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个人身份:未来“脑纹”或将取代指纹

来源 :创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纽约宾汉姆顿大学的科学家们在近期一项研究中发现,你的大脑看见安妮.海瑟薇或一片披萨饼时所做出的反应,或许能够比指纹更加精确地验明你的身份。他们开发了一项以大脑活动为基础的验证个人身份的技术,并称这种技术能够达到令人惊讶的精确度。
  研究人员利用脑电图头盔记录了50名志愿者的脑部活动。在他们的大脑接受扫描的同时,他们被要求观看500张经过挑选的图片,包括一片披萨、演员安妮.海瑟薇以及conundrum(意为“复杂难解的问题”)这个单词。
  “我们挑选图片的主要原则是,我们希望每个人看见这些图片时,都能够产生非常特殊的与他人不同的反应。”宾汉姆顿大学的一名心理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萨拉.拉兹洛博士(Dr.Sarah Laszlo)说道,“有些照片是在以前我们所做研究的基础上选出来的。在那些研究中,我们要求受试者说出他们喜欢和讨厌的食物与明星。然后我们再从中选出评价比较‘两极化’的食物和明星。”
  结果发现,受试者的大脑在看见每张图片时,都会产生与众不同的反应。根据他们做出反应时的脑部活动,研究人员设计的电脑程序为每个人生成了一组“脑纹”,研究人员称,这些“脑纹”可以以百分之百的精确度识别出每名受试者。
  拉兹洛表示,在识别个人身份方面,脑纹或许具备一些指纹没有的潜在优势。例如,如果某人的指纹被窃,他基本就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因为指纹是“不可撤销的”。“而脑纹则不同,它或许是可以撤销的,”她指出,“假如袭击者设法从授权使用者那里窃取了脑纹,授权使用者便可以‘重置’自己的脑纹。”
  换句话说,每当某人的大脑对一张新图片做出反应时,便可以“重置”或“替换”自己的脑纹。
  这是否意味着脑电波就是安保未来的发展方向呢?在将来的某一天,该系统很可能被用在五角大楼这样需要大量安保的区域,用来保护敏感或危险的信息,但这可能还要过很多年才能实现。
  往更远一些考虑,研究人员计划将这些发现进一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用来识别一个人的“认知特征”,迅速评估受试者的精神状态。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能判断试图登陆进系统的人是不是他们自报的身份,还能判断他们的认知状态是否正常,能否让他们接触到敏感信息。”拉兹洛说道,“例如,如果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太过疲劳,或注意力比较分散,即使他的身份验证成功,他也无法进入这一系统。”
  (本文转自新浪科技)
其他文献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带动了长三角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也正在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正是从两者交集出发 ,通过揭示该地区环境
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进入文本往往是“拿来主义”—看参考书、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最终教师成了传声筒,学生成了接收器。这样的课堂,没有思想与智慧碰撞的火花,何谈有效?笔者认为,要创造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师首先要进入文本,然后引导学生接近并进入文本。  重构文本是对教材的再次开发和理解,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文本进行加工整合,让文本更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创造出积极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下面以朱自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橄榄多酚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乙醇浸提法来提取橄榄多酚,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干燥,考察热风干燥温度、真空冷冻干燥及远红外干燥方式对橄榄多酚清除1,1-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现状,对我国非煤矿山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和探讨,提出强化施工队伍管理,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做好矿山隐患排查与治
建国以来,我国行政机关公文种类经历了五次大变化。根据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原行政公文种类中的“指示”删除,增加“意见”这
为了研究钢纤维对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钢纤维含量为0%、0.75%和1.5%的钢纤维混凝土(SFRC)分别进行立方体抗压试验、抗剪试验和抗弯试验,得到其立方体抗压强度、抗剪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引起高钠高氯血症的发生原因及预后。方法将入院行常规检查并复查的350例高血压患者,按高钠高氯情况分为高纳高氯血症组和非高钠高氯血症组,对两组患者的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前,劳技课教学重点主
从科学发展观角度看,师资培养的科学途径应当是最优化的双向选择。一方面,确保教师职业是毕业生所热爱的、心甘情愿的职业选择,一方面确保教育部门和学校选到素质较高的新人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