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年级学生在心理学上处于儿童期. 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已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并承担一定社会义务. 如何让活泼好动的三年级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并喜爱数学呢?考虑到孩子们的特点及能力,我们进行了数学游戏的设计和实践研究. 下面就此谈一谈数学游戏的设计及在三年级教学中应用
时须注意的事项:
一、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时应当考虑的事项
1. 在游戏前,教师自己得明确这个游戏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及注意点.
2. 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体现
要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
3. 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
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游戏的目的.
4. 教学中要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
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全体学生服务.
5. 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 通过这些,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 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调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教学时注意数学游戏化的创新意识
1. 利用数学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许多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创设一定的情境,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例如:我们设计的“跳棋游戏”,穿插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小游戏,庄重威严的站立虎表示陷阱,驾驭火箭的飞行虎表示下一步走向,先由学生根据教师所说路线走棋,再由学生之间合作参与游戏,渗透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设计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能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就应该结合具体的“数的认识”,参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以使自己对数的认识融会贯通. 而数学游戏就为我们发展学生数感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寄信”小游戏为例,通过层次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成小邮递员的投信工作.以数字游戏对数感的培养为例,我们可以开展猜数游戏,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并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差不多”等这类词给予提示,在愉快、激烈的争论声中,让学生逐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数感的培养更多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例如,在游戏中比较同样一瓶黄豆和花生哪个更多,走几步大概是10 m. 再如,我们常见的小游戏“2.5元”,男生表示5角,女生表示1元,根据教师报出的钱数,学生快速进行自由组合,这既考查了学生对人民币知识与小数关系的应用,也是学生数感能力的体现.
3. 在数学游戏中闪现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数学游戏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中,逐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如三年级“七巧板的拼搭”游戏中,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也是让人惊叹的!
4. 在游戏中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学生缺乏对应用数学的认知,因此,情境中的数学游戏,有利于孩子们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游戏“购物高手”,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试着用小数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购物活动,学会衡量物品的价值,合理地购物;同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购物过程,也是对儿童语言能力的一种训练. 再如,创设陪妈妈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在游戏中测量1 kg有多少个鸡蛋、多少个苹果,做个“质量监督员”. 也可以创设“市场调查员”开展有关统计的游戏,“建筑设计师”拓展有关图形应用的游戏等.
时须注意的事项:
一、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时应当考虑的事项
1. 在游戏前,教师自己得明确这个游戏的目的、意义、内容、形式及注意点.
2. 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体现
要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
3. 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
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游戏的目的.
4. 教学中要尽量让每一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
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全体学生服务.
5. 游戏结束之后,要让学生自我总结、体会、交流. 通过这些,游戏所得形成抽象认识,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愉悦性. 设计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如果忽略了这一目的,游戏也就变成了玩,变得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游戏的过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注意加以引导调控,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学生成长服务.
二、教学时注意数学游戏化的创新意识
1. 利用数学游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许多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创设一定的情境,经历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例如:我们设计的“跳棋游戏”,穿插孩子们熟悉而感兴趣的小游戏,庄重威严的站立虎表示陷阱,驾驭火箭的飞行虎表示下一步走向,先由学生根据教师所说路线走棋,再由学生之间合作参与游戏,渗透东、南、西、北等八个方位的运用,培养了学生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能力和合作意识.
2. 设计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能力,并能作出迅速而准确的反应.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就应该结合具体的“数的认识”,参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以使自己对数的认识融会贯通. 而数学游戏就为我们发展学生数感提供了一个平台. 以“寄信”小游戏为例,通过层次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完成小邮递员的投信工作.以数字游戏对数感的培养为例,我们可以开展猜数游戏,这需要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并用“多些”、“少些”、“多得多”、“差不多”等这类词给予提示,在愉快、激烈的争论声中,让学生逐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数感的培养更多是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例如,在游戏中比较同样一瓶黄豆和花生哪个更多,走几步大概是10 m. 再如,我们常见的小游戏“2.5元”,男生表示5角,女生表示1元,根据教师报出的钱数,学生快速进行自由组合,这既考查了学生对人民币知识与小数关系的应用,也是学生数感能力的体现.
3. 在数学游戏中闪现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 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 尽管这种思维结果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 数学游戏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就是为达到这一目的,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活动中,逐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如三年级“七巧板的拼搭”游戏中,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也是让人惊叹的!
4. 在游戏中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但学生缺乏对应用数学的认知,因此,情境中的数学游戏,有利于孩子们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游戏“购物高手”,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试着用小数的知识在实践中进行购物活动,学会衡量物品的价值,合理地购物;同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购物过程,也是对儿童语言能力的一种训练. 再如,创设陪妈妈去菜场买菜的情境,在游戏中测量1 kg有多少个鸡蛋、多少个苹果,做个“质量监督员”. 也可以创设“市场调查员”开展有关统计的游戏,“建筑设计师”拓展有关图形应用的游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