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报纸都是“朝报”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1990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有不少人认为最早的报纸是罗马帝国恺撒大帝在公元前59年所创办的《每日纪闻》。其实,就办报年代而言,中国的《邸报》比《每日纪闻》大约要早一个世纪。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邸报”相传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公元前2世纪左右)。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一直没有中断过,其性质和内容也没有多大变动。随着造纸术的发明和发展,《邸报》得到进一步发展,更便于发行和传递。
  唐代的《邸报》由各地派驻京都的邸务留后使负责传发。唐代宗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邸务留后使改称“进奏官”,在上都知进奏院的统一管辖下,进行《邸报》的发布工作。因此在各种报纸起源中,“中国原始形态的报纸起源于唐代”最为可信。现存最早的报纸是如今藏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距今已经1100多年了。
  史料记载,《邸报》一直出版到1912年,才停止刊发。
  宋代时,报纸已分别有“邸报”“朝报”“邸抄”“进奏院状”“状报”等叫法,但“邸报”仍是其中最通用的叫法。由于《邸报》上面刊载的内容都是当时朝廷的大政方针、官员人事变动,因此它的发行一直受到朝廷的严格控制,而且是用手抄的。
  明末时期,活字印刷术开始用于《邸报》印刷。在西方印刷术还没有传入之前,清朝内阁在京城东华门外设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抄写房”,每天由报房派人去那里抄取当天发布的新闻,称“宫文书”。报房人取得抄件后,再即刻排印。
  到了清代末期,《邸报》之外又有了《京报》。《京报》由《宫门抄》、谕旨和奏折三部分组成,由于奏折的字数较多,排印费时,需要在晚间才能完成印刷装订,在次日发行。这种印成对折双页装在一起的《京报》,已很像现在发行的日报。
  (摘自《北方人》2020年第7期,千百度荐)
其他文献
我们都知道,鸟类缺乏膀胱,而且几乎没有直肠,所以你根本无法让一只鸟“大宜东北角,小宜僧堂后”。鸟粪其实是粪与尿的混合体。一般说来,某地堆积的鸟粪,也是鸟儿对此地欣赏程度的“投票”。  鸟类独特的排泄系统最终会把机体消化蛋白质剩下的含氮废物转变成尿酸,而不是我们哺乳动物的尿素,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水分。我们看到鸟粪上白色的部分,就是鸟高度浓缩的尿液。尿酸的pH为3.89,虽然酸性较弱,不过足以对金属结
本文介绍了透水混凝土的定义,综述了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力学性能、透水性能、耐久性能、工作性能等,并对透水混凝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This paper int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