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植被恢复的空间差异性分析

来源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hizunb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退耕坡度区域和不同气候带区域植被恢复程度,采用黄土高原区2000-2013年的MODIS/NDVI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3年黄土高原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均值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呈3条带状:<0.2、≥0.2 ~0.4、≥0.4,大致对应于中国农业气候分区的干旱中温带、中温带、南温带3个气候区.2)2000-2013年黄土高原区植被覆盖呈增加趋势,增加区域的面积比例超过88%,且夏季比年均表现更明显.50%以上区域年均植被覆盖呈现中度改善或明显改善,50%区域上夏季植被覆盖明显改善.3)黄土高原区中温带的年均植被覆盖呈中度改善趋势,夏季植被覆盖呈明显改善趋势;干旱中温带、南温带的年均植被覆盖处于轻微改善状态,夏季植被覆盖以中度改善和轻微改善为主.4)≥15°~ 25°的坡度区域,植被恢复效果都好于其他坡度条件,夏季明显改善和中度改善的面积比例超过60%,年均也超过40%;坡度<6°或≥35°的区域,年均植被覆盖基本不变和退化面积比例接近20%.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利用声发射在线检测技术对储罐底板腐蚀状态进行评价时,主要依赖检测人员经验的问题,使该项技术能更好地推广和应用,利用储罐底板在线检测的声发射信息和外观检查信
接 要:大田试验,在谷子灌浆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Na2 SeO3(0,0.038,0.075,0.113,0.150,0.188和0.225 kg·hm-2),研究其对常规谷子品种(晋谷21号)和杂交谷子品种(张杂谷10号)
防治湖泊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是当代资源、环境、生态领域重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与热点之一。利用水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抑藻技术在近年来开始受到研
目的 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乳腺癌蜡块,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IDO的表达,并对全部标
采用不连续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多鳞(魚喜)三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6种同工酶共记录的16个基因座位,其中3个位点是多态的.湛江、阳江、北部湾三个群体的平
很多苋科苋属植物都是入侵植物,并且是农田及撂荒地主要杂草.对在北京地区发现的6种苋属植物,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反枝苋、皱果苋、凹头苋为
记述了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在吉林省的首次发现,并对玻片的制作方法和西花蓟马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该虫在吉林省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记述.
建立了基于无功辅助服务的机组无功优化分配模型,并与等功率因素无功分配模型进行了比较。以二滩水电站机组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证明采用基于无功辅助服务的机组无功优化分配
中国能源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于日前正式公布。对风机的大型化趋势更是做了浓墨重彩的描绘。《规划》对风机功率、零部件、并
介绍了长江上游水电系统的总体特征以及主要控制型梯级水库的拓扑关系,以发电量最大或保证出力最大为目标建立了优化模型,并分别按梯级和库群2个层次构建了4个长序列优化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