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过人造肉吗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zwa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地冰封,不见阳光,失去了农田的人类还能吃什么。
  假如未来的世界真的像《流浪地球》一样,大地冰封,不见阳光,失去了农田的人类还能吃什么呢?你真的甘心只吃榴莲味的蚯蚓干吗?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刻,人造肉或许会成为我们的“救星”。
  这是一个离不开肉制品的时代。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每年食用约3亿吨的肉。然而,富有远见的科学家早已指出,我们现在的肉类消费习惯是不可持续的。如今地球上1/4的无冰土地都用来放牧牲畜,1/3的农田都用来给它们种植饲料,饲养肉用牲畜所排放的溫室气体已经占到全球排放量的15%左右。随着人口增长,这种情况将持续恶化,到2050年,世界人口预计将增长到近100亿,需要消耗比现在多70%的肉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也会增加92%,我们的环境将不堪重负。
  科学家早就打起了“人造肉”的主意。早在2013年8月,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药理学家、组织工程学家波斯特率领团队,制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肉汉堡”,肉中的一万多条牛肌肉纤维全部由人工培育。
  “人造肉”的原理并不稀奇,应用的是早已有之的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波斯特就是利用这项技术,先从牛的身上提取细胞组织,然后把里面的细胞分离出来,放在营养液里培育。细胞就会吸收这些营养液中的营养,慢慢地生长分化。如此精密的细胞培育,对培养环境中的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二氧化碳浓度都有着十分严苛的要求,使这块肉的造价极为高昂—21.5万英镑,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汉堡了。
  相比普通的肉类,“人造肉”的形态不是常见的完整块状,而是呈肉丝或肉糜状,色泽也比正常的肉类要淡很多。口味当然也与真正的肉有所差异。在当时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幸品尝过它的记者却态度不一,有人觉得棒极了,也有人觉得味道也就一般般,“和肉类的口感很接近,但没有那么鲜嫩多汁。”这也反映了“人造肉”的一个明显问题:肌肉细胞分裂产生的是纯蛋白质组织,缺乏普通肉类的重要成分—脂肪。
  5年过去,荷兰公司Meatable的科学家团队2018年取得重要突破。该公司从新生小牛脐带血液中提取多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无须血清便可转换成任何类型的动物细胞,例如肌肉与脂肪细胞。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人为地对肌肉和脂肪细胞的比例进行调整,营养成分比普通的肉类更为可控,甚至有可能造出类似“日本神户牛”这样的特级牛肉产品。从理论上说,人造肉比真肉更安全,因为不用担心寄生虫和微生物的威胁,可以降低人畜共患病的几率,而且人造肉的成分可以被人为控制,比如说用更健康的Omega-3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
  人们会想吃在实验室里生长的肉吗?一项新研究首次就消费者对“人造肉”的兴趣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评估,结果发现,中国、印度和美国的消费者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接受度,其中,93%的中国消费者表示了购买意愿。目前,研究人造肉的科学家表示,他们将通过使用可循环培养基、挑选繁殖能力强的细胞等方式,使产品得以改善,让成本在2020年前降至每千克低于9.9美元。
  现在的人造肉不仅包括实验室培育的肉类,还有植物性的素肉。营养学者一直在告诉我们,用植物蛋白代替红肉,能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植物蛋白做成的人造肉既能满足吃肉的欲望还对身体有益,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了。
  现在最知名的“植物肉”品牌是Impossible Foods,已经在美国和亚洲的5000多家餐厅和连锁快餐店有售。这种“肉”主要是由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制成,它从口感到质地都与真实肉类极为相似:研发人员用血红素模拟牛肉的色泽,乍一看与普通汉堡无异。据说口感也已经无限接近真正的牛肉,配方的关键是加入了携氧的亚铁血红素分子,它能让人造肉具有真正肉类的色泽和金属气味,在煎熟的过程中还会发出诱人的“滋滋”声,也会像真肉那样散发出香味和改变颜色。
  无论是荤是素,全世界人民都有吃肉的“刚需”。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肉类替代品市场正在稳步增长,预计从2018年的约46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64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是因为全球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环保和健康问题。如果有一天,我们不用杀掉动物,就能获得足够的肉类,这将是一场始于餐桌的自我救赎。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新闻娱乐化”作为一个新名词开始流行,中国的各种报纸、书刊、电视和网络媒体纷纷开始“硬新闻软化”和“软新闻重要化”的进程。这种趋势在带来很多好处的同时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不仅重视内部反恐,也重视国际反恐合作。迄今已经与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反恐合作机制,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2016年全球重大恐怖袭击增多,造成百人以上伤亡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屡屡发生,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都面临着恐怖主义的现实威胁。在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列举的国防任务和目标中,“反恐维稳”赫然在列,昭示了反恐工作的重要性。  “两会”期间,就中国和世
高峰论坛举行期间,“可持续发展议程”、“高效投融资方案”和“创新型金融保障体系”成为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三位国际组织领导人最重要的关切,也成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上述国际组织进行合作的契合点。  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有三位客人与众不同:他们并非沿线相关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但却同样身居要职;他们并非为某一国家或地区寻求合作协议,而是广泛推动战略对接,持
2018年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在对外交工作的总结和部署方面,较2017年有了很多新表述,体现出中国外交稳中求进的特征。通过总理和外长记者会,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方针和政策又一次向全世界进行了集中的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国际上也有许多热点话题不断涌现,朝鲜半岛局势进一步缓和,在对话谈判解决问题的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中美关系中非常敏感的台湾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