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20°陡坡面灌木的减流减沙效应,探讨了灌木保持水土作用的水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在45、90和130 mm/h降雨强度下,灌木地坡
【机 构】
: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定量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下20°陡坡面灌木的减流减沙效应,探讨了灌木保持水土作用的水力学机理。结果表明:在45、90和130 mm/h降雨强度下,灌木地坡面土壤的平均入渗率是裸地坡面入渗率的2.9~4.7倍;与裸地相比,灌木地径流流速减少59.4%~81.9%,径流量减少61.7%~80.6%,产沙量减少95.5%~99.3%;断面比能参数可表征为侵蚀产沙的主导因子,灌木地临界断面比能值为0.13cm,裸地临界断面比能值为0.074cm。研究结果对定量评价灌木减流减沙作用有一
其他文献
管道水力输送是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由于受到工程实际条件的限制,粗颗粒在水力输送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然而,由于粗颗粒在管道中极易沉积,其运动特点不同于细颗粒,现有的研
根据长江中下游河段大量的崩岸实例,提出规模较大出现几率最高的是两种渐进式崩岸,即坍塌型崩岸和流滑型崩岸,并分析了两种渐进式崩岸的基本特征和力学性质,包括岸坡崩塌的表
通过地形和水文数据,分析了长洲枢纽建设前后坝下西江梧州河段的河床演变及枯水水位下落过程。研究表明:长洲枢纽开工前,梧州水文站同流量下的枯水水位已大幅下落;枢纽建设期间,梧
黄河中游水沙变化及其驱动因素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同时也是评价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的一个重要依据。本文根据黄河中游区间降水数据以及干流头道拐和花园口
该模块针对车内乘客(特别是后排乘客)通过手机App蓝牙连接汽车中央控制器或车内控制屏控制车辆的娱乐系统、空调系统、远处的车窗和遮阳帘、电动座椅加热通风按摩模块等各智能
城市建设中,居处区的绿化是开发商和居民都关注的热点.居处区的绿化水平是衡量楼盘档次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对居处区的绿化设计要进行合理的包装,从而满
西柳沟流域属鄂尔多斯市,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进展缓慢。随着鄂尔多斯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屏障。受农业向工
为了研究潮滩下部的潮流特征及地形演变过程,本文以江苏东台潮滩下部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水样采集和连续的定点水文观测,并在白天干滩时沿设定的断面进行了重复的水准测量
利用1951-2007年月平均水沙通量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汀江上杭水文站近60年来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小波分析,揭示了汀江水沙通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和突变点,
现有关于异重流潜入现象物理机制的研究较少,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普遍只考虑流量和含沙量,事实上,异重流的潜入受多个水力因素共同作用。本文从异重流潜入过渡区的动量方程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