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MI的中国区域2005–2020年间臭氧柱总量随经纬度变化特性研究

来源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chen113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OMI每日L3级O3柱总量数据对中国区域2005–2020年间臭氧柱总量变化趋势开展研究,构建了相关数据库,并基于数据筛选和数据挖掘分析了该期间中国区域臭氧柱总量与纬度和经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2005–2020年间,中国区域上空的臭氧柱总量随纬度增大而增大,而其与经度的关系受纬度值影响.当纬度大于特定阈值时,臭氧柱总量随经度增大而增大;而当纬度小于该值时,臭氧柱总量由西向东基本保持稳定.研究结果对于揭示中国区域臭氧柱总量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全球臭氧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在锂-硫化聚丙烯腈电池体系中,负极锂枝晶的形成和生长严重恶化了电池充放电性能,并给电池带来了安全隐患.而在更有利于稳定正极硫化聚丙烯腈材料的碳酸酯类电解液中,锂枝晶生长尤为严重.本文通过将硝酸镁添加到碳酸酯类电解液中,研究硝酸根和镁离子对锂金属表面改性的共同作用.实验数据发现,在硝酸根和镁离子共同作用下,锂枝晶生长被有效抑制.当硝酸镁浓度为100mmol·L-1时,锂铜半电池的库仑效率明显提高,并显著改善了锂-硫化聚丙烯腈电池的循环性能.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1%,远高于硝酸锂的61%和无添加剂的5
基于GDELT事件数据,采用语气指数、事件频率、事件记忆性、语气均衡度、核密度估计等方法,定量分析2013-2019年东盟关于中国事件的态度,探讨冲突事件空间演化特征,追踪事件并构建事件关系网络.结论:东盟关于中国的报道以合作事件为主;东盟冲突事件语气均衡度相对离散,半月周期内合作、冲突事件对同类事件发生有正向影响,季度内冲突事件会得到改善;东盟风险格局由大事件主导、局部事件补充形成,演化趋向简洁化;合作事件以领导人会谈为主,司法交流、基建合作、国际援助等多类型合作并存,冲突事件以南海争端为主,边境安全、
公共交通系统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其可达性对优化公交建设及促进老年人出行便捷性、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多关注平原地区老年人公交可达性特征,忽略了地形因素的潜在影响.基于此,该文以典型山地城市贵阳为例,采用改进的潜能模型分析道路坡度及公交绕行对老年人公交可达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地形起伏对老年人公交出行的影响取决于公交系统建设完善程度,在公交网络发达区域其影响较小;2)“常规公交+BRT”系统中,可达性呈“核心—边缘”格局,并向外围城区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圈层递减,空间失衡现象严重;3)轨道交通
准确把握社会情绪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社交网络将传统单向性的信息传播方式转变为多元互动的交流结构,进一步放大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情绪的流变性,把控情绪强度及倾向可为精准施策提供有力支撑.该文借鉴心理学中情绪维度划分模型,将社会情绪分为7种类型、3个强度等级;考虑不同类型情绪具有不可叠加性,为尽可能还原文本表达的全部情绪类型,结合句法规则与情绪词典,提出基于单篇文本提取7种情绪类型的方法,并以国内新冠疫情事件为研究案例,按照事件的发展阶段进行社会情绪的时空特征和事件驱动因素
小微开敞空间能弥补避难场所在空间布局上的不足,保障居民避难的空间公平.针对西安市地震事件,通过选取典型研究区开展走访与问卷调查,对适于紧急避难的小微开敞空间进行识别,并对其容灾能力和可达性进行评价,最后基于个体避难行为微观调查,开展小微开敞空间实际应急效能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从安全性和有效性角度看,研究区适于紧急避难的小微开敞空间由绿地、楼宇间和校园内空地及公共停车场组成.2)小微开敞空间容灾能力和可达性空间差异显著.其中,城中村、老旧小区、单位大院等“街区制”街区以及道路沿线区域小微开敞空间容灾能力
黑碳(BC)和棕碳(BrC)是大气中重要的吸光物质.近年来,大气棕碳光吸收贡献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之一.2014年青奥会期间在位于南京江心洲的南京市气象局,利用三波长光声黑碳光度仪(PASS-3),热熔蚀器(TD),气溶胶质量分析仪(APM),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和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APS)进行了大气实时观测.基于Mie模型和AAE方法,计算得出BrC在405 nm和532 nm处的平均光吸收系数分别为(8.5±4.5)Mm?1和(3.2±2.1)Mm?1,相应的平均光吸收贡献分别为(22.
为探索生态旅游城市大气PM2.5浓度在旅游活动强度变化下的响应机制,首先基于多重分形消除趋势波动分析法,分别对张家界市大气PM2.5平均日浓度和旅游人数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多重分形特征分析,结果显示PM2.5和旅游人数的时间序列在演化过程中具有非线性、复杂的多重分形特征,且PM2.5的多重分形特征强于旅游人数.进一步利用多重分形消除趋势交叉波动分析方法研究了PM2.5和旅游人数的交叉相关性,发现二者之间不仅存在具有长期持续性的多重分形特征,而且其相关性的多重分形特征受旅游活动强度变化影响明显,表现为旅游旺季强
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2018年臭氧和气象数据的监测与分析,研究了该区域臭氧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1)长三角区域臭氧污染呈现春夏高、秋冬低的季节变化特征,内陆城市臭氧污染较沿海城市严重;(2)长三角区域内陆城市超标污染主要发生在夏季,而沿海城市主要集中在春季,且内陆城市臭氧超标天数较沿海城市高;(3)臭氧日变化与能见度、风速、温度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且当温度>20?c,相对湿度在20%~60%之间,风速达到1.2~3.6 m·s?1时,易发生高浓度臭氧污染情况.该研究成
对湖泊蓝藻水华实现精准的遥感监测,可为湖泊的污染防控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基于Landsat8多光谱数据,以巢湖为研究对象,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浮游藻类指数(FAI)分别对蓝藻水华进行提取,并将提取的蓝藻水华强度划分为三级,进一步对这两种提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巢湖的蓝藻水华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针对NDVI和FAI两种不同提取方法确定的阈值及分级阈值可以有效地提取巢湖的蓝藻水华;(2)相对于NDVI方法,FAI方法可以降低云对提取精度的影响;(3)巢湖西半湖及沿岸水体富营养化一直比较严重,
地物三维结构在像元尺度下的光学辐射特征并不等同于其表面材质的反射特性,这给基于图像信息的目标特征提取与识别造成困难.结合对三维几何体的外场零视距测量实验,分析了地物几何结构对像元综合反射率的影响效应.基于线性混合像元模型,尝试加入方向辐射特性、光照阴影和端元分布等修正因子进行改进.结果表明,较之于目前广泛使用的线性混合模型,改进模型对像元综合反射率的计算精度有所提高,相对误差由原先的13.08%平均减小至8.79%.鉴于三维异质结构混合像元综合辐射作用的复杂性,改进方法的完备性和模型普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