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银行,秘密即将要失守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藏在雄伟阿尔卑斯山麓下的银行金库中的无数秘密终将被人知晓。
  10月5日,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FTA)在其官网发布公告称,按照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AEOI)标准,该机构已经在9月底首次同其他国家的税务机关交换了金融账户信息。
  公告提到,瑞士税务管理局己向合作方共享了约200万条金融账户信息,自身也收到数以百万计的信息,包括账户持有者的姓名、住址、国籍、纳税识别信息、税务申报机构、账户余额以及资本利得等。公告称,这一信息交换将令税务部门得以确认纳税人是否如实申报自己的海外账户。
  AEOI启动于2014年7月。在二十国集团(G20)委托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了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标准,并获得当年G20布里斯班峰会的核准,其目标为加强国际税收合作、打击跨境逃避税。
  瑞士联邦税务管理局的公告指出,首批与其进行信息交换的包括欧盟国家以及加拿大、冰岛、挪威、日本、韩国等其他九个国家和地区。随着这一次瑞士在保密制度上作出历史性的让步,或许建立起全球化的金融监管体系将指日可待。
  保密守则成为法律
  瑞士的银行业兴起于16世纪。随着基督教加尔文教派的兴起,大量受迫害的新教徒从法国和意大利逃到瑞士日内瓦,这些新教徒也带来了大量金钱,交由日内瓦银行家打理。为了避免泄露这批新教徒的财政状况,银行家们逐步建立起保密制度。
  1713年,日内瓦议会制定了银行法,规定了银行人员有责任记录客户信息,但是禁止将客户的信息透露给其他人。1789年,欧洲大陆爆发了急剧的社会变革和革命,拥有保密法的瑞士遂成为各路资金的避难所。
  到了20世纪,这个传统的制度遭到了一次决定性的挑战,令此前的保密制度上升到了整个国家的法律的高度。
  自20世纪30年代纳粹上台后,对于犹太人的迫害使得德国资金纷纷外逃,瑞士正是主要的去向之一。而为了追回外逃资金,1933年,希特勒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令,要求德国公民必须交代自己在外国的所有资产。
  在保密制度的约束下,瑞士的银行业并没有向法西斯政府透露犹太人的资金状况。但这并不能阻止法西斯政府对于这部分资金流向的追查,在了解到部分犹太人有海外资产之后,负责追查德国公民在外财产的盖世太保常常伪装成普通客户,进入银行后拿出钱来,告知银行职员,将这笔钱存入某某的账户。一旦钱能够存入,则说明该人在瑞士银行拥有账号。随后,盖世太保回国后对这些拥有海外资产的犹太人施压,令他们将财产从瑞士转回德国。一年之内,就有3个德国人因在瑞士拥有银行账号而被处死。
  3条人命给了瑞士充分的理由来加强银行保密法。1934年,这个仅在银行界流传的职业守则最终成为了瑞士的法律。
  “完美”的资金藏匿处
  银行保密法明确规定:任何银行职员,包括雇员、代理人、清算人、银行委员会成员、监督员、法定审计机构人员,都必须严格保守其与客户往来情况及客户财产状况等有关机密。而且,无论银行职员是离职、退休还是被解雇,这样的保密协议是终身生效的。
  在一些甚至连招牌都没有的私人银行中,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只限于2-3名高级职员,禁止其他工作人员插手过问。这些办理个人秘密户头的职员要绝对可靠,大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经过学徒制度的良好职业教育。
  更重要的是,根据该法,任何储户都可选择自己认为安全的方式在瑞士的银行开户存款。储户被允许使用化名、代号或数字来代替真名实姓。不但开户存款时可以委托代理人办理,而且取款或转账时银行也完全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章程办理,财产的真正拥有者可以做到永不露面。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任何外国人和外国政府,甚至包括瑞士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法院等,都无权干涉、调查和处理任何个人在瑞士的银行的存款,除非有证据证明该存款人存在犯罪行为
  而为了要证明存款人的犯罪行为,通常需要他们银行账户作为定罪的证据。
  这条法律让非法所得的追查陷入到“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逻辑怪圈中。也正是因为这条法律,使得瑞士银行成为全球范围内不法分子藏匿资金的不二选择。
  来自多方的压力
  关键性的改变发生在1987年。
  对于世界格局而言,众多独裁者的贪腐统治来到了尽头。而在包括如菲律宾的马科斯、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扎伊尔的蒙博托等被推翻后,总能看到背后瑞士银行保管着他们掠夺来的巨额财产。
  “瑞士银行是腐败独裁者的财产保护伞”,使得大众十分惊讶,然后是对瑞士银行系统的出离愤怒。这类消息激发的愤怒和难堪,使得匿名账户彻底成为历史,同时也引发了瑞士银行关于“了解你的客户”的制度改革。
  按照现任瑞士银行家协会发言人詹姆斯·纳森的介绍,在这个“了解你的客户”制度下,即便客户再敏感,瑞士银行也要求职员必须确认每个开户客人的身份及经济上的“合法性”。如果申请开户者是在外国担任公职的“政治公众人物”,银行会对他可能带来的法律或者声誉风险作出评估。
  “了解你的客户”制度实施20年后,2007年9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与世界银行联合发起了一项新倡议,即《追回被窃资产倡议:挑战、机会和行动计划》,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追回被腐败的领导人和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并将这些资产用于发展项目投资。
  倡议面世的第二天,瑞士就马上发表声明表示愿意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合作,共同帮助发展中国家追回被腐败官员所窃取的国家资产。
  除了被腐败政客作为藏匿财富的手段,保密制度使得瑞士银行成为恐怖分子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
  在“9·11”事件发生以后,美国要求各国提供司法协助,以帮助其追查恐怖分子之间的金钱往来。尽管瑞士同美国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冻结了多个可疑账户,但美国仍然视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为“眼中钉”,认为这项制度阻碍了其进一步调查的开展。在瑞士与欧盟进行双边谈判的过程中,欧盟也曾多次要求瑞士废除银行保密制度,实现金融信息共享,以防止欧盟国家居民逃税。
  融入金融监管的洪流
  2009年,美国以瑞银集团帮助美国富人逃税为由,把这个瑞士最大的银行告上法庭。瑞银不但交了8亿美元的巨额罚金,还破天荒地提供了250余名客户的名单。
  随后,法国、德国又威胁要把瑞士放到经合组织制定的“黑名单”里,以此要求瑞士提供更多的银行信息。
  在重重压力下,瑞士联邦政府于2009年3月13日宣布,接受经合组织2005年税收协定的第26条规定,扩大与外国税务部门的银行信息交换。瑞士的让步和松动,让人们看到了其秘密即将要失守的尴尬。
  但妥協没能让全世界满意,在此后的10年间,瑞士最大的银行瑞银集团,就向英国和瑞士监管机构支付了巨额罚款;今年10月8日,瑞士银行巨头瑞银集团被控税务欺诈案在法国巴黎开庭。
  这对于把金融业作为立身之本的瑞士造成巨大的冲击。
  “外界流传所谓的瑞士银行业的保密性,实际上从来都不是100%绝对保密的。”詹姆斯·纳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表示。
  而在金融严监管的洪流之下,这句话的意义显得更加深刻。
其他文献
近日,法国跳伞达人格雷格和凯瑞恩在法国里昂上演了一出驚艳的高空双人舞,两人身穿同样的衣服,在空中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令人惊叹不己。
期刊
10月18日,俄羅斯圣彼得堡,俄罗斯义务兵新兵征召入伍,亲友在车站依依不舍送行。
期刊
10月15日,德国巴登符腾堡邦路德维希堡县,年度欧洲南瓜称重锦标赛落下帷幕,来自比利时的简和意大利的斯蒂芬诺共享今年的冠军荣耀,他們的南瓜都重达965.5公斤。
期刊
香港廉政公署独立执法,成就卓著,维护着香港的公平正义、安定繁荣。在港片中,廉署人员总是干练神猛,让人心生崇敬又觉有点神秘。这些年,廉署多次举办公众开放日,每次开放日之前,市民踊跃网上预约,1万多份申请只有1000多份可中签。幸运市民便可入内一窥究竟,喝一杯“廉署咖啡”。  从2月23日起连续两个周末,香港廉政公署举办开放日,邀请市民走进这栋25层的大厦参观体验。今年适逢廉署成立45周年,中签的市民
期刊
伦敦当地时间10月5日,在“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晚会”上,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西(Banksy)的画作《女孩与气球》亮相一一《女孩与气球》是班克西在2006年的喷漆作品,也是这次拍卖晚会上的最后一件拍卖品。这幅画作引起了买家的极大兴趣。两名买家不断地通过电话相互喊价,经过一番激烈较量之后,拍卖师最终敲下成交槌,画作以104.2万英镑成交,这几乎与班克西作品的拍卖最高纪录持平。  然而,正当拍卖现场鼓掌
期刊
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亚太之行成果丰硕。其中一个影响深远的成果是,习近平明确告诉世界:“中國的今天,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最有发言权”。面对他国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做法,中国的态度清晰而坚定。  近来,国际上有一种舆论对中国发展道路横加指责,说中国改革开放是搭了西方的便车,是他们“重建了中国”,所以中国也应投桃报李,听由他们来摆布。  事实恐怕恰恰说反了。近代
期刊
在山东潍坊潍城区陈介祺故居万印楼内,保存着一个“鼎”的复制品。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件复制品还原的是目前所见古鼎中镌刻金文最多的“毛公鼎”。  陈介祺是毛公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收藏者,也是鼎文拓写和解释的第一人。在他故去后,毛公鼎经历了颠沛流离的流浪之旅,最终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上世纪末,后人陈祖光有感万印楼不复毛公鼎身影,來往两岸数次,精心研究,终于成功复制出毛公鼎,了却心中的夙愿。  9月
期刊
筷子是中华文明的产物,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在同属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韩国,筷子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进餐工具。筷子超越了其工具性,承载着强大的文化价值,是自然环境、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已然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日韩的用箸习俗虽源于中国,但因长期的历史演变、地域自然特征、饮食习惯等因素,两国筷子在外观、功用、礼仪、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相异之处。  日韩筷子的外观与功能  筷子由小小的两根木棒组
期刊
螺旋筷子  灵感来源于DNA螺旋结构,利用螺旋结构将两支筷子合二为一,使用时简单转开即可,十分方便收纳。  磁铁筷子  这种筷子一头窄一头宽,并有一条缺口被嵌入磁铁。当两支筷子翻转贴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自动拼凑。设置在外侧的磁铁块也不会在正常吃饭使用时让筷子碰在一起。  组合餐具  西班牙厨具公司设计,集刀、叉、筷等于一身的便利餐具,可自由组合,比如把刀和叉部分扣接起来,刀柄和叉柄就立即变身成一对
期刊
在河北白洋淀的万里水乡上,舟船如飞燕过隙。轻快地划行在明澈的水面……船,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也是人们赖以营生的器具,它将白洋淀的水与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孕育出独特的北国水乡风光。  而这一艘艘轻舟小船的驶出之地,却是一个“靠水不治鱼,造船不驶船”的湖边小村一一马家寨。  马家寨是保定市安新县一个宁静的匠人村落,家家户户无论老少,都有一手祖传的造船绝活,他们的造船手艺。从宋代传承至今,已逾千年。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