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精神,叫钟南山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ds13241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钟南山

  在这个疫情蔓延至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春节假期,在这个确诊人数已经超过非典的春节假期,在这个超长的、闷守在家里的春节假期,每个人都经历了慌乱、紧张、惶恐、惊疑、甚至沮丧的心路历程。而一位84岁老人的几次露面,却如同定海神针,给慌乱中的人们以镇定和希望。
  他就是钟南山。他集医生、院士、知识分子、技术官员、敢言者、全国人大代表、非典功臣等诸多身份于一体。17年前,他的名字在披露非典疫情瞒报情况时横空出世,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积17年声望与风骨至今,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来时,人们对他的情感,已经深厚到必须由沉甸甸的四个字来表达:国士无双。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写到的: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一次,钟南山和17年前一样,还是最勇敢的人之一。

出门戴口罩,不要到处跑,他给了最实际的告诫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之后,每天新增的病例不断增加,人们有很多问题希望钟南山解答。1月28日,媒体采访钟南山的一段9分钟视频引发刷屏,集中回应了很多群众关切的问题。
  彼时,全国已有31个省级行政区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力应对自武汉蔓延的疫情。人们最大的疑问是:疫情在全国暴发了吗?这一答案关乎每个人的安全,关乎我们当下的生活,关乎接下来几个月的经济与就业。猜测和疑虑让人惴惴不安。钟南山告诉我们,“还是局部大暴发”。他有事实依据,“全国防控措施启动很快,抓住两个要害,一是发现早,二是早隔离,这是现在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我们采取了比较积极的措施,但病例数还是增加的,从1月20日前后200多例到目前(1月28日)4000多例。它是什么态势?是全国大暴发、全国的多点暴发,还是局部大暴发?我的看法,还是局部大暴发。除了武汉以外,广东病例数属第二位,207例,我不太同意这是一个全国多点大暴发,现在还是一个局部的大暴发。”
  这一判断就像一颗定心丸,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华人源源不断地将物资寄往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到部队都抽调出骨干医疗队伍驰援武汉。控制住武汉的疫情,就是一场关键的阻击战。
  但钟南山也提醒所有人,从1月28日起往后数一个星期到10天,是最为关键的时期,不要到处走;一旦有发热,尽早去医院,不要有侥幸心理。当天,很多省份尚未出台延长春节假期的政策,仍有不少人需要返程。如何避免返程高峰带来疫情暴发,如何做好自我防护,万一发热到底去不去醫院,这都是大家急于得到答案的问题。钟南山告诉人们:“返程春运涉及差不多千万人数回流。但我不觉得返程春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外头过春节了,如果延长几天假期,就超过14天了,要感染病毒的话,有病就有了,在当地治疗了,没感染也就没有了。”“公共卫生事件,包括过去的鼠疫、流感、埃博拉也是这样,都是不注意互相传染的问题。现在启动一级响应,目的就是减少互相感染的机会。所以现在很多人在家里、出外都戴口罩,尽量减少传染的机会,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对老百姓自己来说,最重要一条不要到处跑,特别是武汉这一带,要非常严格执行,这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发烧的症状一定要去看,看发热门诊,不要有侥幸心理,不要在家等,等下去如果真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能有20%会发展为重症。这样的情况下,失去救治机会就来不及了。”
  钟南山直接将这次疫情和17年前的非典做了比较。2003年,非典疫情持续了五六个月,这一次,他认为不会持续那么久。“早发现,早隔离,这两条做到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防止大暴发或者重新大暴发。”
2020年1月18日晚,钟南山在从广州开往武汉的列车上休息。

  2月2日,当最新研究发现粪便中也可能存在活的新型冠状病毒时,人们再次感到空气中的紧张。钟南山再次出现在媒体前:“新型冠状病毒有可能通过粪口传播。现在这个问题应该非常重视,因为在粪便里发现病毒,粪便是否传染病毒值得高度警惕。在湖北、江西有些地方,确实有使用便桶的习惯,还放在鱼塘里洗,确实要引起防控注意。从调查来看,已经患病的人,在粪便带病毒有多少,要一步一步来调查。”

“肯定人传人”,5个字,字字千钧


  钟南山不是一个喜欢出现在媒体上的人。《环球人物》记者在与他的几次接触中,都察觉到他身上有异乎常人的紧迫感。他觉得年龄渐长,时不我待,还有大量的科研、太多的病人需要他,他的一分一秒都太宝贵了。但是,社会责任、侠骨仁心,也是一个医者的担当。这一次,在需要他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站出来,最早在镜头前对疫情提出警告:肯定人传人。
  就这5个字,字字千钧。那是1月20日,离除夕只有4天了,越来越多的人踏上归途。武汉市1月18日、19日两天新增病例136例,北京、广州也出现了病例。可这种疫情此前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重视,武汉卫健委的早期通报称“没有人传人的明显证据”“有限传染”等。面对突然增加的患者和外扩的疫情,很多人措手不及,疑虑不安,各种各样的消息满天飞。此刻,人们需要一位敢于直言的医学权威来一锤定音。
2020年1月19日,钟南山到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
  这个人,只能是钟南山。当晚,白岩松在央视的新闻直播中连线钟南山。两鬓染霜、目光坚定的钟南山再次说了实话,“肯定人传人”。钟南山的这段采访瞬间传遍各大媒体和社交网络,人们对疫情的重视程度立即变得不一样了。前一天在各大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区还看不到几个人戴口罩,第二天再出行,很多人已经用口罩把自己捂严实。对于阻断病毒传播,这无疑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钟南山还在采访中提醒所有人尽量不要去武汉。人们那时还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在1月18日晚去过了武汉,了解疫情。直到一张他坐在去武汉的高铁餐车上睡着的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红了眼眶,为这位84岁的老院士而动容。
  钟南山的忙碌从媒体报道的行程中可窥一二。1月18日,星期六,还在广东省卫健委开会的他接到通知,得马上赶往武汉。时值春运,买不到机票,助手匆匆帮他回家收拾东西,直接到会场会合后便赶往广州南高铁站,挤上了傍晚5点多前往武汉的高铁。临时上车的钟南山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一坐定,他马上拿出文件研究,实在太累了才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晚上快11点,抵达武汉的钟南山直接在住处听取武汉方面的情况。
  第二天上午,他开完会就马不停蹄地来到疫情风暴中心——武汉金银潭医院和武汉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中午来不及休息,下午开会到5点,又从武汉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到达北京,他马上赶往国家卫健委开会,回到酒店,已经凌晨两点。才睡了4个小时,早晨6点,钟南山就起床了,看文件准备材料,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晚上和媒体直播连线。
  从那时开始,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谈及武汉,也一度红了眼眶,声音沙哑:“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他用连日奔走给人们传递士气和信心


  1月21日,在广州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吸引了全国媒体的目光。刚从北京回到广州的钟南山告诉大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无特效药,要严格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如无必要不去武汉,要戴口罩自我保护,要阻止出现“超级传播者”……
  每一条建议都落到实处,不懂医的普通人也找到了自我防护的方向。接下来的几天,各省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民严阵以待防控疫情。钟南山更没歇着,春节假期,他除了参加广东省和广州市组织的会议外,还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听取专家组汇报省内重症患者的病情,并逐一打电话询问治疗情况,给予临床指导意见。
  1月29日下午3时,由钟南山担任总顾问的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重症临床救治专家组,对5个危重症、重症病例开展了第一次远程集体会诊。这次会诊,持续了3小时25分钟,钟南山全程参与,10位涵盖呼吸内科、ICU和影像学等领域的专家对5个危重症、重症患者的病情和临床救治方案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1月30日清晨6点多,钟南山就出门了,和前一天从美国赶来的哥伦比亚大学梅尔曼公共卫生学院感染与免疫中心主任、国际病毒专家维尔特·伊恩·利普金在车上交谈起来。钟南山要赶上午9时的飞机去北京,两人只能利用赶往机场的时间和在机场休息室的时间探讨疫情。
  钟南山还是疫情攻关科研组长。在此之前,他透露科研进展“还是顺利的”。“对大多数医院、大多数医生来说,当务之急是救治病人,尽量减少死亡病例,这是第一位的。科研是支撑,所以我们很多科研的工作要做,但是不能像过去那种严格的随机对照,是在医疗过程中观察一些新的治疗办法。”“我们也在考虑中医的作用,中医一开始就要介入,别到最后不行了才看。在广东就是这么做,在很多地方也这么做。” “治愈出院的数量很快还会增加,很多出院患者是轻症的,有肺炎,但是没有低氧血症。我们现在非常关注危重症的患者,特别是这些患者常常合并一些基础病、慢性病,死亡率相对就高一些,平均年龄大概50到60岁,因为现在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统计。对于一些特别易感的人群要注意,要特别重视对他们的护理和治疗。”
2018年8月2日,钟南山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诊室内查看X光片。

  和美国专家交流后,钟南山赶往北京,参加在中国疾控中心召开的座谈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就进一步加强科学防控疫情听取了专家意见。会议开始前,李克强说,本该与大家握手的,但按你们现在的规矩,握手就改拱手了。但会议结束后,李克强与专家们告别时,特意对钟南山说:“还是握一次手吧!”
  钟南山也特意提到士气的重要:“我觉得在武汉,我们的医务人员做得非常辛苦,确实人们受到不明原因的病毒感染是非常压抑的。当时我在跟我很多学生交谈时,他们的心情也比较差,所以當我的学生写了一个信息来说,在外面的大街上突然唱起国歌,唱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说明大家的士气已经起来了。所以我很感动,为什么呢?因为干任何事,包括对待危重症的传染病人,很重要的就是一个士气、精神,还有团结协作的力量,这个是必须要有的一个前提。”
  钟南山,正是给无数人传递信心和士气的那个人。

17年前,他与非典的殊死搏斗


  “钟南山没说动,谁都不要动”,这是一条网友间流传的段子,可见钟南山的一句话于国人之重要。“90后”劝长辈戴口罩、少出门,搬出“钟南山说的”最有效。这一切,源于人们对钟南山无条件的信任,源于17年前那场在国人心里留下深刻伤痕的非典疫情。那年,顶住层层压力说出真相、挽救无数性命的医者,就有钟南山。
  2002年12月,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了第一名非典患者。没过多久,疫情在广州暴发,救治过患者的医护人员接连感染。钟南山临危受命,组织专家团队,全力准备救治方案。   进入2003年,钟南山的三次发言,一次比一次重若千钧,一次比一次挽救更多生命于危难。第一次是在疫情很不明确、医护人员开始军心不稳时,钟南山主动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第二次是反对学术权威关于“衣原体是非典病因”的认定。当时,医学界的权威声音认为患者感染的病毒是衣原体,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即可恢复。但钟南山通过研究认定,不对,不是衣原体,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可能才是非典的真正原因。几天后,这一结果得到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确认。在反对权威定论的那几天里,钟南山经历了人间百态,曾经亲密的朋友与他疏远,来自学术界的质疑不断。但是,他坚持住了,避免了将整个治疗方向带入歧途。
钟南山为患者听诊。(资料照片)
2003年12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到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与钟南山(左一)一起研讨非典治疗对策。

  如果说这两次尚未引起全国关注的话,那第三次发言真正是语惊四座,震撼全国。2003年4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钟南山怒道:“控制什么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现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他还补充说,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自此,非典疫情得到及时披露,中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也翻开了新篇章。
  在一篇自述中,钟南山写下过这些话语: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我最推崇讲真话,真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假话不一定都是错的。讲真话,它的可贵之处,不是在于它的对与错,而在于是发自内心的。”
  “我这样做,有的时候的确会让领导为难,但是我得讲真话啊。”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组部、中宣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评选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钟南山当选。对他的评语是这样:在抗击非典战斗中,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主动请缨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医疗方案,以医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显示出了科学家治学严谨的作风与高度的责任感。在关系抗击非典成败的重大问题上,他能置自身荣辱得失于度外,力排众议,坚守科学家的良知……
  这些品质,也源于家庭的影响。1936年,钟南山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父亲钟世藩从协和医学院毕业后,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攻下医学博士学位,是新中国有名的儿科专家,也是著名的病毒学家。钟南山小时候,家里常常挤满了抱着孩子来找父亲看病的家长。父亲从医院下班后,回家也继续看病。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则是广东省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从小耳濡目染的钟南山在心里种下了学医的种子。1955年,他如愿考取北京医学院,踏上从医路。
  钟南山曾在采访中说,父亲从小就告诫他讲实话、讲真话,这是父亲的态度,也是自己的追求。在抗击非典战役中,面对病原体和衣原体之争、治疗方案之争、披露疫情真相之争,他始终坚持讲實话、讲真话。
  今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来势汹汹。但我们相信,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有钟南山这样的无双国士,有无数将病人放在第一位的医务人员,有关键时刻一声令下就能赶赴战场的人民解放军,有所有中国人作为坚实后盾,疫情一定会被控制。多么盼望下一次从镜头里再看到钟南山的身影,是疫病过去,武汉街头,老院士微笑闲坐,吃一碗热干面。
  钟南山 祖籍福建,1936年10月出生于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疾病专家,在2003年抗击非典时作出卓越贡献,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
其他文献
2020年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基里巴斯总统马茂会谈。会谈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同马茂总统夫妇合影。  60岁的基里巴斯总统兼外长塔内希·马茂登上长城的时候,正值北京迎来2020年新年的第一场雪。马茂说,基里巴斯很多人没有见过雪,在北京看雪是他此访的别样收获。  1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同马茂举行了会谈会见。习近平说,新年伊始,世界上好消息坏消息交织,
孟加拉国很多地方都有一种独特美食,类似圆形烤面包。它的制作更是特别,由一种超大号“烤箱”制作而成。“烤箱”中间挖个坑,填上炭火,用作烘焙的陶罐在火坑旁绕圈排列;面包师将凝乳倒入陶罐中,盖上用竹子做的大盖子,防止热量流失;等待12小时……金黄的烤面包就出炉啦!这个方法不仅能满足几十人同时就餐,还成了当地一大特色,许多游客专门前来观摩,品尝超大号“烤箱”的独特滋味。面包師在熬制凝乳。
2050年,爱丁堡附近的北伯威克有一所“老不死”养老院,住着一群老艺术家。外面早已是机器人歌手的天下,音准有1/18的偏差也能被观众逮住,投诉退票。  养老院里,张玮玮开了一家“白银饭店”,尧十三开了个卫生所,马頔(音同笛)开了个婚姻介绍所,莫西子诗创办了“老不死”幼儿园。大家都愉快地选好了自己的墓地,约好哀悼仪式上一起唱挽歌——左小祖咒的《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旁边》。  这段“不着调”的未来畅想,
理查德·伯尔。1955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毕业于维克·福瑞斯特大学。早年经商。1994年作为共和党人当选为北卡罗来纳州联邦众议员,2005年当选为参议员,2015年任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  如果正在看戏的你知道剧院开始失火,会高喊“救火”,还是会独自悄悄溜出剧院,顺手把戏票卖给门外的戏迷?如今在一些美国人眼里,共和党参议员、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理查德·伯尔是后者。  这位手握重要信息的情报高官
徐学余光中于香港中文大学任教时在宿舍写作的情景。  翻开泛黄的《台港文学选刊》1993年合订本,可以看到我的短文《相逢何必曾相识》,它记叙了那一年春天,我在香港初见余光中的感触。此前我们早已通信通话。但一见到他,我还是忍不住说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诗句出自李白,我当然不敢自比诗仙,而是心里觉得能见到文学大师,真是三生有幸,什么当官发财都不值一提了。“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我那
左图:陈建新。右图:陈建新主编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  近日,浙江省一篇高考评卷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引发了热议,网民对这篇晦涩难懂的文章褒贬不一。很快,舆论的关注从这篇作文是否值得满分,逐渐转移到了浙江省高考语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身上。8月3日,武汉市退休媒体人李未熟实名举报陈建新,称他涉嫌“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出版高考作文辅导书、开设高考作文辅导班”等问题,要求撤销陈建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  这几年,朝陽咖发现了一个现象 :做政坛女性领导人真难。朴槿惠入狱,英拉逃亡,特蕾莎·梅辞职。但也有例外,她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到今年11月22日,默克尔在位整整15周年,依然好评满满。《福布斯》连续9年将她评为最具影响力的女性,近九成德国人认为她很好,立陶宛总统称她为“欧洲指挥家”。能做到让民众、媒体和同行都满意,默克尔靠的是刚柔并济的施政风格。  在新
面粉也有節日?  每年12月28日,是西班牙的“面粉节”。当天,人们聚集在一起,互相喷撒面粉、砸生鸡蛋,甚至会拿灭火器攻击对方,直到参战双方灰头土脸,面粉混着蛋液,挂在脸上、衣服上,乱成一团。最后,双方在相互嘲笑与精疲力尽中结束战斗。据了解,这个奇葩又欢乐的节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也被看作是西班牙版的“愚人节”。虽然每次都弄得狼狈不堪,但丝毫不妨碍西班牙人对于该节日的热情。
2019年9月4日, 在缅甸访问的韩国总统文在寅夫妇参观仰光大金塔。恰遇小雨,总统夫妇共打一把伞,暖心的文在寅主动撑起伞,并将大部分盖在夫人的头上。后来,在文在寅发表讲话时,夫人金正淑也贴心地拿出手帕擦去他脸上的汗和雨水。总统夫妇俩这一波“秀”和恩爱“互動”,着实令人羡慕。文在寅为夫人打伞。
比尔·盖茨。1955年生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美国企业家、慈善家。曾就读于哈佛大学,1975年与保罗·艾伦共同创办微软公司,长期担任董事长、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多年蝉联世界首富。2000年成立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出任联席主席。  这是一位大国领袖与一位慈善家之间特殊而真诚的对话,发生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引发了来自中国和世界的关注。  1月27日,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