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分层教学法承认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本文从分层教学法对老师的要求,提高學生对分层教学法的认识,学生层次的划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怎样实施分层教学法做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要面向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应学习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都能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说明新课程标准承认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面向全体学生设定目标,那么要想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难的。分层教学的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通过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该具备选择性与多样性,这样就可以使水平不一的学生都能在数学方面获得发展。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根据学生以后的发展规划和人生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层次的、更多种类的发展和选择空间,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目标性更强的去学习数学,从而保证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数学学习的有用性。
这就要求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实施数学教学,要能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也才会使高中的数学真正地面向每一个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发展,为高校培养出高素质的预备人才。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探讨
1.分层教学对数学老师的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数学老师应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学生当中应有一定的威信,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而且有很强的责任心,能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思想变化和对数学老师的要求。
2.提高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分层教学实施前,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方面获得进步;其次,实施分层教学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成绩进行分层的,仅仅是成绩的分层,而不是把学生的人格或尊严分为三六九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是动态的,而不是固态的,所以学生要动态的看待分层;第三,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而不是为了制造等级和矛盾。
3.分层教学的划分
对学生的分层应根据两个原则,第一,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三个目标即基本、中层、发展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第二,根据班级中现有学生的基础、态度、能力、成绩等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由以上原则可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是学习有困难或一般的学生,B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C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4.不同教学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搞好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前提,为了提高分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必须优化数学课堂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因材施教。
(1)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可把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复杂应用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掌握不同的分层组合。A层次的学生应掌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B层次的学生应掌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C层次的学生应掌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复杂应用。
(2)分层次进行预习
进入到高中的学生,他们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已经相对较高,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学习的自觉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如果数学老师能把教材和大纲吃透,并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按照A、B、C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把预习的内容进行分层,学生只要按照分层后的预习任务进行,就能使预习产生良好的效果。
(3)分层次进行课堂授课
分层次进行课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一环,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分开授课,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想办法提高分层授课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时,对于基本的概念、例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熟练掌握,并让他们都做课后的练习题,以巩固对概念的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以提高B、C层次学生的水平,比如讲判断函数单调性都有啥方法,并给高水平的同学安排相应的习题。
(4)分层留作业和辅导
课后给学生留作业是分层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后的作业应适当地增加练习题的跨度,以保证试题的难易度有所区别,比如可给学生布置思考题、选做题、必做题等几类难度。必做题属于基础性的题目,每个学生都要会做,选做题是学习有余力的同学要做的,而思考题是要求高水平的学生做的。课后除了给学生分层布置作业,还要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辅导。
总之,分层教学不但承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而且也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具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从而突出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均. 基于个体差异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4).
[2] 冯跃峰. 数学课堂教中的层次设计[J]. 中学数学,1997(2).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数学要面向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应学习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都能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这说明新课程标准承认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如果按照统一的标准面向全体学生设定目标,那么要想落实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是非常难的。分层教学的实践证明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有利于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通过研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可以发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课程应该具备选择性与多样性,这样就可以使水平不一的学生都能在数学方面获得发展。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应根据学生以后的发展规划和人生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多层次的、更多种类的发展和选择空间,这样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目标性更强的去学习数学,从而保证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和数学学习的有用性。
这就要求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实施数学教学,要能够因材施教,进行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数学方面获得进步和发展,也才会使高中的数学真正地面向每一个学生,从而保证学生的数学素质得到发展,为高校培养出高素质的预备人才。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探讨
1.分层教学对数学老师的要求
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数学老师应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在学生当中应有一定的威信,学生都喜欢和老师交流,而且有很强的责任心,能掌握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思想变化和对数学老师的要求。
2.提高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
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分层教学实施前,一定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实施分层教学是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方面获得进步;其次,实施分层教学是根据每个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成绩进行分层的,仅仅是成绩的分层,而不是把学生的人格或尊严分为三六九等,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是动态的,而不是固态的,所以学生要动态的看待分层;第三,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而不是为了制造等级和矛盾。
3.分层教学的划分
对学生的分层应根据两个原则,第一,根据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三个目标即基本、中层、发展目标进行分层教学;第二,根据班级中现有学生的基础、态度、能力、成绩等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由以上原则可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是学习有困难或一般的学生,B是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C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4.不同教学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实施
搞好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实施的前提,为了提高分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必须优化数学课堂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因材施教。
(1)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可把教学目标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复杂应用五个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掌握不同的分层组合。A层次的学生应掌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B层次的学生应掌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C层次的学生应掌握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复杂应用。
(2)分层次进行预习
进入到高中的学生,他们对文本的阅读能力已经相对较高,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而且学习的自觉性也有了很大提高,如果数学老师能把教材和大纲吃透,并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按照A、B、C三个层次学生的特点,把预习的内容进行分层,学生只要按照分层后的预习任务进行,就能使预习产生良好的效果。
(3)分层次进行课堂授课
分层次进行课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一环,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使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分开授课,这就要求数学老师要想办法提高分层授课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讲授《函数的单调性》时,对于基本的概念、例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熟练掌握,并让他们都做课后的练习题,以巩固对概念的掌握。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以提高B、C层次学生的水平,比如讲判断函数单调性都有啥方法,并给高水平的同学安排相应的习题。
(4)分层留作业和辅导
课后给学生留作业是分层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后的作业应适当地增加练习题的跨度,以保证试题的难易度有所区别,比如可给学生布置思考题、选做题、必做题等几类难度。必做题属于基础性的题目,每个学生都要会做,选做题是学习有余力的同学要做的,而思考题是要求高水平的学生做的。课后除了给学生分层布置作业,还要利用业余时间给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辅导。
总之,分层教学不但承认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而且也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具有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从而突出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从而使每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均. 基于个体差异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6(24).
[2] 冯跃峰. 数学课堂教中的层次设计[J]. 中学数学,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