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听而写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是以声音(语言、音乐、音响为广播声音的三个要素)为表现手段的现代化宣传工具,如何才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为党和人民,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报纸新闻为看而写,广播新闻为听而写,广播稿要让听众一听就懂,又要牢牢地吸引住听众。因此,广播新闻的写作除了必须符合新闻写作的一般要求之外,还有广播新闻的独特媒介技术要求。
  
  一、结构顺序自然,适合收听思路
  
  由于广播播出是“一条线”,报纸版面是“一个面”,这就要求播出一条线要顺畅,要一环扣一环,中间减少梗阻。因此,广播消息安排材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遵循事情发展的自然规律;二是听众收听的自然规律,即收听思路和收听心理。这就要求广播消息组织材料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要以单线结构为主安排材料。
  由于广播的时序性、无选择、无反复的特征,广播消息安排结构,要从事物的复杂联系中找出单线,顺着一条线安排材料,一般不能两条、三条线并列,否则听起来容易混乱。请看1992年11月3日《北京晚报》刊登的《中国队淘汰卡塔尔队进入四强》的部分段落:
  本报广岛今晨专电彭伟国的两度破门,使中国队在亚洲杯赛B组第三轮比赛中,以2:1战胜卡塔尔队进入半决赛。在此之前,沙特阿拉伯队以4:0大胜泰国队,率先进入半决赛。
  沙特队与泰国队的比赛像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沙特队占尽场上主动。开场10分钟。便攻入两球。下半时沙特队又两次攻破大门。
  由于沙特队大胜,把中国队逼上了非胜不可的绝路。
   ——这条消息是报道中国队与卡塔尔队比赛,应按照这一条线路将比赛过程交代清。但文中又插上沙特队与泰国队的比赛,两条线相交叉,听起来就容易混乱。
  2、要顺应听众收听思路安排材料。
  听众收听广播,在收听过程中听了前边的内容,往往自然形成收听定势,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一环紧扣一环地接收信息,中间不宜随便穿插其他背景材料。否则会打乱收听思路,削弱听众兴趣,甚至造成混乱。1981年《北京日报》刊登了一条牛满江教授到天堂河农场作报告的消息,导语是:
  昨天下午,天堂河农场700多名失足青年的代表,怀着激动而兴奋的心情,聚集在总场礼堂,聆听美籍华人牛满江教授的报告。
  接着,穿插了100多字的背景材料:
  今年7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长宫达与著名画家黄胄,曾陪同牛满江教授和夫人到天堂河农场参观……
  ——这段的背景材料穿插,若在广播中就很不合适,因为听众听到牛满江教授作报告的消息后,必然要接着听报告的内容。但文中突然穿插了过去一段背景材料,打断了收听思路,这样安排材料是不受听众欢迎的。
  
  二、导语的特殊要求及应注意的问题
  
  广播新闻的导语、引子原则只有一条:把全文中最新鲜、最精彩、最令人感兴趣的部分放到开头。
  由于广播新闻具有转瞬即逝的弱点和听众一般处于不注意状态(边干着别的事情,边听广播,注意力不集中),要收到好的宣传效果,写广播消息导语必须考虑怎样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把消息听完,留下印象。
  在写作导语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要求:
  第一,突出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因为广播消息的导语也兼顾标题的任务,它的写作一般用最简练、最生动的文字将整篇消息中最主要的内容概括出来,以抓住听众。正如马克·霍尔所说:“如果你不能用开头一两句话引起听众的注意,那么你的报道的其他部分, 他们就不会去听了。”
  第二,导语应有实质性内容。
  第三,导语应突出听众最关心、最感兴趣、最迫切要知道的事实。一个新闻事实往往包括的新鲜内容较多,写导语时应考虑听众需要什么。
  第四、要简洁明了,开门见山。导语最好用三言两语把重要事实和意义讲清楚,不要拖泥带水。
  第五、导语要给人以新鲜感。怎样给人以新鲜感呢?一要把新闻事件的本质归纳出来,作为导语,而新闻事实留在后面交代。二要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发掘“今天”的新闻价值。
  第六、导语要力求写得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较常用的手法是选择与听众有直接关系的角度写,或运用描写的手法写,或将有趣的比喻、口头语和名人诗词写进导语里,使导语生动活泼, 引人入胜。
  
  三、主体——要写得具体,多用铺叙提醒听众
  
  (一)让事实更具体些
  国外不少广播专著称“听众是思想的懒汉”,他们收听广播不愿动脑筋思考,读报可以自由掌握速度,边看边作思考,但听广播却是被动的,听众无法控制速度,稍一走神,下面的内容就听不清了,“为听而写”就是让听众一听就懂。要一听就懂,广播内容就必须具体,因为具体的东西毕竟比抽象的东西更易使人明白。
  具体说来在写作上要求做到:
  第一,内容要充实。要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新闻不仅要提出问题,而且要圆满回答问题,要靠主体里的具体的、足够的典型材料来回答或说明。这是交待清事实、阐明主题和满足听众要求的需要。
  第二,重点要突出,取舍要得当。要把新闻主体部分写得具体,写得短而精。重点突出,必须将准备使用的具体材料进行精心剪裁,适当取舍,不能不分巨细地通通写进新闻的主体里。俄国作家契可夫说得好:“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一块石头上不是脸的地方都剔除掉罢了。”这是成功的经验之谈。
  第三,安排好材料,要写得波澜起伏。必须吃透材料,把线条理清,搞清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分清主次。或按时间顺序,或按空间顺序,或按主次顺序,或按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总之要做到精心设计,层次清楚,逻辑性强。
  (二)用铺叙提醒听众
  广播新闻的铺垫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先渲染有关情况,再播报主要内容;用语气词作铺垫;用地名作铺垫;许多国外电台在播每条消息之前,先播一个地名,既转换空间,又是一种铺垫,提醒听众这是在某地发生的事情,帮助听众的注意力从一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如:
  纽约:三周的电车罢工案,仍无解决的迹象,工会和资方代表明天将再度会商。
  四、广播新闻的语言应采用规范化口语
  广播语言——规范的口语的具体特征是:
  1、通用。让持同一语种的天南地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听明白。为此要求:
  用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尽量少用或不用方言土语。
  用听众熟悉的字眼,尽量少用或不用冷僻的生词、典故、谚语、歇后语。
  用大家都明白的称呼,避免乱用简称。
  2、顺口。念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易懂。为了顺口,要求:
  多用现成话,避免文绉绉的话。下面一些词,前者文绉绉,比较拗口,后者现成,顺口;诞辰——生日;日益——越来越;蓄意——存心;途经——路过,如此等等。
  多用异音词,避免同音异义词。如 “期终”与“期中”容易混淆,可以“期末”代替“期终”等等。
  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语态。在广播新闻稿中,最佳句式是主谓宾构成的句子。
  3、响亮。运用发音响亮的字,使播出去的新闻声音宏亮清晰,听起来神清气爽,精神饱满,比如,“迅速“、“立即”,可以改成口语:“很快”、“马上“。
  4、有节奏感。抑扬顿挫,节奏鲜明。汉语语音的重要特征,就是有声调的变化。要利用声调变化这个规律,把不同的声调配合着使用,平仄交错,有起有伏,就会造成抑扬顿挫,委婉动听的音韵感、节奏美。广播语言中适当地借鉴运用押韵、对仗、排比等手法,配合运用双声叠韵的词语造成参差错综的节拍,能够增强语言的节奏美。
  总之,写广播消息下笔的时候,先替播音员想一想,这句话他们能不能“上口”,尔后,更重要的要替成千上万的听众想一想,这句话他们能不能“入耳”。广播消息的传播特点是凭借电波传递载有新闻信息的声音,诉诸听众听觉,实现传递效果。把握住广播消息的写作规律,更显得尤为重要了。■
  (作者单位:桐城广电局孔城广电站)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网络民间话语为研究对象,以“武汉519路女公交车司机被打事件”为案例,探讨网络民间话语的传播特质、民间话语与官方话语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民间话语 官方话语 落差    2008年9月12日湖北经济电视台(简称“湖北经视”)一档晚间新闻栏目播出一则社会新闻:一辆519路公交车女司机与两名东北籍男士发生口角并受到殴打,过程长达5分钟。第二天这条社会新闻及相关视频在国内各大综合
清朝光绪年间,陕西关中崔家庄富家子弟武来子,从小娇生惯养,长大后仗着家里有几个臭钱,欺男霸女,横行乡里,是个谁见谁怕的无赖。  这一年春天,武来子外出游玩,来到离崔家庄大约二十多里的李家寨时,被一位妙龄少女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立即派人前去打听,得知这位姑娘名叫方红玉,芳龄二八,但早已许配人家,是崔家庄的崔大鹏。武来子心想,崔大鹏虽然长得一表人才,勤劳善良,但家里却穷得叮当响,方红玉嫁给崔大鹏,那真是
我曾经见过一个青年,他脸上有块胎记,很吓人。但他很友善,幽默,和他打过交道的人,都不由自主地喜欢上他。他常常参加演讲。起初看着他的观众都觉得担心,这个样子的他相貌就失分了,不过等到他讲完,掌声已經如雷雨一样热烈。他的勇气叫我们钦佩,那样明显的胎记,带给他的心灵自卑,肯定是巨大的,而这样的自卑,不是每个人都能克服的,而他却能坦然地与大家相处。  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后,有一天,我向他提出了藏在心里的疑
“当,当,当……”李翰文下意识地转过头,看到身后不远处蹲着一个人,披头散发,看不清面容。这个像流浪汉一样的家伙耷拉着脑袋,手握一柄锈迹斑斑的铁锤,正全神贯注一下又一下地敲击着怀里的——人头!  李翰文猛地惊醒,恍惚了几秒钟,才发觉自己刚刚只是做了一场噩梦。他伸手抹去额头上渗出的冷汗,瞥了一眼床头的闹钟,6点30分。  由于時间尚早,李翰文决定再睡一会儿。可是就在李翰文把眼睛闭上的那一瞬间,他听到天
【摘要】新闻报道需要人文关怀,科技新闻也不例外。将人文关怀融入科技新闻,是科技新闻报道的创新之路。2007年,《南方周末》将科学栏目从新闻版转移到文化版,伴随这一变化的是文化版由黑白版面过渡到彩色版面,这一变化充分反映出《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浓郁的人文关怀。那么《南方周末》科技报道是如何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的?本文试图通过文本分析来窥探新时期《南方周末》科技报道这一特色之所在。  【关键词】科技报道 人
对于2006年毕业的大学学子而言,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并无回暖迹象。  200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与此同时全国就业缺口达到1400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无疑进一步加大。  日前,由中组部、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14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大学生就业问题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
【摘要】从传统的消费生活方式向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转变,是传统消费主义价值观的衰落与所谓现代消费生活观逐渐深入人心的过程,这种转变绝不单纯是因为经济条件的改变,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的宣扬是其中尤为关键的环节。本文以《今报》为例,分析它的版面设置与版式,在此基础上解读都市时尚生活类报纸中的消费主义话语。  【关键词】时尚生活类报纸 消费主义 话语    消费文化的兴起给大众传媒一个新的“生产空间”,传媒
【摘要】本文结合2009年度经济好新闻广播系列评选情况,综合全省各广播电台报送并且获奖的经济好新闻,论述了“好新闻”之“好”在何处,对于经济好新闻的创优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關键词】经济新闻 引导力 思想性 建设性 服务性 新颖性 规范性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10月9日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鼓励和支持中国媒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
台湾一名6岁男童黄净熙还未上小学,1.28米高的他27公斤重,却已登上20座海拔3000多米高的“台湾百岳”,除玉山、雪山,连山岳界敬畏的“黑色奇莱”也被他征服。  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黄净熙登高山的本领,是3年多前被发现的。当时他才2岁半,跟着父母参加健行,途中有人临时起意去爬百岳“入门山”石门山,黄净熙嚷着也要去,家人担心他半路走不动会吵着回家,没想到他竟轻松走完全程。  他的父亲黄义良说,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晚报获得了迅猛发展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形成了“热潮”。进入新世纪以后,报纸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各家晚报都在不断改扩版,凸显其特色以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以两家著名晚报为例,从报纸的导读版入手,通过实证分析探求不同晚报的趋同与差异。  [关键词]导读版 晚报 趋同 差异    一、《新安晚报》和《扬子晚报》概况    《新安晚报》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