思想却在人们的头脑中生了根。这种思想逐渐传播,在13世纪成为英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此后,美国人(原为英国的移民)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之后,经过革命建立了共和国。他们容易取得成功,因为他们热爱自由,并具有以法律为依据的权利与自由的观念。美国人的思想在欧洲、拉丁美洲广为传播,近年来又传播到亚洲。
  顾维钧还说,“诚如总统所说,中国情况大不相同,特别是国土这样大,人口这样多。不过,要教育人民认识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也只是需要时间而已。”在顾维钧看来,共和国在中国既然已成为形式上的事实了,随着人民觉悟提升,应该没有多大困难,至少不会出现根本性颠覆,不会得出民主政治、共和体制不合乎中国的结论。但从顾维钧的观察看,他认为“袁世凯不懂得共和国是个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共和国为什么一定比其他形式政体优越。他的统治越来越倾向恢复帝制,保持旧的制度,使自己高高在上。他不只是不了解共和国需要什么或民主如何起作用,看来他根本没有实现共和或民主的愿望”。
  作为袁世凯的外交秘书,顾维钧的观察是犀利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的观察、判断正确。但是,顾维钧的这个判断也是从结果出发的反推,毕竟袁世凯后来策动了帝制自为,导致“第一共和”失败。事实上,民国初年中国政治能够延续清朝最后100天的路径往前走:渐进改革,相互妥协,则民主共和的精神一定会扎根,民主共和的习惯一定会养成。不幸的是中国政治仅仅度过民元300天的欢欣鼓舞,进入民二,“宋教仁案”及此后对应的连连失误,致使中国政治走上了另外一条轨道。
  “宋教仁案”的真相还可以继续讨论,但从政治应对视角观察,孙黄不待司法结论而启动武力抗争,是一错,为民国政治后续发展开极坏的先例。
  当此时,国会尚未解散,袁世凯曾将《临时约法》修正案提交国会,这是袁世凯作为大总统的权力,也是化解政治危机、重开新途的契机,然而国民党主导的国会不以为然,拒绝讨论。于是遂有褫革议员之举,是二错,遂使议会失去功能,开启人类共和史上没有议会的历史,意味着“第一共和”至此终结,因为终袁世凯时代,国会再也没有重开的机会。

约法会议的诉求


  袁世凯不知道共和如何办,而他又是一个具有充分“旧经验”的人,他此时开始怀疑共和的意义,遂组织政治会议,并接受各省都督黎元洪等建议,以约法增修程序咨询政治会议。政治会议建议别设造法机关,并将这个新机关命名为“约法会议”。
  历史主义看,《临时约法》确有问题,应该增修,但《临时约法》给出了路线图,即临时政府成立一年后,召集正式国会,制定正式宪法,一切问题都留待于宪法解决。即便新制定的宪法有问题,依然会留有增修程序,只要各方政治家遵守游戏规则,将冲突控制在议会中,宪政危机并不至于爆发。只是民国初年政治生态过于复杂,“天坛制宪”的结果不仅没有化解政治危机,反而引爆了国内更纯粹的政党冲突。在这种情形下,新宪法的制定似乎又成为问题,尤其在国会被解散之后,如何化解宪政危机再一次提上日程。袁世凯此时的想法是,既然正式宪法制定尚需时日,那么就应回到《临时约法》增修程序。
  袁世凯此时已不指望迅即制定出一部完美宪法,甚至已不指望此时中国成为一个正常的共和国家,他似乎已认同孙中山“三阶段论”:军政、训政与宪政。只是袁世凯删掉了军政时期,改为训政与宪政两个时期。换言之,袁世凯咨询政治会议,成立约法会议,重新造法,并不是为民国制造宪法,而是增修《临时约法》,并将“临时”二字去掉,为中华民国制定一个“约法”,作为向完整意义共和时期的过渡。
  约法会议的目标已明确,就是要为民国制定出一个新约法,以取代《临时约法》而成为正式约法。但由此衍生出一个程序问题,即在《临时约法》有效期,另组造法机关而且以增修《约法》为诉求,缺少法律正当性:
  《约法》之在今日,尚在有效期间,而《约法》上对于修改《约法》之事,已有明文为之规定。其职权应属诸民国议会。大总统本有提议之权,而其议决权,则属诸民国议会。本诸以上所举各条文而观,实毫无疑义也。今民国议会虽已破坏无余,而其职权决不从而消灭。盖民国果废议会也,则《约法》上所规定之议会职权,可以从而消灭。若犹未也,则异日必有新议会出焉。新议会之职权,亦犹旧议会耳。修改《约法》之议决权决不能畀诸另一机关也。
  按照张东荪的上述说法,袁世凯接受政治会议建议,另设造法机关,而且以重造《约法》为诉求,从根本上说就不合乎《临时约法》及民初相关法律诸如《国会组织法》《大总统选举法》等相关规定。至于另行造法,更是违法。袁世凯有增修《约法》动议权,修法的权力说到底在议会。

总统制暗潮


  就法律程序而言,约法会议确实没有存在的依据。政治会议作为一个临时性行政咨询机构,提出这样的建议确属荒唐。国会危机只能从国会本身予以解决,任何脱离宪政轨道的另起炉灶,迟早都要付出代价。
  当然话说回来,袁世凯接受政治会议建议另组造法机关,其根本用意并不复杂,他就是要在正式宪法出台前,修订《临时约法》中不合理或对他来说问题太大的部分,为政治运转提供“依法行政”的法律依据。
  《临时约法》的最大问题,在袁世凯看来,就是总统的权限受到的约束太大,动辄得咎,无法行政。大总统不仅受制于议会,而且受制于国务院行政下属。所以,修改《临时约法》的关键,就是要调整此层关系。简言之,就是要重建中央最高权力中议会、司法与行政的关系,以及行政体系本身的系统。
  袁世凯的判断不能说没有道理,这段时间他不断向人抱怨民元以来的困难主要是因为总理与议会权力太大,总统、总理、各省都督三级制,共有三总,实在太滞隔了,不利于国家。很显然,在袁世凯心目中,最优良的体制,就是美国的总统制,而不是现在不伦不类的法国式内阁制。
  对于袁世凯试图重回总统制的想法,外交官汪荣宝当面向袁世凯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说:“总统制最大缺点是事事要总统首当其冲,今日办事十九难如人意,如总统当国,则一切怨尤都集中于总统一身,九十九样事办好了,有一样不好,亦会被人咒骂,不如仍行总理制有个回旋余地。”从后来的事实看,汪荣宝是对的,袁世凯如果接纳了这个建议,即便行政依然混乱,但袁世凯的名誉决不会受损。然而袁世凯对于汪荣宝并不领情,他的答复是:“不然。过去一年的情形恰恰和你说的相反,我们不是一直行的内阁制吗?可是只听到‘讨袁’之声,并听不到讨唐、讨陆、讨段、讨熊。”袁世凯的强词夺理证明他主意已定,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如箭在弦上。
  任何时代都不少政治小人,不乏助纣为虐者,“一月以来,枢要中之顾问等,多主张废除内阁,实行总统制。又有别派谓宜存内阁,但令直接对于总统负责。是名为总统内阁制。”
  许多观察家早就看到,“总统府政策,每每于未发表时,先由各官吏为之前驱。例如设立政治会议、解散国会等类,莫不有各省之电促,此其昭著之证据也。主张总统制之说,渐发渐热,各省电文自必络绎报到。往者,黎副总统督鄂时,自以湖北为发言之领袖。黎既进京,无庸再以电达,自当推南北洋两督之电为最有价值。”
  此时,直隶都督为赵秉钧。赵刚从总理位置下来,最知内阁制优劣,因而他的通电最容易让人信任。他说:
  秉钧前任总理时,虽曾倡此议,奈为党人挟持,致未实行。民国成立,甫两年,内阁变更已六次。发一政策,非甲部反对,即乙部为难。以最新内阁论,第一政策节俭为本,乃此裁彼添。总理无权,遂无责任心。若既采总统制,则遇事总统负责任,事权可收统一之效云。
  坐镇东南的苏督为袁世凯另一老友冯国璋。冯在通电中表达这样几层意思:
  一、不采内阁制,因事权可以统一。盖既有内阁,总统未便越权。内阁每尸位素餐,及事不可为,请示已晚。
  二、美国共和最早,仍以内阁为流毒性,未敢施行。
  三、我国如前清政务会议处,创设多年,初无总理之名,迨至末叶,设军机大臣多人,预防流弊。
  四、民国临时政府第一次,即不设总理,足证内阁之害。
  有赵秉钧、冯国璋这些极富实践经验政治人物登高疾呼,约法会议的目标更加明晰,将要制定的新约法,就是要将此前的内阁制改为总统制,让已成为正式大总统的袁世凯负起全责。
  从国家体制看,总统制、内阁制,都只是一种行政权力安排。为什么这个简单的调整,会掀翻袁世凯,引起持续动荡呢?
  作者为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其他文献
8月最后一周,全球金融市场可谓哀鸿遍野。无论是欧美日发达国家的股市,还是广大新兴市场国家的股市,各类股指均大幅下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一路狂泻;全球原油价格跌破每桶40美元。关于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的说法再度变得流行起来。那么,导致近期金融市场剧烈调整的原因何在?当前的市场震荡是否会引发大规模的金融危机?  笔者认为,造成近期金融市场动荡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首先,美联储加息预期与全球
期刊
伊恩·莫里斯的又一本简体中文译著《战争》出版了。这本书也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材料和激发我们思想的观点,而其中最具挑战性的观点,也是这本书的中心思想是:作者认为,从长程的观点看,战争是好的,常常是建设性的。他并力图展示为什么说战争是好的理由和数据。  这一“长程”的观点是很“长”的,莫里斯强调他看战争不只是从近代500年的观点,也不是从人类有文字史以来5000年的观点,而是他在前两本书中也采取了的、人类
期刊
中纪委原书记,2015年8月7日逝世,享年85岁  相对于经过血与火洗礼在开国后成为中央领导的人来说,1930年前后出生的人,能够走入中央领导序列,大致需要三个条件:一是革命化,二是知识化,三是专业化。所谓革命化,是要有工作业绩;所谓知识化和专业化,是连在一起的——受过正规教育,在某一个领域是专家。  这个选拔干部条件,在1979年后是邓小平和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共识。要进行四化建设,首先必须保证
期刊
在许多古人看来,既然依靠法律治国是君主的私心所致,其目的自然是一切权力收归于上,一切决定服从于君主的意愿  总体来说,儒家反对法治。反对的原因五花八门,有的说,法律繁杂必然束缚君子手脚;有的说,以法治人,日久不能无弊;也有的说,法治必然削弱官僚系统,而导致君权一家独大。这最后一条意见,最值得重视。  很少有古人会同意权力制衡的观念,例如黄宗羲虽然主张削弱天子的集权,但是对施之于官员的分权制衡却极力
期刊
婴幼儿的营养补充是不可逆的,不同时期内对营养元素和含量有不同的需求,一旦在某一时期内造成营养不良,后期“亡羊补牢”并不可行  在40家生产企业的80批次样品中,检出不合格婴幼儿辅食产品13批次。这是2015年9月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监总局)官网公布的5月—6月婴幼儿辅食产品专项检查结果。  婴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对食品和营养的需求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征,加上婴幼儿饮食比较单一,
期刊
如何实现规模化的定制,从而既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能控制生产成本,这是企业当前普遍遭遇的挑战  技术进步和市场潮流正在改变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方式,在越来越多行业,精益控制流程和成本的效率型供应链管理,正在让位于快速反应和定制化生产的响应型供应链管理。这一转化的关键和难点,是如何实现规模化的定制,从而既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又能控制生产成本。  在工业革命前的手工作坊时代,产品品类多数量少,几乎是一
期刊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以两岸领导人的身份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谈,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一举结束了两岸在任领导人从未举行直接会晤的历史,还有望以此模式为今后两岸领导人实现定期会晤奠定基础。  舆论普遍认为,两岸在党对党洽谈之外,另辟两岸政府领导人会谈模式,为日后与民进党政府领导人会谈埋下了伏笔,从而使政党轮替对两岸交往与交流的冲击降到最低。在民进党一时难以放弃
期刊
在一个没有通胀的世界执着于通胀目标,这让央行迷失了方向。基准利率被锁定在令人忧心忡忡的零区间,货币政策已经从物价稳定的代表转变成金融动荡的发动机。我们急需新的方针。  美联储的处境是这一政策两难的写照。9月,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决定再次推迟货币政策正常化,而如今,其中的通胀鸽派仍在公开呼吁再次推迟。  对追求通胀目标的忠实拥趸来说,这一目标无可挑剔。广义CPI接近于零,核心通胀率或
期刊
颇为相似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大多经济学家一致认为,重回黄金本位的自然法秩序已不可能,新的世界货币秩序还有待想象  历史来看,尽管人奉自己为万物之灵,但是人类真正对自己产生信心已是有人类千年之后的事情。公元13世纪,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根据当时之情形,将法律分为上帝法、神法、自然法和人法,其中人法居末,不过占据四分之一。  罗马时代出现了无数伟大的法学家,但是人在神的面前依旧如此渺小
期刊
中国楼市长达十年的“限外”政策8月底划上句号,但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人民币处于贬值通道,同时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美元走势强劲的背景下,取消限外政策对中国楼市的影响微乎其微  8月28日,住建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有关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  该《通知》取消了对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办理境内贷款、境外贷款、外汇借款结汇全部缴付注册资本金的要求;对境外机构和在境内工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