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垣:启功生命道路上的明灯

来源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clea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书法家、学者启功先生21岁那年,在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当时辅仁大学的校长、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惜才爱才的陈垣认定这位目前处境艰难的青年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决心扶持他、培养他。
  起初,陈垣为了解决启功生活上的困难,安排他到辅仁大学附中做中学教师,任教国文科。虽然他的教学能力是能胜任的,甚至比其他同事都强,然而不久以后,却被分管附中的一位院长以他“中学还未毕业就教中学不合制度”为由把启功辞退了。对此陈垣心中感到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陈垣很关心地对启功说:“既然中学教师当不成,也不要灰心,今后出路一定会有的。”
  1935年,陈垣又找到机会,安排启功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从实际情况来说,启功的美术水准已享誉社会各界,完全可胜任执教美术系。可是事情真不巧,一年多以后,以前辞退他的那位院长又来分管美术系了,出于他个人固执的私见,借口认为启功“学历不够”,再次把他辞退了。从此启功再度陷入人情冷漠的刺激之中,感到很痛苦。
  尽管如此,陈垣坚持认为,像启功这样的人才不应该被埋没,应该扶持他走上为社会服务的道路。于是,在1938年秋季开学时,陈垣请启功回辅仁大学,聘任他为国文系讲师,专门讲授大学的普通国文课。从此,启功再也没有离开辅仁大学,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在陈垣管辖下的北京师范大学当教授,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大学的教育岗位。
  1971年陈垣在京逝世,启功十分悲痛,当即为恩师写一副对联:“依函丈州九年,信有師生同父子;刊习作二三册,痛余文字誉陶甄。”此后无论在什么场合,启功都经常谈到陈垣恩师当年对他教育扶持的恩情,并深切地怀念。
  
其他文献
拂晓,我于街上见一人,头顶白盔,俊面,右手执一白缨钢枪,左侧挂宝剑,脚跨白龙骏马,奔将而来。  他距我数步才勒住马,对吾曰:“在下常山赵子龙,欲往罗贯中先生处赴宴,见先生俊美不凡,气宇轩昂,必定也是一代英豪,何不一同赴宴?”  我拿出镜子一照,不会吧,什么时候长胡子啦,我呆住了。  “先生,意下如何?”  “哦——哦,能与子龙兄一道做客,鄙人深感荣幸,愿一同前往!”  ……  我和子龙至罗贯中处,
起初,在我眼中,冯颖妍是一个乖巧懂事成绩优良的学生,语文基础不错,作业完成得很好,字写得很工整,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的学生,对于有几年教龄的我来说,并不少见,她是一个文静内向的女孩。一开始,她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渐渐关注起她,是每次读她的作文总觉得她是那么多愁善感,字里行间总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灰涩与忧伤,还有一点点叛逆,跟我平时看见的她截然不同——课堂上,她是安静的;学校里,她是快
顽石的启示  http://www.07938.com/zlgs/rsgs/wrcs/2006/3843.html    我刚嫁到这个农场时,那块石头就在屋子拐角。石头样子挺难看,直径约有一英尺,凸出两三英寸。   一次,我全速开着割草机撞在那石头上,碰坏了刀刃。我对丈夫说:“咱们把它挖出来行不行?”“不行,那块石头早就埋在那儿了。”我公公也说:“听说底下埋得深着呢!自从内战后我们家就住在这里,谁
学位
母亲的爱护,许多细微曲折处是说不完、也无法全捕捉到的。也就是有这些细微曲折才形成一个家。这个家处处都是活的,每一寸墙壁,每一寸窗帘都是活的。小学时曾以“我的家庭”为题作文。我写出这样的警句:“一个家,没有母亲是不行的。母亲是春天,是太阳。至于有没有父亲,不很重要。”作业在开家长会时展览,父亲去看了。回来向母亲描述,对自己的地位似并不在意,以后也并不努力增加自己的重要性,只顾沉浸在他的哲学世界中。 
学位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举国通缉维新派人士,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不得不流亡海外躲避灾难,前后共在国外漂泊了16年。在此期间,他“身旅外洋”而“心忧中土”,经常饱含热泪,回望神州,时刻为祖国的命运担忧。  为了筹集环球旅行的费用,康有为在游历考察的同时,也从事起商业活动,做起地产生意。1906年春节,康有为访问墨西哥时,当时墨西哥城正筹款修筑有轨电车,康有为利用各地华侨提供的捐款,购置电车轨
20年前你第一次带我去学小提琴,你指着那个奇怪的乐器对我说:“你要给我好好学,长大以后才能成为小提琴家!”我啃着手指問你:“为什么不可以学我喜欢的钢琴?”你翻了我一眼:“家里哪拿得出那么多钱?但是琴是要学的,只要你好好练,什么琴不一样?”  从我6岁到16岁,你一直对我那么严苛。我真是恨死了小提琴和你。那时我真是不懂,如果你喜欢小提琴你就自己学好了,为什么要强人所难,逼着我学?  邻居们也经常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