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程基地平台 发展师生核心素养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基地的创设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思维的养成、学习手段的掌握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激发教师的自主钻研意识,促使教师挖掘和实现自我价值,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基地;学习方式;学生个性;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21)12-0095-02
  引    言
  课程基地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以构建全新学习情境为特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实行手段为关键,促进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中提高学习效能,挖掘自身潜力的多元性的教育基地。课程基地平台的建设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促进教学相长。首先,自主发展。学生学会高效安排学习生活,逐渐发掘自身潜力和优势,有助于其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获得缤纷多彩的人生。其次,教学相长。学校创设课程基地的初衷是通过教师的引领来培养国家新型人才,也从另一方面刺激了教师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了教师的自主钻研意识,进而使教师挖掘、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学者型”教师。
  我校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于2012年启动建设,经过不断努力和完善,该课程基地教学环境特色鲜明,这也是课程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教学环境,让环境来改变师生的学习方式。这具体表现在:硬件建设包括4个基础实验室、3个创新实验室(细胞分子与生化实验室、生物组培室、环境化学实验室)、1个触摸式检索平台;同时利用我校特有的教学环境和人文底蕴,借助社团和科学探究小组,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校外的实践基地包括江苏中洋集团、海安县恒发污水处理厂、海安县环保局环境检测中心、乐百年小镇等。学生可以多方位、立体式地学习生物与环境知识,通过动手、动脑、体验、探究等方式拓展学习内容。我校课程基地已经成为课程教学改革中心和课程设施资源中心,真正实现了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一、课程基地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一)课程基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我校课程基地建设最大的亮点是让学生从教室学习走向室外实践学习,以新型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特别建立了植物园,让学生动手培育胚胎、幼苗,通过实践,学生会把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成结论并应用于生活。学校还会组织学生到教育基地参与农民的农田实际劳动,使其体会劳动的辛苦与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让学生把此精神用到学习中,遇到难题勇于思考、勇于创新,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本课程基地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建设的整合,在原有实验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现代技术实验室,为学生的实验探究、实验改进、自主探究等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学生可以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探究过程、实验结果等重要信息快速而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不仅提升了实验课程的品质,加强了学生对课程的体验,也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意识。
  (二)课程基地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实现具象化和个性化的学生个体发展,仅依靠学科课程必然有些单一,学科课程以具体知识为核心,学生凭此掌握普遍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但在发展多样兴趣、体现学生的个性特色方面效果不尽如人意[1]。我校生物和环境课程基地的建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机会和技术支撑,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拓展,为学生自主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展示学生独特性发展的目标倾向,学校要对此高度重视。课程基地就是在保护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的前提下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和研究领域,选择符合自身的方式去发展探索。借此机会,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延展潜能,展现和唤醒才智。比如,萌蘖社团的学生选择进行校内植物资源调查和挂牌,萌芽社团的学生选择采编健康导报等。不难发现,在活动中,口才好的学生进行采访,文笔佳的学生撰写文稿,美术强的学生负责画面,擅沟通的学生协助联络……参与活动的学生的特长均获得了充分的展示和提升。
  (三)课程基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我校课程基地把知识模型的建构、人机对话平台、生物数码互动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生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等作为教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设备的引进为学生开展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平台,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了学习的重点、化解了学习难点。教师让学生借助这些先进的仪器进行开放、多元的学习,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让学生获得了更多动手实验的机会,使学生善于应用现代化学习手段来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
  (四)课程基地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升华了学科素养
  自我校建立生物与环境课程基地后,学校各个部门的大力配合和各种学术社团等学习团体的建立使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被充分点燃。学生已经不再满足于对单学科、课本知识的基础探究,而是在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等学科的融合下,在学校建立了各个新型实验室的影响下,在上海复旦、华东师大等教授的熏陶下,在中洋集团、海安环保局等社会机构的配合下,大大拓宽了视野,他们更加关注社会,关注周围生活,注重学以致用,提升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了解了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探究、学会了质疑、学会了创新。因此,课程基地的建立不仅使学校的品位得到提升,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
  二、课程基地对教师发展的影响   (一)课程基地为教师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平台
  我校课程基地是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综合基地,基地在杨斌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以基地引领教师、以教师带动学生,促进了教师的革新。为了拓宽教师的视野,2018年,基地教师远赴厦门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2019年到扬州如皋学习。在名师工作室带领下,学校的生物、化学等教研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带头作用。近几年,有三十多位教師在赛课中获奖、二十多位教师获“学科带头人”称号、五十多位教师获“骨干教师”称号。此外,名师工作室的定期活动使许多疑难问题在基地探讨中得以有效解决,而基地也真正成为师生共同研究、共同成长的平台。
  (二)生物学科引领,各学科融合,提升基地教师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以生物学科为载体,同时涉及化学和地理学科,我校生化地教研组有28位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7人,市县学科带头人15人,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1人,生物专业教师实力雄厚,长期以来与华师大、南师大生物环境系深入交流,聘请了三位教授到学校指导课程基地的工作,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基地课程教师也因为前沿科学知识的涉及、前沿实验室的建立,不断提升了对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度与广度,促进了教师专业的二次发展。另外,学科基地的建设使教师的工作热情被充分点燃,教师开发了以“生物与环境”为主题的系列校本课程,如结合健康教育的《青春期教育》《青春期健康心理的培养》, 结合种植养殖的《桑蚕养殖技术》《河豚养殖和河豚毒素分析》,结合环境保护的《海安县城环境检测与保护》《农村稻草处理的调查及建议》《食品中的有害成分分析》《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快速测定》《水污染的危害》《废电池的危害及整治方案》。
  (三)课程基地的建设要求教师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增加每一节课的内容,减少板书比重,让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讲解重难点知识,也能把微观的化学过程直观化,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各种应有的专业技能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四)课程基地的建设改变了教师的意识形态
  课程基地的建设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意识形态。当前,基地教师基本形成了共识,由关注考试变为注重育人,由关注知识灌输变为注重实践能力;在具体工作中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课程基地的建设解决了过去多年来教育中存在的“只有知没有行”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自觉地将知识和实践统一起来,使学生获得对自然事物、社会事物及自我的新知。有归纳、有总结、有对问题的探讨、有感悟的提升,正是教师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处理好“学”与“思”的关系是我国教育几千年来的精华,综合实践活动要超越模仿层面的学,引导学生基于问题提升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学”与“思”是不能分离的,课程基地的每一个活动项目、每一个活动主题,使教师在总结交流的过程中形成了深度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式[2]。
  课程基地是有效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课程基地是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转型升级的探索;课程基地是硬件(设施设备)和软件(课程、师资、资源)的统一,是理念、方法、路径的有机融合。在江苏,课程基地已经成为学校发展“高新区”、课程改革实验区、名师成长孵化器、学生发展推进器,它必将进一步引领高中生物和化学课程的新一轮改革。
  结    语
  课堂基地的创设培养了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创新事物的能力,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课堂基地的创设也促进了教师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能从宏观上把握好学科知识的储备,并能把学科知识拓展、深化,系统地教授给积极探索的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客观评价的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时代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吕建.课程基地:学校内涵发展的助推器[J].江苏教育,2016(19):69-70.
  杨斌.课程基地让学校充满绿色生机[J].江苏教育,2016(19):71-72.
  作者简介:王志春(1975.12—),男,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的一种教育模式改革的产物,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学者积极研究,但其中实证研究较少。文章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实证,作者通过调查就脱贫县域永寿县中学此次特殊情况期间开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并对进行的线上教学及开学后实施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比,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高中思想政治定性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活动型课程,而议题式教学模式是此次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的闪光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要想充分发挥议题式教学模式的作用,需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与课堂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文章拟尝试结合现有研究和实践对议题式教学过程中学科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融合做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线上教学成为教师在特殊时期的重要教学手段,这有利于突破时空界限,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进行,同时也鲜明地体现了“更加注重融合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将教育教学与网络融合,有利于加速教育的创新与变革,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驱动力。  关键词:BOPPPS教学模型;线上教学;语文教学;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爱国主义具体是指人和集体对国家的一种支持态度,是影响国家发展以及民族进步的重要因素。爱国应当是每一个国民的基本素质。在我国教育领域,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本身的思想性、实践性特点,初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初中生爱国热情,帮助青少年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正确价值观念。文章从多个方面探究
期刊
摘 要:德育是构成学校教育素质的重要部分。对于德育,很多时候教师都是以理论式的说教为主。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还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而经典诵读是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有效切入口。经典诵读在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经典文化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 要: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是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撰写,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中外历史纲要》分上下两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三册,已于2019年9月在部分省(市)高中起始年段使用,2020年秋季已经在安徽省使用。这对广大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为此,文章希望就这套教材的使用,通过具体的课例提出几点整合与使用
期刊
摘 要:学校地处山区,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学生的阅读面普遍很窄。要想在有限的条件下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将课堂和课外的读写结合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文章从读写结合多方位和多角度指导,探究课内指导的即时读写结合与课外浸润的读写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山区中学;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
期刊
摘 要:在初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函数是整个教学阶段的重点与难点,零散地分布在初中与高中的不同学习阶段。如何开展函数教学,才能使高中数学的入门教学取得成功呢?本文以二次函数为例,分析了二次函数在不同阶段中的教学差异,并讨论了如何实现二次函数教学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二次函数;初中数学;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
期刊
摘 要: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和写作是学生需花费较多时间学习的内容,而文言文是阅读中有较大难度的学习内容,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精力来突破学习难点。文言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但是由于文言文字词多意,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用法及含义,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当前的文言文教学重点落在了对重难点字词的突破上面,以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记忆的过程,本文对突破字词学
期刊
摘 要: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是提高学生历史水平的重要阶段。较初中历史而言,高中历史的灵活性、应用性更强,难度大幅度提升,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融入高中历史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五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