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灵魂一对向上的翅膀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35827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校园歌曲:给心灵插上“向上的翅膀”还是播下不良的种子
  
  安东尼奥任纽约市长时,地铁站的偷盗和抢劫现象十分猖獗。
  一天,安东尼奥梦见了上帝,便问:“一个人的灵魂堕落了,只有把他打入地狱吗?”
  “孩子,天堂的门永远是敞开的。”上帝答。
  “那怎样才能把那些堕落的灵魂引入天堂呢?”
  “去给他们的灵魂插上一对向上的翅膀吧。”
  这个梦给安东尼奥极大的启发。他不再采取强制打压手段,而是在地铁站里不停地播放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古典音乐。这种方法收到了神奇的效果,地铁站内的抢劫、偷盗行为大大减少。
  
  这个故事让人看到了音乐对人格塑造的巨大力量。作为教师,我们不禁会想:优美的城市音乐能给市民“一对向上的翅膀”,高雅的校园歌曲是否能帮助学生滋养高尚的心灵呢?当然能,一首歌曲,就像一本书,一部电影,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其一生的影响不可小觑。然而,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学校播放的校园歌曲,听起来却不免让人担忧。
  
  ……把别人拥入怀抱,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你赐给的自卑……
  当初是你要分开,分开就分开。现在又要用真爱把我哄回来,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让我挣开,让我明白,放手你的爱……
  
  显然,没有谁会觉得这样的校园歌曲适合学生。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这样的歌曲唤醒学生什么了?鼓舞学生什么了?传授给学生什么了?当学生每天睁开眼睛,首先听到的都是这样的低俗之调,相信带给他们的不是美好的希望,而是诱惑、颓废和迷茫。
  在如今的校园里,除校园广播播放歌曲外,已经很难听到学生的歌声了。有许多学生仍和我们当年一样,也有一个精美的、抄满了歌词的笔记本。看来,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应该是不同时代青少年的共同爱好。如果学生们每日欣赏、传唱的都是这样一些歌曲,那么,“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合格公民”的德育目标又如何实现呢?校园歌曲不当选择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其远期危害之大,或许能够超出我们的想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没有关注校园歌曲选择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学校对校园歌曲的播放缺少规范的管理。有的学校在这方面的管理甚至是空白,任由广播室的教师或学生会干部根据个人喜好挑选一些流行歌曲来播放,根本不考虑歌曲产生的影响。更有甚者,个别偏远的学校竟然播放一些黄色小调!这就使原本该给学生的心灵插上“向上的翅膀”的校园歌曲,却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不良的种子!
  给学生心灵插上“一对向上的翅膀”,是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校园播放什么歌曲,学校不能听之任之,而要积极管理,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曲目,选择合适的时间播放。而选择的标准,就是能否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地发展。
  二、校园歌曲该选什么歌
  1.“红歌”应该成为校园歌曲的主旋律
  近年来,“红歌”越来越成为人们喜欢的歌曲,因为“红歌”不仅能促使学生对祖国产生热爱之情,还能让学生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不断进取,开阔心胸,充满豪情。
  首先,我国的“红歌”来源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学生在唱歌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如,“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这首《春天的故事》反映的是我国改革开放大发展的美好前景。“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好地方呀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首传唱不衰的《南泥湾》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军民大生产运动。
  其次,“红歌”内容积极、乐观、向上,能激发学生的豪情。如《我们走在大路上》所唱:“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毛主席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向前进!向前进! 革命气势不可阻挡……朝着胜利的方向。”
  最后,“红歌”中有很多都是歌唱祖国的,这有助于青年一代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如《小白杨》中所唱:“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小白杨,小白杨,同我一起守边防,一起守边防。”再如,《我的祖国》所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灿烂的阳光。”
  试想,学生每天都聆听这样的歌曲,能不为先辈崇高的精神所感染,努力拼搏,奋发向上吗?
  2.民族音乐也应进入校园歌曲的排行榜
  民族音乐虽然具有民族性,但同样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许多民族歌曲以其独特的魅力传遍世界各地。比如,一提到傣族歌曲,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月光下的凤尾竹》,想起那韵味十足的小竹楼和豪爽不失婀娜的傣族服饰。《沂蒙山小调》《信天游》等也都是脍炙人口的好歌。
  当然这里说的民族音乐,不仅仅是指中国的民族音乐,还有外国的民族音乐。比如印度民歌《欢迎》、俄罗斯民歌《红梅花儿开》、日本民歌《北国之春》等。这些充满民族特征的音乐,不正是这些民族向学生们打开的一扇窗吗?透过它们,学生们不仅享受到音乐的韵味,更体会到这个民族的精神。其实,民族音乐是消除民族歧视最有力的手段,更是实现民族平等最有效的途径。作为知识殿堂的学校,更应该把它运用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之中。
  3.古典音乐应该成为校园歌曲的固定曲目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贝多芬、莫扎特、理查德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一些相应的核心课程实施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中澳项目班电气类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PLC原理及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PLC课程;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能力目标;项目驱动;学生主体  作者简介:许玉梅(1975-),女,江苏徐州人,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部,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
45分钟的课堂质量如何保证?有的教师认为应该备好课,备好学生等,这些方面固然重要,可有些细节却也是不容忽视的。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教师若能注意一些细节,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质量。  一、课堂上的掌声  掌声是一种信号,一种无声的语言。课堂上响起掌声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老师讲得非常精彩,学生倾服地鼓掌;一种是某些学生有了出色的表现,同伴给予鼓励的掌声。无论何种掌声都说明师生是愉悦的。可如果课堂上频频出现
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说:“教师,就是要把春天植进学生心里。”   ——题记  良师有方首推悟,高徒得法唯在魂。15年的教书育人之旅,或“小桥流水”似地对弟子和风细雨,或“大江东去”般地与学生挥斥方遒,心有灵犀,酣畅淋漓。让学生“学习着并快乐着,深爱着并感动着,创造着并精彩着。”一直是我苦心经营的语文境界。  语文的灵性不就是在此吗?她将学生的成长轨迹延展成一条洒满阳光和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