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阮籍诗文中的首阳山意象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x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夷叔齐的让国精神和耻食周粟的高尚气节,感动着历代仁人志士。阮籍也在诗文中多次引用首阳山典故,这绝不是偶然现象。首阳山在阮籍心中起着精神的导向作用,本文将从阮籍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的思想多样性等方面,通过他对伯夷叔齐的歌颂和质疑,来展现阮籍在动乱社会中的矛盾心态,深入的了解阮籍心中的首阳情结。
其他文献
基础知识rn短棍的选材:木棍,实力铁棍,空心钢管,合成塑料类,ASP甩棍.棍可以是圆柱形,也可以是带棱角的,但一定要结实,挥舞要顺手.替代品:树枝,雨伞,板凳腿,刀具等均可.
目的研究消除碘缺乏病的对策与措施,评价效果。方法1994~1996年对重点人群进行口服碘油丸,1997年起全民普供碘盐,重点地区综合干预,逐年开展碘盐监测,抽样监测儿童甲状腺肿大
汉字虽然有大量的形声字,但是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样,可以通过文字符号本身,直接表示出正确的读音来。因此,为了便于传授和学习汉字,自古以来人们创造了许多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古人对汉字的注音方法主要有两种:  1.以字注字  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比如“读若”法:  儡,相败也,……读若雷。(《说文解字》)  比如“读为”法:  父义和(《文侯之命》),郑玄注:“义读为仪。”  比如“直音”法
期刊
彝族与纳西族在地缘上相邻,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为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彝族与纳西族在文化上必然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试从文献角度分析两个民族文字
【主持人手记】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春节好!朋友们看到这期专栏时,新春佳节喜庆的氛围还有吧。“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每位游子的共同感受与心声吧!到了春节,遥想北国风雪,我在电脑上敲出了下面的文字。    窗外礼花绽放,绚丽多姿、无比艳丽。升起又缓缓下落的花瓣,如游子心中的祝福与期盼一样,撒向人间大地。窗外锣鼓声声,喜气洋洋,营区在欢快氛围的萦绕下像披上节日的盛装。室内的我,正面对电脑的显视器,面对着第
让我们的学生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充满智慧。让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净化,知识上的充实,情感上的陶冶和灵魂上的铸就,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无限的发展。新课程的根本依托在于学校文化
期刊
期刊
《路得记》是《圣经·旧约》历史书中的第三篇,短小精悍的篇幅表现出文学叙事与伦理教化相结合的独特风格。本文以文本为基础,试从宗教、历史和道德三个层面分析《路得记》背后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是新时期建设的要求。在激烈的竞争面前,每一位办学者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把自己的学校办成特色学校?笔者主要从环境文化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