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

来源 :法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00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应当公开宣布。但是没有规定对不起诉的刑事案件是否公开审查。本文就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的特征,公开审查的必要性其及如何公开审查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诉讼资源;监督
   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就检察机关行使不起诉决定权终止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时,针对具体不起诉案件是否公开审查以及如何公开审查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各地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操作起来遇到种种困难,导致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复核,被害人申诉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样,不但没有节约诉讼成本,提高公诉效率,而且不利于提升检察机关司法的公信力。故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的内涵特征
   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是指检察机关作不起诉处理的刑事案件过程中,公开征求、听取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人民监督员等的意见,公开、公正行使不起诉权。其特征:(一)特定的主体。检察机关主持并邀请本案的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或者与案件有关的单位、人员参加案件处理过程的讨论活动。(二)特定的刑事案件。公开审查案件的范围应定格在相对不起诉条件的轻微刑事案件和存疑不起诉的刑事案件。(三)公正性。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对刑事案件审查后,拟对该案件作不起诉决定的全过程,公开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客观、公正处理刑事案件。
  二、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的必要性
   (一)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需要。
   我国的司法政策规定,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工作中对于
  可诉可不诉的刑事案件,决定不诉。检察机关要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必将涉及到检察机关行使不起诉决定的自由裁量权问题。就不起诉案件而言,检察机关享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检察机关应增强司法的透明度,把握好政策界限和执法尺度,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确保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正確运用。
   (二)优化配置诉讼资源的需要。
   检察机关行使不起诉权,主要目的是要终止诉讼,优化配置诉讼资源,减少诉讼成本。检察机关对不起诉案件均不进行公开审查,一旦不起诉决定生效后,如果不得到社会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可能导致:一是有被害人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对不起诉决定不服的,可能会向检察机关申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二是如果被不起诉人不服的案件,可能会向检察机关申诉。三是公安机关可能要求复议、复核。四是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职工可能会涉检上访。这些申诉,自诉,复议、复核,涉检上访等等将会造成浪费诉讼资源,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和社会的稳定。
   (三)尊重当事人的意见,提升执法公信力的需要。
   执法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是检察机关执法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审查起诉工作中必将涉及到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因此,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见,严格、公开、公正、文明执法,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征求、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力求得到理解和支持,避免各方面的误解和冲突,以赢得群众对检察机关的信任。
  三、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的类型和范围
   依照刑诉法的规定,不起诉案件可分为绝对不诉,相对
  不诉,存疑不诉三种类型。绝对不诉案件,法律硬性规定非常明确,不必要进行公开审查。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的类型应适当限定于相对不诉,存疑不诉两种类型。
   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应适当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一是有被害人的案件。针对被害人及其近亲属有异议的不诉案件。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认为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不服的,有权申诉,要求检察机关对被不起诉人提起公诉或者自行提起自诉。检察机关应当对此类案件进行公开审查,仔细分析案情,晓之以法,动之以理,使其明知事理,化解社会矛盾,最终达到终止诉讼、减低诉讼成本的目的。二是被不起诉人有工作单位的案件。检察机关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被不起诉人的单位职工集体涉检上访的可能性,提高办案效率。三是社会比较关注的刑事案件。检察机关在审查本辖区内社会影响比较大的刑事案件,应当进行公开审查,避免社会各界人士对刑事案件不起诉决定产生质疑,确保刑事案件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规范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的程序
   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制度有别于行政听证制度和刑事法庭控辩模式,其实质是公开听取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的有关人员就不起诉案件处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允许各方举证、辩论,防止激化矛盾,避免对不起诉案件处理结果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检察机关应对案件进行风险评估,针对各方矛盾极大、容易激化矛盾、容易引发冲突的不起诉案件,采用单独进行的方法,决不允许被害方、犯罪嫌疑人所在单位的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同时到场,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针对己经得到被害方的谅解,认为对不起诉处理冲突不大、分歧不太明显的案件,可以邀请各方人员同时到场,就案件的处理发表各自的意见,在和谐的氛围中化解、平息各方矛盾。
   (三)改革创新,建立、完善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的制度保障体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执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核心问题是“放权”问题。主诉检察官办理案件过程中,应当建立主诉检察官直接对检察长负责制,减少部门领导、部门主管领导层层审批的间接环节,改变行政化的办案管理模式。充分调动主诉检察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把主诉检察官的责、权、利结合起来,使主诉检察官正确行使不起诉权。二是深化改革检察委员会制度。改革检察委员会委员行政化的组织结构。目前,多数地方检察机关检察委员会的委员一般是由正副检察长、党组成员、业务部门负责人组成,专家型高端人才排除在检察委员会之外。检察机关应当坚持检察长责任制,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公开考试、选拔,摒弃委员的“终身制”;吸收更多办案能手的检察官、专家型检察官融入检察委员会队伍中,使检察委员会增添新的生命力。三是建立不起诉案件质量考评制度。目前,有的地方检察机关限制不起诉率,特别是对自侦案件的不起诉率限制更严,以控制不起诉率作为衡量公诉部门办案质量好坏的标准之一。对不起诉案件的考量应着重于:不起诉决定是否符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和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否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减少社会不和谐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四)建立、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为了贯彻、落实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制度,应当建全一套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首先,检察长亲自主持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活动,对公开审查活动全过程实行监控,确保审查活动顺利进行。其次,完善主诉检察官、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对作出错误的不起诉决定进行责任追究制,以责任制约权力。再次,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之后,专职检委对不起诉决定的个案进行跟踪监督,将信息反馈给检察长,对个案的社会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第四,完善不起诉案件的报备制度,加强上级院对下级院的监督。二是加强外部监督。首先,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的监督。公开审查不起诉案件时,邀请人大代表到场监督。其次,要进一步发挥人民监督员的作用,加强人民监督员对不起诉案件的监督,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的能动性。再次,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网络舆论的监督。
  (作者通讯地址:广西大化县人民检察院,广西 大化 530800)
其他文献
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保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除强化法律监督职能打击、预防各类犯罪外,关键在于健全和完善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使参与和推动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做到群众诉求有地方诉,诉后心悦诚服,有困难能得到帮助解决,发现问题及时监督,从而达到“事要解决、案结事了”和“查办一案、制度完善”的社会效果。   一、完善处理群众诉求、
期刊
2011年,我院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根据上级检察机关的工作部署,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来促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从大局出发,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为目标,强化预防能力,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和措施,结合实际积极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了实效。从总体上看,查办职务犯罪案件数呈减少的趋势。全年共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案件2件3人,件数
期刊
摘 要:裁判摘要是在案例指导制度下产生的。裁判摘要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将公报所登载的典型案例的判决理由的意旨用以概括和抽象,选择、摘取其中的精华、核心,所形成的“微缩判例”。裁判摘要有着很多重要的功能,其中最关键的功能是能形成一定的规则指导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文中适用两则具体案例来论证裁判摘要。  关键词:裁判摘要;概念;特征;功能  一、裁判摘要的含义   裁判摘要,是指最高人民
期刊
摘 要:贫困山区基层检察院由于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经济基础条件等自然和历史因素影响,队伍建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因此,必须立足实际,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干警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缺乏什么、忧什么,从而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解决问题,才能产生实效。  关键词:山区;检察队伍;难题;对策   队伍建设是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根基和保证,是检察事业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永恒主题。从中央、
期刊
近年来,职务犯罪中负案在逃增多成为司法机关面临的严峻现实。仅据我院统计,几年来自侦案件中负案在逃的人员高达十几人,而且历年来积案的80%是因为犯罪嫌疑人在逃而无法结案。可以说负案在逃人员日益增多,已严重影响到司法机关的诉讼效率,成为当前司法工作中的一大障碍。   一、犯罪嫌疑人在逃的几个环节   1、立案前逃跑。有些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法律的制裁,作案后就做好了出逃的准备,一旦有风吹草动,他们
期刊
2011年3月24日,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正式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关于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的若干意见》,随即项城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召开会议,研究在全院开展学习贯彻落实《意见》的活动,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文件指出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中,服务经济建设是项城检察工作的出发点,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要通过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为大局服务,通过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提供良好的治安环
期刊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如果未成年人不慎滑向犯罪的泥坑,则国家和个人都会受到伤害,对于家庭而言也是巨大的不幸。预防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为了掌握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和成因,查找其犯罪根源,研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现对我院2009年-2010年间所受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3件54人进行了调查分析: 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
期刊
一、审查起诉阶段被害人权利保障的法律依据。   检察机在审查起诉阶段对被害人履行告知、通知义务(包括告知、通知内容及告知、通知程序)的法律依据主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诉讼规则》)。   1.被害人委托诉讼代理人告知的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40条第2款: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3日以内
期刊
摘 要:随着新型传媒平台“微博”的广泛运用和使用群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微博文字的影响日益由个体生活延伸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但微博侵权纠纷也不断出现。本文以2010年的“国内微博第一案”为视角,结合《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微博侵权的特点、构成要件、具体表现以及责任主体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规范微博使用、减少微博侵权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微博侵权;责任承担;名誉权;法律规制  
期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 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第三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中,对于非法言词证据应当予以排除,不能作为批准逮捕、提起公诉的根据。”这一规定明确了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审查起诉时依法排除非法证据的法定资格。但目前检察机关如何发现、审查和适用程序排除非法言词证据,在理论界与实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