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5:甘肃教育重大新闻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g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出台
  从2015年起,甘肃省省级财政将为省属中等职业学校拨付生均经费,并向重点产业、新兴产业急需专业、特色专业以及农林水地矿油等艰苦行业专业倾斜。
  2月,甘肃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甘肃省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根据《标准》,文化艺术、体育与健身等专业的生均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农林牧渔、资源环境等专业的生均经费为每生每年7500元;财经商贸、休闲保健等专业的生均经费标准为每生每年7000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启动实施
  3月11日下午,随着兰州理工大学举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拉开序幕。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安全稳定工作,甘肃省教育部门决定于2015年开始在甘肃省各高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百千万工程”,即举办百场心理辅导报告,组织千名干部下班级,组织万名教师进宿舍,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关爱学生,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驶入快车道 三年内新增30万幼儿入园学位
  3月24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发布了《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按照计划,2014年至2016年三年里,我省每年招录5000名幼儿教师,新增幼儿入园学位30万个。2016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普惠性幼儿园资源明显扩大,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覆盖,行政村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初步形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将有效解决。
  拓宽职校生成长通道 试行职校生读研
  从2015年开始,甘肃加快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和招生,拓宽人才多元化成长渠道,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对口升学考试、高等职业学院单独招生和中职毕业生免试推优并存的贯通培养格局。
  同时,通过探索实施“4+2+1”研究生模式,为职业院校学生接受应用硕士研究生教育畅通渠道,采取“知识+技能”的方式,单列计划、单独划线、单独录取。
  “寒门子弟”上幼儿园中高职将获系列免费
  为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我省建立了涵盖全省417万名贫困人口基本信息的扶贫“大数据”库。从2015年起,按照每生每学年1000元的标准,对纳入扶贫“大数据”库的贫困家庭幼儿在当地接受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同时免除的还有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的学费及在省内就读高职院校的学费和书本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中职学校,每生每学年还可获得2000元助学金,考上高职院校的则给予每生每学年最高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
  三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揭牌成立
  6月11日,甘肃省三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成立大会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为三校揭牌,省长刘伟平作了讲话,常务副省长咸辉主持成立大会。
  近年来,甘肃省克服多方面困难,持续加大投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2015年上半年,经教育部和甘肃省政府批准,原兰州商学院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原甘肃中医学院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同时在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基础上成立甘肃医学院。三校由甘肃省管理,所需经费由甘肃省统筹安排解决。
  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开建
  6月23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和甘肃省体育馆正式开工建设。职教园区位于兰州新区中东部,规划总用地面积1.3万亩,总建筑面积414.17万平方米,估算总投资189亿元,是甘肃历史上一次性投资最大的教育项目,计划于2017年9月建成后入驻办学。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成立
  7月14日,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成立,甘肃省副省长郝远、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张为舟为考试院成立揭牌。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由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和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整合组建而成,为教育厅管理的副厅级事业机构。甘肃省教育考试院成立后撤销原有的甘肃省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和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藏区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再次提高
  为进一步加大对藏区义务教育寄宿学生的资助力度,改善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质量,我省决定再次提高甘南藏族自治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提标后的生活补助从2015年春季学期开始补起,甘南州海拔最高的碌曲县和玛曲县每生每年提高250元,达到2200元;其他县区每生每年提高253元,达到2168元。
  1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9月19日上午,国务院督导检查组在兰州召开反馈会,宣布甘肃省18个县市区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顺利通过了国家的督导检查。至此,我省达到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的县市区增至29个,标志着我省义务教育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这18个县市区分别为兰州市安宁区、七里河区、西固区,酒泉市肃州区、金塔县、玉门市、瓜州县、肃北县,张掖市肃南县,金昌市永昌县,白银市白银区、景泰县、平川区,平凉市泾川县、灵台县,庆阳市西峰区、庆城县和陇南市徽县。
  实施督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
  从2015年起,省教育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实施了“甘肃省督学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计划三年内对全省、市(州)、县(市区)三级所有督导机构专职人员、兼职督学、中小学责任督学分年度进行一轮集中培训。首期培训于2015年9月开始。
  义务教育学校D级危房基本消除
  10月26日~27日,我省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现场推进会在兰州召开。   甘肃省“全面改薄”项目从2014年开始实施,两年来实施土建项目10838个、设备购置项目2988个,各级财政落实“全面改薄”资金103.17亿元,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学校D级危房,惠及6493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160万名在校生。截至2015年10月21日,全省完工校舍建设项目5935个,完成新建(维修)校舍133万平方米;购置课桌凳57.9万套,达到了学生一人一桌一椅的要求;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3万多套,提升了信息化设备覆盖率;购置学生用床10.5万张,达到寄宿学生每人一床的要求,消除了“大通铺”现象。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施意见发布
  2015年10月,甘肃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从2016年起,省内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面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中青年教师、校长必须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并作为评职称、评优的必备条件。力争用3~5年时间实现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实现优质校长教师资源共享、均衡配置。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出台
  为了解决甘肃当前乡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短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10月27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主要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补充、培养培训、生活待遇、奖励扶持、编制管理、责任落实等方面出台了系列组合支持措施,力争到2020年努力培育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
  “7+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启动实施
  2015年,为立体推进教育精准扶贫,我省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市、区)启动实施“7+1”精准扶贫教育专项支持计划。省教育厅出台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等一揽子7个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整体水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着力为扶贫脱贫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特殊教育学生公用经费提高到每生每年6000元
  11月17日,甘肃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期推进会在庆阳特殊教育学校召开。目前,全省14个市州都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30万以上人口县实现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全覆盖。从2015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公用经费标准从每生每年800元提高到6000元,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出台
  为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幼儿园日常运转,改善办学条件,11月26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我省确定的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城市1400元/生·年,农村1200元/生·年。其中,财政拨款标准为城市500元/生·年,农村400元/生·年,并根据学前教育发展与财力状况相应调整。
  2015年甘肃省为民办27件实事全面完成
  截至12月14日,2015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27件实事任务已全部办结。27件实事累计下达资金419.31亿元。其中,省教育厅牵头实施的在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行政村建设939所幼儿园项目,截至12月10日,939所幼儿园项目全部建成,共计下达补助资金13.96亿元;省教育厅、财政厅实施的在58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县乡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项目,截至12月10日,全省涉及项目的10个市州已为10788所学校133880名乡村教师全部发放了生活补助,共计下达补助资金1.7亿元。编辑:孟 刚
其他文献
最近,一篇题为《老娘我做错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业……》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  说实话,那些自认为快要被孩子作业逼疯的父母是不值得同情的。这些家长说作业等于作孽,其实对于这些家长来说,这不是作孽而是在还债,还自己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期里缺位的债。  扪心自问,在孩子0到3岁这个黄金阶段,又有多少父母没有缺位呢?欠债要还,天经地义。父母们欠了孩子什么债?欠的是陪伴的债,欠的是习惯培养的债,欠的是缺失威信的
全面放开二孩,合法生育二胎,一个显性的结果就是必将使得城市户籍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城市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教育承载负荷将进一步增大,政府、社会以及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必须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在从新型的人口大国向新型的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转变过程中,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将会更高,难度也会更大。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勞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将成为中国梦实现的筑梦群体,教育则在其中起着至
在中国现阶段住房时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我国为了缓解住房问题,建立了住房保障体系。但是该体系在计划和实施当中都遇到了很多问题,所以未来更好的发挥住房保障体系,关注人民
随着柳州市城市化东扩发展推进,原住棚户区面临原址更新扩建,在相对有限的投资局限下,如何提供高品质的宜居环境成为设计考虑的核心.基于项目实践,本文从总体布局、户型设计
创新工业设计中心位于国家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鸡湖创新小镇,基地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自然环境优美,设计中思考了如何融山、水、建筑为一体,打造风景里的生产力.首先对
本次研究从岳阳的老街出发,引进建筑叙事理论,试图探索其与老街记忆的结合点,从而为老街的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在旧城改造中不再单纯地只恢复老街,更重要的是勾起人们对老
【关键词】 初中生;厌学;原因;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0—0023—01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首要的任务便是学习,但现在的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无所谓或厌恶的态度。据调查,在现在的学生群体中,有85%的学生有厌学的现象或曾经厌学过,厌学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校园问题。而探讨农村中学生的厌学心态,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