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影响评价及控制措施分析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j74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8-0211-02
  摘要:2003年“羊年转湖节”之后,拉萨市当雄县作为拥有藏传佛教中神山圣湖的神秘之地,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旅游目的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雄县受到了多元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旅游开发对于当雄县生态、社会文化、经济三个方面所受到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如何控制消极影响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旅游开发 影响评价 当雄县
  
   一、当雄县概括
   当雄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拉萨市北部,藏南与藏北的交接地带,北与班戈县、那曲县接壤,南与林周县、堆龙德庆县交界,东一隅与嘉黎相连,西南与尼木县毗邻,东经90°45′—91°31′,北纬29°31′—31°04′,青藏公路由东向西横贯全境,距自治区首府拉萨市170公里,素有拉萨“北大门”之称。
   当雄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纳木错、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地热田、仲敦巴旧址、藏北八塔、羊八井寺、第十一届亚运圣火取火点、唐冰湖等著名景点。2007年7月1日青藏公路全线开通,对当雄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青藏公路每天运送旅客几万人,到当雄县旅游的人数占到60%。其中,当雄县纳木措景区仅2010年一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5.6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900万元。
   二、旅游开发的生态影响及控制措施
  (一) 积极影响
   1、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在当雄规划及旅游开发大部分坚持了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得原则。经过生态打造和景观构建,风景旅游区呈现了丰富的生态结构景观和物种多样性,使当雄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风貌。基本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 完善生态文化体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当雄县有着极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这些资源除了提供生机盎然的游憩空间的同时,也提供了生态教育和环境教育的极佳场所。让更多的人在欣赏完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时,能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意义,从而加强对保护大自然重视程度。从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有利于当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消极影响
   1、地质地貌发生改变;在景区景点的建设过程中,有的工程项目会改变原先的地质地貌,而且这些改变往往是不可恢复的。
   2、植被的破坏;游人的活动改变了植被生活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另一方面,过多的游客会产生践踏效应,导致植被的死亡。
  3、 对水质的污染;大量游客的到来成倍增加生活垃圾和生活废水排放,由于废水处理设施建设无法承担过量的污水量,导致水质的污染。
  4、 对野生动物的袭扰;游客的活动影响到野生动物生活环境,导致动物的迁徙和异常活动。
  5、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旅游事业的发展改变城镇的发展进程,以汽车增长为标志的交通工具的膨胀式增长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将增加生活中产生的废气,从而进一步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三)保护措施
  1、 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当雄县高山草甸、冰川生态系统等资源具有珍稀性和脆弱性,甚至是不可恢复性的特点,但也是当雄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务必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原则。
  2、 制定合理的地方性生态保护法律法规;当雄可以根据本县特点,制定合适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生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从而使得生态保护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
  3、 加强环境监控;大力开发旅游之后,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控力度和频率。同时政府加大对本县旅游资源的普查和研究,积极申报保护区、风景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认证。以有借助更多方面的力量来保护当雄县的自然环境。
   4、控制游客数量;组织专家编制旅游环境容量人均规模指标的测算手册,对全县以及各重点景区的容量在规划和管理意义上进行探讨,对旅游环境的容量的极限值和最佳值进行测量,在旅游区达到或者接近旅游管理容量时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环节景区的环境压力。
   三、旅游开发的社会文化影响及控制措施
   (一)积极影响
   1、当地特色文化得到更多的重视;通过旅游收入获得持续的资金支持;唤醒和强化社区自豪感,促进对当熊社区对文化的自觉保护。同时,随着旅游发展的需要,饮食、服饰、习俗、生活方式、音乐、舞蹈、手工艺等藏族的传统民俗风情和特色得以确认、延续。
   2、增加了当地居民就业机会;风景旅游区的建设离不开当地民众的参与与支持,如景区周边宾馆餐饮服务、风景区内的接待、娱乐等经营活动,景区(点)的管理、服务工作等为居民创造和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与就业岗位,这些就业岗位将改变居民完全依赖于传统农牧业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
   (二)消极影响
   1、文化商业化与社会风气的转变;由于旅游发展过快,导致部分景点过度商业化,社会风气也受一些大影响,比如宰客等现象。旅游加速了其他变化的进程,如旅游可能加速一些人从农村到城市或到更现代的居住地的转移,放弃了一些传统文化,不再使用、消费传统产品。
   2、外来文化与当地宗教文化的冲突;藏族人大都信仰佛教,而寺庙作为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的重要方面。而外来的游客会对清幽的寺庙环境产生干扰,或者由于对藏传佛教文化的不了解,而产生一些冲突。
   3、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不够合理的开发,环境污染,利益分配不合理等问题都对当地的旅游利益相关者造成活多或少得冲突。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当地居民、旅游开发商、游客、旅游从业人员等。
   (三)控制措施
   1、高度重视宗教文化保护和建设;在寺庙旅游开发和发展当中,应该始终把宗教文化问题放在首要来抓。可以通过以旅游公司为平台来建立一套寺庙旅游服务体系,这样既能提高寺庙旅游管理水平又能开拓寺庙旅游市场,同时培养寺庙自己的喇嘛导游,正确传播寺庙的宗教文化。
   2、禁止面向大众开发天葬等西藏神秘文化;天葬作为西藏的丧葬习俗之一是大众游客眼中的神秘现象,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这些神秘的习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背景,普通的游客难以在短时间内理解;如果做旅游开发也难以控制好开发的形式和尺度。因此,此类习俗不建议作为旅游开发内容。
   3、增强当地文化保护意识;通过一系列的公众宣传计划,利用多种方式、多种语言,在当雄县强化当地民族对藏文化旅游资源的认知和强烈的自豪感。
   4、制定游客文明行为规范;注意控制游客量,明确分别适合团队游客或徒步散客的目的地与景点,对不同性质和特点的目的地制定适用的游客行为规范,引导游客行为,避免冲突的发生。
   5、制定文明东道主规范;对当地居民进行长期而深入的宣传和教育,并制定相关的规范,使规范的内容成为其自觉的行为。
   四、旅游开发的经济影响与保护规划
   (一)积极影响
   1、优化当雄经济结构;旅游开发之前,当雄县的支柱产业为畜牧业。随着旅游的发展,游客在当雄的旅游消费涉及到食、住、行、游、娱、购多个方面,为了与旅游者的消费结构相适应,当雄调整了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例如:交通、通讯、轻工、建筑以及农业等。
  2、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旅游的发展,可以很好的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代来旅游乘数效应。随着当雄旅游业的发展,可以逐渐变为经济强县。
   (二)消极影响
   1、经济出现依赖性;目前,当雄县的主要财政收入以旅游业收入为主。旅游产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产业,很多危机都会对旅游产生消极的影响。没有合理的经济结构,对旅游业过分依赖的地区的经济波动性大,区域经济会变得非常脆弱。
   2、通货膨胀;旅游的发展会提高当地的经济消费水平。旅游业的增长使得土地需求加剧,宾馆、度假村、旅游设施的建设,会引起土地价格上升,增加建筑公司和土地拥有者的收入,但是本地居民由于土地价格上升不得不为购房、租房增加开支。
   (三)控制措施
  1、 慎重选择投资项目;西藏地区是旅游发展的热点地区,也是投资建设的重点区域。面对各种形式的投资建设,当雄政府作为投资决策主导方切忌头脑发热,要对所有的建设项目做客观的分析和评估,尽量避免过大的建设规模。在选取投资项目中,要非常审慎,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2、 扶植本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带动,加快扶植本地企业的发展。率先建立起当雄县自身的品牌,采取品牌经营的路线。加强对旅游相关制造业和工业的建设力度,实现旅游的上游产业本地化,降低经济漏损比例。
  3、 合理协调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政府作为旅游开发主导,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特别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与外来旅游投资者签订协议,规定从本地招收员工所占的比例和本地员工可获得的培训机会;对景区内和景区外所设置的旅游商品售卖点或餐饮点,尽量给予当地居民经营机会。
   五、结论
   随着旅游发展,必定会对一个城市带来不同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多元的,包括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效应。如何延续和扩大积极影响,控制和减少不良影响,是一个旅游目的地的必修课题。当雄县位于西藏拉萨市,拥有纳木错、羊八井地热田等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随着青藏铁路通车,推动了当雄旅游的发展。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包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地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经济的不稳定和过度依赖。只有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重视当地的社会文化,建立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以及实施一些具体规范,完善当地的经济结构才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也是旅游业本身能够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楚义芳.旅游的空间经济分析[M].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摘要:总所周知,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产生巨大的竞争优势。但如果供应链管理和资金管理不能有效结合最终会限制它效用的发挥,竞争优势得不到合理体现,所以实施贸易融资的新战略必不可少,反向保理融资解决方案就是这项新战略的首选答案。本文对Ralf W. Seifert和Daniel Seifert的文章《Financing the Chain 》进行翻译,以期对国内供应链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思路。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画史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送别图逐渐形成了某种既定的模式,而为后代的画家所参照、依循。这也在无形中束缚了送别图的创作。送别图这种早已既定的模式到了明代中叶以后,逐渐从画坛上减少甚至消失,至少不在受到重要的画家所青睐。这种现象是如何形成的,为何会出现,又是在什么情形下转变的?都需要得到一个说明。本文从文徵明所著的《雨余春树》图入手,对此图进行简单描述后在深入到对中国画史上送别图的发展和所体现的情感与
期刊
摘要:在浩如烟海、特色各异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创作中,“左联”作家叶紫创作的系列中短篇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艺术特色。其作品深刻地书写并见证着那个时代的血泪史和斗争史,是作家在对时代、家庭和个人的真实生命体验中以血泪的滋养绽放出来的“恶之花”,是作家用年轻而短暂的生命创作歌唱给敢于正视血淋淋的现实的乡民和革命仁人的仁慈之声、仁爱之声、仁道之声,同时也是作家献给灵魂的战斗歌音。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短篇
期刊
摘要:在中国社会激进的现代性浪潮的格局下,鲁迅和沈从文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的完善中去。鲁迅站在现代文明知识体系的立场上来批判传统,要求该“改造国民性”和精神解放;沈从文则一种“反现代文明的现代性”的姿态,希望以自然人性来实现民族精神重造。尽管关注视角不同,但殊途同归地为丰富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鲁迅 沈从文 现代性 内涵 
期刊
摘要:小说《废都》,人们对其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分析,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叙述逻辑视角的角度,综合众家之长,以期重新从更加直观的角度来诠释《废都》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意蕴,使人们更加简洁地了解其背后深沉的涵义。  关键词:《废都》 叙述视角人物形象    一、关于《废都》  贾平凹先生的《废都》,是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城市小说,小说长达40万字。作品主要以西京城“四大名人”之首的作家庄之蝶,
期刊
摘要:通过对比柳宗元的《江雪》诗与范宽的山水画《雪景寒林图》得出诗画具有的同一性。一,中国诗与画中的形象都具有典型性。二,在表达意境时运用的虚实对比的手法具有相似性。三,无论诗还是画,对事物的关照绝不是"眼见为实"而是"神思"。中国人对于事物的观照是一种超脱肉体的精神上的洞悉。四,诗画作品都是创作主体人格的反映。探讨诗画的同一性,有助于更好的继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江雪 雪景寒林图 诗画 同一性
期刊
摘要:概括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状况,以当代著名作家王安忆为例,进行讨论,讨论中又以其重要作品《长恨歌》为例,展现对于王安忆小说的研究现状,作出举例概括,并且看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具体情况分析原因,最后对已经形成的意识寻找新的突破点,如何突破。  关键词:王安忆 城市 女人 突破    现代文学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许多作家作品出现在读者面前,然而许多都是商业化效应下的产物,但是也存在真正的在发挥着作家
期刊
摘要:提起孙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荷花淀》、《山地回忆》,还可能想到的是他的《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对其后期的创作了解甚少。然而孙犁作为文学大师的实绩,主要在于他的晚年。晚年近一百二三十万字的散文《耕堂劫后十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在散文领域耸立起一座高峰。晚年孙犁初步彰显了思想家的气质,倾向于传统美学更使其文章耐人寻味,独树一帜。  关键词:孙犁 晚年    2004年12月,陕西师范大
期刊
摘要:育因生命的存在而发生,教育因生命的美丽而前行。然而,在因“自杀”、“自残”等而使一个个鲜活生命日甚一日凋零的今天,教育的真正意义和价又在哪里?此刻,“生命教育”作为得以觉悟的教育者们追崇的理念,正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担仍略显苍白。本文结合现实案例,把生命教育理念引入到政治学科课堂教学之中,提出了构建“生命课堂”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润泽生命的教育追求。  关键词: 自杀 生命教育 生命课堂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O7-0036-01  摘要:合法有效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企业用工以及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依据。 本文以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为出发点引出效力,对效力产生的必要条件进行描述,对其在司法实践中的适应等问题进行了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