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86914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滑坡是工程地质问题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尤其在山区及河谷地带最为常见。有的滑坡体在暴雨作用下又转变成泥石流,给国民经济建设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所以近年来各有关部门都积极开展了有关滑坡的防治与研究工作。如果能首先在室内编制出某一地区的滑坡分类与分布图,就可以事先对某一地区在开发中可能出现的滑坡(对泥石流,崩塌均可适用,本文从略)地段及其危害性作出评价和提出防治的措施。为此,从1978年以来,我们先后在云南省腾冲地区和四川省雅砻江二滩水库区,结合生产实践开展了综合遥感技术应用试验,摸索出了一些
其他文献
本文给出了实约化Lie群可递作用的齐性Kaehler流形的完全分类,列出了所有标准齐性Kaehler流形的分类表。
期刊
本文利用(A,B)特征子空间和(C,A)特征子空间来讨论分散系统的性质。给出了利用局部反馈使系统为单个控制站能控的充要条件。比起其它一些等价条件来,它更清楚反映了分散系统与集中系统的联系。文章还将分散固定模分为分散输入固定模与分散输出固定模,证明了两者的等价性。同时给出了存在分散固定模的一个几何特征。这里给出的结论可以使人对分散系统的结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也为讨论分散固定模的重数创造了条件。
期刊
近几年来,由于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第二代民用陆地卫星上天之后,遥感影象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几何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和改进。这就使航天遥感技术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 很多专业部门利用航天遥感影象编绘各种专业地图,测绘部门则应用卫星影象制做影象地图,或镶嵌图,且多用计算机制图。由于这些图所采用的数学基础、制图方法和制图比例尺不同,这样就很难用传统的方法对航天遥感成图进行精度衡量。然而
期刊
高校联合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于1986年2月19日至24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了高校遥感应用学术讨论会。 来自31所院校的70名代表,10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王之卓、缪鸿基、方有清、何永保、郭履容、李博、黄进等教授应邀莅会指导,并做了专题报告。 中山大学张瑞祥副校长出席了开幕式及闭幕式并做了讲话。高校联合遥感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主
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持、王长耀等同志编译、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空间遥感图象的分析应用》一书,已于1985年底出版发行。 这本书主要由两部份组成。第一部分为“空间遥感主要活动概述”。编译者在这一部分,以很少的篇幅,高度概括地叙述了近二十多年来一些主要国家发射的与航天遥感技术有关的气象卫星系列,“阿波罗”宇宙飞船,地球资源观察卫星系统(包括美国发射的陆地卫星1—4号、海洋卫星、热容量制图卫星
期刊
由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和天津市环境保护局编辑的《天津-渤海湾地区环境遥感论文集》,已于1985年12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该文集综合反映了1980—1983年津渤环境遥感试验的主要科研成果。津渤环境遥感试验,是一项以城市环境为中心、以遥感为手段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课题,经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解决或预示了天津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中的若干问题,为天津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期刊
以文献[1—3]为例,对陆地卫星遥感图象的数字镶嵌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各种几何配准的方法上。对于两幅在不同时间获取的遥感图象进行数字镶嵌时,抹平图象灰度差异的方法主要是采用太阳角校正。在文献[1]中提出了用非线性函数调整图象灰度的方法,当两幅图象时差较大时也仍然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由于目前和将有的各种资源卫星,相邻轨迹的
期刊
大气气溶胶的含量标志着大气环境的好坏,同时在气候上也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利用卫星遥感进行大气气溶胶的监测是切实可行的。本文利用NOAA-7卫星AVHRR可见光辐射信息导出无尘暴情况下,晴空渤海上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从而得知大气气溶胶的概况。
期刊
岩相古地理、沉积建造、基性超基性岩分布、重力和卫片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右江地区为一裂谷地带。自古生代以来,该带经历了“拉开”与“合扰”几次手风琴式的水平运动,从而造就了该区一系列独特的地质现象。
期刊
美国继第三颗陆地卫星发射以后,于1982年7月16日又发射了第四颗陆地卫星制图者(TMS)号。由于该卫星波段增加到七个,因而使其图象分辨率较前三颗卫星的图象分辨率明显提高,从而基本解决了遥感图象数据区分地层岩性的难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