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性在语文课堂飞扬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x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人文”“人文性”“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词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众所周知,作为有着千年的民族文化积淀,经历过百年曲折探索的中国语言教育,必然承载着历史的、人文的复合因素。那么,如何正确把握人文的内涵,让人文性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飞扬?
  
  一、师生民主交往,激活人文精神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民主是师爱的灵魂,对学生的民主就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理解。只有面对民主的教师,学生才乐于在课堂上倾吐心声,挥洒童心,尽情地展现自我。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师生的交往活动应当充满尊重、宽容与关爱,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而是学生人文精神表现的设计师和领路人。唯有如此,教师才能牵着学生的手在语文课堂的天地遨游。
  
  二、自主合作探究,培植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曾在市教研活动上观摩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节课中,于老师从改革教学结构入手,对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阅读、质疑、探究,努力构建“集中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个体自学、辅导”三者相融、交叉、互动的新的教学模式。该课把个人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交流、集体讨论、教师点拨有机地结合起来,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学生的评议,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得到了提高。
  
  三、平等交流对话,孕育人文情感
  (1)生本对话。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前提,是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即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否则,学生不会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必定缺乏基础,其效益必定大打折扣。我在课堂上,常常引导学生“以文会友”,努力充当文中的角色,去想象、去体悟、去感受。
  (2)生生对话。学生个体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对文本产生自己的见解之后,需要倾吐、表达,并作出思辨补充、纠正或吸纳。此刻,教师应该耐心倾听,积极鼓励,让学生的多元观点得以呈现。
  (3)师生对话。在对话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四、扩大信息交流,提升人文价值
  学完苏教版第十册《望月》一课后,我发现学生对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月色美的一段课文感兴趣,于是,就让同学们去搜集名家对月色的描写。学生们找到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寄小读者·通讯九》、沈从文的《边城》、巴金的《春》、峻青的《老水牛爷爷》等名篇的片段。我特地增加了一节欣赏课。课上,同学们有滋有味地读片段,争先恐后地谈感受,还配上音乐、图画进行欣赏,有的还争着做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读、背。情难自抑时,我再让学生动笔随意写点儿什么,各种描述或赞美月亮的句子从同学们笔端徐徐流淌出来,清新自如,引人入胜,真有些朱自清、沈从文的味道呢。有几位同学还创作了诗和歌词,令同学们赞不绝口。
  
  五、实施阳光评价,播撒人文情怀
  (1)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学生的回答不尽如人意时,教师可从其他方面给予鼓励诱导:“你真有毅力,一次次读错,一次次重读,一次次克服困难,终于读对了!”“你课前一定认真预习过了,你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真了不起!”“你能大胆举手,这就是一大进步!”
  (2)要恰如其分。虽然肯定与表扬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与喜悦,但教育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课堂评价要实事求是,充分肯定答得好的地方,巧妙地指出不足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3)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关注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让我们还语文课生命的葱绿,让人文性在语文课堂飞扬!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棋盘镇城岗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1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CHF组30只,分别行假腹主动脉缩窄
摘要:在小学“调查作文”的教育中,目前虽有课标倡导、教材引导,但因为相关的教育支持体系还很不完善,很多教师对如何实施“调查作文”依然不甚明了,若想摆脱小学“调查作文”形同虚设的尴尬处境,最关键的是要从多方面对“调查作文”的类型、概念与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以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走出认识与实践的误区,使“调查作文”达到其所承载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调查作文;教育;现状思考      一、引言  调查
在中专学校任教几年以来,我一直担任语文一线教学工作。有时课堂上老师费了力,学生并不买账,觉得没意思。何不让欣赏走近语文教学,变枯燥为乐趣,让学生爱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一、师生平等  在欣赏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有安全感,不担心说错话,才敢于回答问题、提出问题,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比如在汽修081班上课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多数同学都习惯沉默,但有几个同学则比较活跃
目的对Ca^2+和N型Ca^2+通道在兔不全梗阻性不稳定膀胱逼尿肌细胞中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成年同龄雄性新西兰白兔30只,随机分两组,15只中膀胱出口不全梗阻8w尿流动力学证实为不
水口山铅锌矿根据井下采场岩石稳固等特点,在国内首次采用以松木板人工巷道取代红砖混凝土人工巷道进行尾砂胶结充填的新工艺,并获得成功。经测试结果证明,松木板人工巷道不
目的探讨潜阳通络方的降压作用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加灌附子汤制备肝阳上亢大鼠模型,观察潜阳通络方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大鼠血压、血浆内皮素
目的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逆转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NR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
一、分组教学的含义和背景  分组教学是按照具体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引导同学相互讨论,相互协作的教学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出现在19世纪末。由于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和资产阶级自由竞争的需要,不仅要求教育培养大批人才,而且要求教育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于是出现了按能力、按成绩分组的教学形式。由于这种形式往往导致了对差生的歧视,被认为不民主,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受到尖锐批评。50年代后期,由于国际间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对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的分布区域作了划分,对该类金矿的找矿工作提出了看法。
情绪就象空气,无论我们做什么,学什么,想什么,都伴随着情绪。情绪高昂时,会使人精神焕发,欢快愉悦,感觉生活充满阳光。情绪低落时,又会让人垂头丧气,提不起精神,感觉生活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