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罗瓦:活得傲然,死得潦草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hamet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32年5月30日清晨,在巴黎的乡间,过路的农民发现地上躺着一位肠子已被子弹射穿的年轻人,便匆忙把他送往当地医院。
  农民这番辛苦纯属徒劳。他不知道,这個名叫埃瓦里斯特·伽罗瓦(Evariste Galois)的年轻人,伤口来自决斗,而在决斗的前夜,他已写好遗书。决斗的原因,至今没人能彻底说清。年轻人只是在遗书里透露:“我是作为一个卖弄风情的无耻女子的受害者而死,我的生命是在一场可悲的争吵中熄灭的。”
  他的弟弟闻讯赶到医院,在他身边流泪。伽罗瓦则安慰道:“不要哭,我需要我的全部勇气在20岁时死去。”
  的确,8年来,这个数学天才的勇气,正一点点被消耗殆尽。
  12岁那年,这个古典文学成绩优异的孩子,忽然对学习心生厌倦。在老师的报告里,他被形容为“成绩低劣、行为放荡”。于是伽罗瓦被降级。
  孰料降级令伽罗瓦因祸得福。他有了充裕的时间去接触数学,对数学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
  可在课堂上,这个在师生眼里“骄傲自满”的学生,轻蔑地把教科书扔在了一边,直接从当时最伟大的数学大师拉格朗日的著作里,学习自己想要的数学知识。
  这并没有让伽罗瓦在数学考试中脱颖而出,幸亏在解决最困难的数学难题时,伽罗瓦常常能令老师和同学们惊讶。但他们随即会指责他“假装胸怀大志和有独到见解”,并刻意疏远这个“古怪”的孩子。
  好在他遇上了路易大帝学院的高等数学教师里夏尔。伽罗瓦从中学初级数学班跳到里夏尔的数学专业班。
  里夏尔给了16岁的伽罗瓦头等奖学金,并在学期报告中写道:“这个学生明显超出所有同学,只在数学最顶尖的部分工作。”在老师的鼓励下,伽罗瓦把自己积累多年的重大发现写成一篇论文,呈交给法国科学院。
  科学院委托当时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柯西鉴定论文。在一封信中,柯西曾写道:“今天我应当向科学院提交一份关于年轻的伽罗瓦的工作报告……但因病在家……”然而,柯西在病愈后,并未向科学院介绍伽罗瓦的著作,据说他把论文的摘要遗失了。
  希望落空令年轻人多少有些愠怒,他最终选择了隐忍。倒是第二次报名参加巴黎综合工科学校入学考试的遭遇,令18岁的伽罗瓦忍无可忍。
  两年前,他曾参加考试,因准备不足而落败。这一次,他信心十足。可是在口试中,主考官对他阐述的见解不仅不理解,而且加以嘲笑。处于愤怒和失望之中的年轻人,随手抓起身边的黑板擦,朝主考官的脸上砸了过去。主考官被狠狠地击中了,伽罗瓦也随之落选。
  尽管如此,1830年2月,伽罗瓦还是被明确承认具有大学学生的水平。
  这一年,他写了3篇论文。在孤傲的年轻人自己看来,“这些研究成果,将使许多著名学者对他们的研究踌躇不前”。
  伽罗瓦把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满怀信心地参加数学论文大奖赛。不幸的是,论文手稿被科学院终身秘书、数学家傅里叶带回家里审阅,他还没来得及看,就在当年5月去世了。但在傅里叶的遗物中,人们未能发现伽罗瓦的手稿。
  即便如此,为了赢得数学界的承认,伽罗瓦依旧没有放弃最后的努力。时隔不久,他向科学院提交了有关方程求解的论文。论文里求解的方法如今被称为“伽罗瓦理论”,但在当时的审稿人、著名科学家泊松的报告里,这篇论文被鉴定为“不可理解”。
  权威的宣判,倒也没怎么令年轻人彻底绝望和伤心,因为他正陷入狂热的革命激情中,“如果需要一具尸体来唤起人民,我愿献出我的”,伽罗瓦写道。
  不过,在为自己燃烧的政治激情付出6个月徒刑的代价后,1832年5月29日,伽罗瓦决定到乡下去休息和思考,或许也是为那段他已厌恶的恋情,以决斗的方式做个了断。
  在决斗前,他决定把头脑中那些“伟大”的东西写出来,自视甚高的年轻人,甚至希望就此“雅可比和高斯能公开提出意见”。他一边在纸上潦草地列着提纲,一边在空白处写下“我没有时间”。这份提纲以及一些原本打算交给科学院的手稿,最终被他托付给朋友舍瓦利叶。而他,则赶赴决斗地点。
  被送到医院的第二天,神父准备为他祈祷,但遭到伽罗瓦的拒绝。在安慰完弟弟之后,伽罗瓦傲然撒手而去。
  在去世14年后,他的手稿被编辑发表,一举奠定了群论的基础。这个在老师的报告中曾一次次被形容为“骄傲自满和古怪”的人,或许在决斗前已料到,他那只有20年的生命,注定将因他在死前几小时内写下的那“一堆很潦草的东西”而不朽。
  赵春辉摘自《中国青年报》
  
  编辑/刘杨
其他文献
重庆晚报《女生高三恋爱 母亲写信祝福》报道了一位母亲理智地写了封信,至情至理地对早恋女儿进行疏导的事。文中母亲的做法得到众多读者的力挺,也引起了人们对早恋问题的关注。  某重点中学调查显示,三成高中生曾有过恋爱经历,早恋已成普遍现象。如何正确处理和应对,已成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无法回避的问题。    读者谴责粗暴对待早恋    对于给早恋女儿写祝福信的这位母亲,读者都认为她的做法非常人性,是真正从情
期刊
1929  由于需求匮乏和政府对市场的不干预,美国全面爆发经济危机。从10月29日到11月11日(当股票达到了最低点),美国股市超过30亿美元蒸发。许多股票用了近25年才得以恢复。这场波及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持续4年之久,使世界经济进入最严重的萧条时期。下图为失业人员排成长龙,在领政府救济款。    1973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欧佩克阿拉伯成员国
期刊
肥大运动衫、袋袋裤、棒球帽、运动鞋、粗粗的耳环、项链……新潮的服装,前卫的打扮,跳街舞,玩溜溜球、轮滑、街头涂鸦,直至跑酷,这些时尚元素被称作“嘻哈”文化,在青少年和长辈师者眼中,各有不同解读。  【正方】这些运动玩起来很潮,很酷,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特别羡慕那些玩得好的人,因为他们玩得好了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成就感,毕竟,那些运动因为他们的参与而越来越好,越来越棒,你就会不断地想“我会把这件事办得非
期刊
1848年5月的一天,海涅拖着艰难的步履,到卢浮宫去和他所崇拜的爱神告别。一踏进巍峨的大厅,瞥见屹立在台座上的维纳斯雕像,他不禁悲恸号啕。他躺在雕像脚下仰望断臂的女神,哭泣良久——这是他流亡巴黎时最后一次走出户外,此后瘫痪在床八年,于59岁溘然长逝。  诗人追寻一生的爱与美终于在那座永恒的雕像上被予以肯定。他像朝圣的信徒一般渴望获得救赎,然而无臂的女神毕竟无能为力。这似乎带有某种模糊的象征,以至于
期刊
现在的学生太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太脆弱,一旦遇到一点小挫折或者心情不舒适,就会做出出人意料的举动。   今年的一天,班上有个叫李晓庆的学生只留下一封信就不辞而别,得知这一消息我着实吃了一惊。在我的印象中,她可是一个很不错的学生,如主动帮助陌生的同学,自己掏钱为班级买了窗帘。她心地善良,与人交往总不设防。也正是由于这一点,她产生了感伤情绪。问出走的原因,学生说可能是有人说她闲话,她觉得委屈,心里憋得慌
期刊
罗兰说:“你踩碎了紫罗兰,它却将芬芳留在你的脚上。”豁达的心灵总能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因为那是教养所滋润的花朵。  炎炎夏日,热浪袭来,却依然挡不住我对花果山的向往,一大早就睁开双眼催着父母收拾东西准备上路。一路的颠簸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张开双臂就往里冲,似乎里面有某种芬芳在吸引着我。  我们一路说笑,一路留影,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山腰。半山腰处有家茶水铺,是供往来游
期刊
认识苏童是源于《大红灯笼高高挂》。他没有愤世嫉俗,而是位沉静的中年男子,似乎他只属于南京——那个褪去了金粉的繁华,却异常从容的城市。  苏童的书不是对生活的超脱,或许意味着更深的陷落,他的调侃冲淡着苍凉,他的平静藏匿着创伤,即使是笑也有些无人回应的冷落,如同一个人在空旷的房间里久久地笑,回荡起来的声音也清冷。  这是一个好的执著,耗尽半生对爱的执著,就像她对物质的沉迷,在战乱的年代里跑出很远的路,
期刊
圣诞节临近,美国芝加哥西北郊的帕克里奇镇到处洋溢着喜庆、热烈的节日气氛。正在读中学的谢丽拿着一叠不久前收到的圣诞贺卡,打算在好朋友希拉里面前炫耀一番。谁知希拉里却拿出了比她多十倍的圣诞贺卡,这令她羡慕不已。   “你怎么有这么多的朋友?这中间有什么诀窍吗?”谢丽惊奇地问。   “诀窍嘛……”希拉里给谢丽讲了两年前她的一段经历——   “那是个春天,我和爸爸在郊区公园散步。在那儿,我看见一个很滑稽的
期刊
本期寻呼:上课睡觉的一万个理由  人物:沙沙  地址:北京市北大附中高二  问题:《启迪》的老编,你好。我是海淀区的一名高二学生,经常看你们的《启迪》杂志(先套个近乎嘿),你们的“笑林”栏目我很喜欢,还有“起跑线”、“知道先生”等也让我深有同感。但我有更深的感受想和你们分享:不知道为什么,平时我一点也不困,但只要老师一上课我就呼呼大睡了。我也不想睡。请老编大人给我一个上课睡觉的理由,哪怕是借口也好
期刊
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任命华裔科学家朱棣文为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现在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国家实验室主任,1997年凭借发明利用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之前是斯坦福大学物理学院的主席,并且领导贝尔实验室的电子学研究项目。朱棣文是继前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后,第二位出任美国内阁首长的华人,更是首位担任美国内阁首长的诺贝尔奖得主。  朱棣文的祖父朱祝年是江苏太仓城厢镇的一位读书人,十分重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