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线性代数课程改革与创新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nhuiai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性代数课程是各大高校的公共基础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线性代数教学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改革和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线性代数;课程改革;考试改革
  一、引 言
  线性代数是讲授代数学中线性关系经典理论的课程,它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较强的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是理工及经济管理等学科大学生的重要数学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科学计算在工程技术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线性问题广泛存在于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许多实际问题也可以直接或通过离散化、线性化等转化成为线性方程组问题或矩阵问题.用矩阵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已渗透到众多领域,因此线性代数已经成为自然科学、经济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广泛使用的数学工具,其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信息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该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二、线性代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内容较多,课时较少.线性代数课程包括行列式,矩阵及其相似对角化,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线性方程组的求解,二次型以及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每一部分涉及的概念,定理都很多,且抽象性强,学生理解接受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此外,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大量课余时间复习,做很多相关的练习题.
  第二,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方法有待改善.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还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和方式,加之高中教育的一些影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上课走神,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后不能够主动复习、预习,这样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效果不理想.
  第三,考核方式单一,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状态和结果.现在大多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一般是以出勤和课堂测验为主,只能部分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授课效果.期末成绩也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有的学生在期末临时突击,可能会侥幸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并没有真正掌握相关知识.
  三、线性代数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第一,改变教学模式.由于线性代数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宜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课时有限,定义定理内容较多,单独使用板书时间非常紧;若单独使用多媒体,由于缺乏推导或演算过程,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对于本门课程,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像一些大的矩阵或者习题可以直接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具体演算过程可以利用板书.
  第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线性代数内容多,抽象性强,知识点联系紧密,仅靠课堂的学习是完全不够的.学生课前应该有针对性地预习,课后及时复习,通过做适量典型的习题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对本门课程有足够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将知识点和几何意义及应用背景结合起来.例如,可以为经管专业的学生介绍生产成本以及管理决策方面的例子;为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介绍信息编码和编程方面的例子等等.除此之外,可以将本门课程与Matlab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矩阵这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基本概念与Matlab中对应的命令联系起来,待大家熟悉这些命令后,适当安排一些实际例子,培养学生建模、仿真求解的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学习Matlab,可以把线性代数中所学过的相关知识具体、直观地展现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第三,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了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整个学习线性代数过程的状态以及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避免考试前突击这种现象的产生,我们采用了如下的考核方式:水平测试(40%) 能力测试(30%) 单元测试(20%) 平时表现(10%).水平测试是期末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的强弱;能力测试是期末进行的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题目难度较水平测试高一些;单元测试是每章课程结束之后在计算机上进行的考试,一方面考查大家的阶段学习效果,一方面督促大家紧紧跟着教师进度,避免考前突击这种现象;平时表现主要是考核学生的考勤和课堂表现情况.在最开始的改革阶段,我们也曾遇见过上机考试有替考和抄袭的现象,为了杜绝这种现象,我们采用了人脸识别与虹膜识别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替考和抄袭现象.同时我们还开发了一个网上选考系统,这样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时间灵活安排考试.以上这些考试举措,避免了传统考试的缺陷,能更公平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结束语
  通过近几年的不断改革与创新,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不再像从前一样完全是应试化教育,学生完全是为了得高分而努力学习或是为了及格而突击学习.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与应用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逐步实现“创新型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尝试各种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叔尼,阎家斌,陆小军.线性代数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王利东,刘婧.从应用实例出发的线性代数教学模式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3):83-85.
  [3]黄玉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8(11),157-160.
  [4]李强,陈志彬.工科线性代数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20),132-133.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高等学校担负着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种专门人才的任务.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德育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总结出农业科技论文结论部分写作的常见问题,提出结论的正确格式,并阐明编辑加工结论的一般原则.
通过对科技编辑审稿思维的连续性和离散性的学习,试论科技编辑审稿思维的连续性和离散性指导实际工作的意义.
本文以辽宁省为代表,通过对辽宁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探索,增加对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发展现状的研究掌握,并进一步为探索全国基本养老金
被告人如实供述的义务在我国刑事诉讼理论界一直都是热议的焦点,这一义务实质上表明我国刑诉法要求被追诉者承担举证或者证明责任,与被告人无证明责任相矛盾,导致在司法实践
微博以其大众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在我国一经出现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迅速发展。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微博展现出"问政"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针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现状
文章介绍了用M序列为密钥序列的序列密码系统的优越性,提出了采用VHDL语言来设计这种序列密码系统的新方法.和现有的其他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硬件实现容易,处理速度快,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