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中流淌的音乐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un7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不知道器乐的起源。但是我可以肯定,那一定是我们的祖先在闲暇之时被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响所打动,在生活当中被自己手中的器具相互触碰而发出的悦耳的声音所感染之后的一种有意的模仿,不管是鸟的欢唱、风的低吟,还是桨声欸乃、伐木丁丁……都可以成为人们模仿的对象。由此,担负模拟这些音响之重任的器物便应运而生——这便是乐器。古今中外,有关乐器和器乐,曾留下多少优美的传说和神奇的佳话,其数量绝不亚于借助乐器演奏出的一支支名曲。翻开历史篇章,多少描写器乐的文字令人称道,让人流连……
  琵琶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点赞
  尽管这段文字几乎每一位中国人都耳熟能详,但我还是愿意怀着无比钦敬的心情将其抄放于此。因为我实在找不出比它更美妙的描摹琵琶声(乃至描写音乐)的文字。我知道,白居易当时绝不是凭着他的文字功夫写下了这些诗句,而是凭着他那一颗同病相怜的心,凭着他心中深深的悲悯情怀写成了这段饱含深情乃至血泪的文字。撰文作诗,情感为上,技巧次之——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家名篇可资佐证。感情真挚、情文并茂,文章方能魅力永存。
  二胡
  二胡,绝对是一株大树上紧紧抓握着泥土的根部。二胡奏出的声音,悲怆也好,苍劲也罢,哪怕偶尔欢娱一阌,都带着深深的泥土的颜色与气息。即便是欢娱的曲调,也会透着苍凉。二胡的弓只一起,戛然一声,便让人的心不由自主地往内收紧,收成一枚致密的核,被二胡的气场浑然包裹,束缚;又仿佛随时会胀裂开来,一腔情绪进泻而出,澎湃成汪洋。
  ——《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点赞
  音乐诉诸听觉,而文字依赖视觉,因此要想将音乐形象直观地描述出来殊非易事。王芸这段描写二胡的文字,借助于比喻、通感等手法,将听觉形象巧妙地转化为视觉形象和触觉形象,化抽象为具象,化无形为有形,让读者获得了一种直观、形象的感受。当然,描写音乐不仅要抓住“形”,更得展示“神”,这段文字就把握住了二胡“带着深深的泥土的颜色与气息”和“透着苍凉”的特点,同时借助自身的独特体验,凸显出二胡的鲜明特色。
  竹笛
  十六岁一个忧伤的春夜,我躺在集体宿舍的临窗的床铺上。洁白的月光有如潮水一般漫进窗户,清冷的微风捎来潮湿的花香。我陷入少年无端的愁闷思绪里,分外孤单寂寞。就在这时,一缕悠扬的笛声由远而近,萦回在我的耳畔。那笛声仿佛是一泓清澈的泉水,流过神话中迷人的花园,一路上集合了蝴蝶的憧憬和黄莺的梦想,决心要给我的心灵来一次彻底的洗礼。我陶醉在悦耳的笛声里。忧伤早已悄然散去,心情变得澄澈空明……
  那晚,我的心中暗暗地滋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做一个快乐的吹笛手。
  ——《沉默的竹笛》
  点赞
  一位少年,因为一个春夜里不期而遇的一缕竹笛声,扫净了心中的愁绪,萌生出长大后当一名吹笛手的愿望——足见这笛声的无敌魅力!这段描写笛声的文字,先以人物内心的愁绪和夜晚幽美的景色作渲染和铺垫,再通过比喻、通感和联想、想象等手法,极力展现笛声的优美和魔力——洗礼心境,驱散忧伤,滋生梦想!用优美的自然景色渲染笛声,用人物心境变化衬托笛声,用联想想象丰富笛声:丰富的手法让笛声变得具体,可感,动人。
  埙
  埙,一路走来的历程太漫长了,风中汇聚起太多的声音,以致如七彩光谱汇合成透明的光线,我们只听见纯净单调、起起伏伏、无休无止的呜鸣。在这原朴无华的声音里,我们情不自禁地静敛心息,像目盲的人那样伸出心灵的双手,摸索着,试图将碎砾缝合,将残缺还原,让精魂回到每一棵树的身体之中,将每一粒黄沙归还给那些早已消失的土壤……可我们知道,永远回不去的,是和埙一道呼啸而来的时间。
  埙,听着就像一场大梦了。泪不知何时,已浸热双眼。
  ——《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点赞
  作者写埙,抓手是时间。因為埙是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特别古老的乐器,其形古朴,其声幽咽。那一声声婉转、苍凉的乐句,似乎隐含了我们民族沉重的历史和无尽的灾难。如果是光,那便是七彩光谱;如果是水,那便如浑浊黄河;如果是风,那便似沙尘漫天——因为它所包含的实在太多。听一支埙曲,我们仿佛在时间的河道里上溯。但我们已经注定回不到从前,回不到过去。所以听一支埙曲,是在做一场梦,是为逝去的一切做一个祭奠。
其他文献
我带着朝圣的心态来到了一代大儒董仲舒的故里——河北衡水广川镇大董故庄一带,去了董子墓。  孤零零的一个土堆,土堆前一座崭新的石碑,不远处几个劳作的工人,一切都是清清静静,冷冷清清。轻抚石碑,渴望去触摸伟大的灵魂。  从董子故里归来时,天阴沉沉的,一如我的心绪。心绪不佳,不仅是因为故居的崭新面貌、衣冠冢的应景(其实董仲舒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更是因为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往圣的追念。  “为天地立心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国家发展的长久推手,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忽视创新的力量,创新之根亦不可否认地深植于自由之思想中。百年回望,陈寅恪高呼“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他自由不羁的思想和独立不倚的人格是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财富;蔡元培高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旗,彻底打开了中国现代大学之门,自由思想才得以滋养出创新精神!  一只会思考的猴子  ◎徐慧芬  夜里,猴子横竖睡不着,它越想越生气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没有了创新,整个民族就是死水一滩;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前进的脚步将步履维艰;没有了创新,一个民族就会被历史遗弃。创新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创新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歇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创新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创新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名词,它的背后隐藏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政策”亦可创新  前段时间
期刊
居里夫人曾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我们可以像麦家一样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在充实自己精神世界的同时帮助并改造社会;也可像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伯利恒钢铁公司董事长齐瓦勃、美国老太太Gloria那样,用满腔热血为自己定一个人生理想,选择做一个征服自我并完善自我的智者。这不仅是为了争得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
期刊
主持人语  好的作品必然有吸人眼球的人物形象,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必然需要作家手中的雕刻刀。好的作家善于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来展现人物的个性与风采。言谈举止最机警,眼底眉梢总关情,就是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等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下面我们来品读下阿城在《棋王》中塑造的王一生这一人物形象。  名家美文  棋王  阿城  车站是乱得不能再乱,成千上万的人都在说话。谁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拙劣的艺术家永远戴着别人的眼镜。  ——罗曼,罗兰  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  ——叶燮  综合以上材料,正确理解材料内涵,结合自身感想和体悟确定立意,构思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1.读懂文题  材料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一味附会已有的艺术,一味地模仿搬用别人的
期刊
故宫周边古建群应申遗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今年将16项提案带上两会。这些提案全部是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建言献策,其中有一半提案与故宫相关。在谈到故宫文化遗产保护时,他建议将太庙、社稷坛、北海、景山,以及端门、大高玄殿、皇史宬等古建群,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扩展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选自《北京晨报》2017年3月5日)  多维解读  1.古代文明不能与现代失联  古代文明遗产异常珍贵,它们是人
期刊
[文题速递]  生命是一次过往不复的旅程。似水流年,如歌岁月,总有一些或美好或忧伤的人和事明媚着你的生命。  请以“流年里的那些明媚”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  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题,材料限定写作素材的指向性,应是那些过往的人和事。“明媚”包含“鲜明可爱”或“明亮动人”的意思,是一个极富情感色彩的词。  “明媚”用“那些”来修饰说明不可简单地写某
期刊
话题导入  虚构,就是根据生活经验,凭借丰富的想象,对生活素材进行剪辑,使其形成具有一定意义的形象体系。虚构,不等同于虚假,并非胡编乱造,并非可以不留心观察体验生活。恰恰相反,虚构是以大量的生活积累为基础,为表达主题而对材料进行加工取舍的过程。如果平时不注意观察积累,寄希望于写作时的“虚构”,这本身就是对“虚构”的误解。真情实感不等于非写真实的事情。材料的虚构与表情达意的真实其实不矛盾,虚构的材料
期刊
事件概述  有一种情怀叫“战狼Ⅱ”,有一种火叫一塌糊涂。2017年7月27日,作为建军90周年献礼片,《战狼Ⅱ》登陆国内各大院线。随后,电影《战狼Ⅱ》火了,它成为中国电影史上首部突破56亿元票房的影片,在海外也获广泛关注。  影片讲述的是原战狼中队特种兵冷锋(吴京饰)因替牺牲的战友一家打抱不平,一脚踢飞了强拆战友老家的拆迁队长,而被“开除军籍”,又因调查女友执行任务时的事故真相流落非洲,却不幸卷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