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在金庄的村亭下长起来的。
  金庄有两座亭。一个叫金冠亭,随了金庄姓。村人都金冠金冠地叫,外来的人听不懂,以为是在唤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另一个是廊亭,漆红的柱,金黄的顶,是人人熟悉的无名氏。金庄人都叫它亭子,可我更喜欢叫它红亭,唇红齿白,像个美人。红亭和金冠相視而坐,一个在东,一个在西,相望,却不得相依。
  红亭无墙无窗,金色的顶像伞,在亭的石凳上撑开,庇佑那些在亭里休息或说笑的人。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村头大枣树的枝丫上落下时,薄雾就会渐渐散去,外出觅食的雀儿飞回来,站在红亭的檐上叽叽喳喳——大清早见了好些新鲜事,雀儿有很多话要向这位老朋友说。红亭醒来后,整个金庄就醒了。薄薄的炊烟扭动着腰肢,吹起在红亭旁,吹起在月上的东墙,吹起在栽种着梧桐的幽幽院落。也吹起了一天的好时光。
  亭,是一个村的心脏。从亭开始,一条大路往东,一条大路往西,大路上又蜿蜒出几支小路,一截截、一段段汇入金庄人家的门口。
  村亭熟悉每个村人的脚步,谙熟每个村人的音语。松鹤木雕的那头,拥坐着老人。老头们正凑在一起,在一张带有楚河汉界的象棋桌上热血沸腾、驰骋纵横。在那一兵一卒、一炮一马的世界里,他们不再年迈苍老,而是威风凛凛的将帅。他们的老娘子则坐在一边,乐呵呵地晒太阳,唠叨家常。我曾问姥姥为什么要晒太阳,她笑:“大地有土,人的心里也有土。常把心里的土翻翻晒晒,人啊,就什么都不害怕啦……”
  而在葡萄藤的这一头,则是老人的儿媳们。我对庄里的年轻女人们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她们争吵时明亮的嗓门。倘使其中有谁惹上了麻烦,她们定要积极踊跃地出谋划策一番:“不要自找麻烦,凭啥成天让你处理她惹的烂摊子,直接让你外姨茶壶里煮鸡蛋吧!”
  当局者听不懂了,摸着后脑勺:“啊?”
  女人们就笑起来,刻意压低声音:“滚蛋啊!”
  那笑声很脆很亮,能从红亭里传出去好远。我想,红亭看到这种场景也只会轻轻一笑,感慨这帮孩子刀子嘴豆腐心,只怕事后,还是会把外姨妥妥地安置。
  它太熟悉在它臂膀下长大的孩子们了。金庄的孩子在亭子底下耍大,性格像亭,行事作风更像亭——沉稳而敦厚。不管是五年前、十年前,抑或是五十年前。它亲眼看着水葱样的小女孩儿长大、出嫁,从葡萄藤的这一头慢慢靠向松鹤木雕的那一头,然后在某一天明媚的午后,永远沉睡在布满阳光的梦乡……
  阳光中的红亭是金庄儿女们的依靠,雨中的红亭亦别有一番滋味。天空布上层层阴影后,斜斜的雨丝落下,从廊亭中穿过,携来泥土的清香。啪嗒啪嗒的雨滴声,是红亭的阵阵慨叹。彼时站在红亭中的我,思绪就沿着地面上汩汩的水流肆意流淌。
  我想到了那个被称为一代巨宗、就住在金庄旁边的王渔洋。我第一次听他的诗,也是在红亭的秋雨中。那时爷爷和李爷爷下棋入了迷。结束时,灰色的地面早被雨水冲洗过,亮晶晶的,像雨中的江,无边无际。
  爷爷感叹:“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李爷爷收起象棋,从红亭里向外望:“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他们都没上过学,但会在红亭的雨中,吟诵王渔洋的诗。
  想起《亭》中的一句话,现在才有深刻的体会:“亭者,停也;亭者,景也;亭者,蔽也;亭者,情也。”
  亭亭相依,亭亭相望。
其他文献
一位穿着汉服、手持望远镜的中国古代女子,刷屏了INS等一系列国外社交网络,以她为内容的人物插画也十分火爆,深受年轻人喜爱。  没有清晰的照片,艺术家们就纷纷拿起画笔、佐以想象,用一张张画作表达对她的敬意。汉服与望远镜,看上去似乎并不搭调,却是她最著名的特点。  兒童科普读物《STEM界的女超人》中,她的出生和死亡,成了重点标注的“大事件”;美国畅销书《勇往直前:50 位杰出女科学家改变世界的故事》
写作乃一项古老的活計,但对任何一个初试写作的人来说,它就是一项新鲜的活计。我少年时的生活太过匮乏,独对文字的奥秘充满了强烈的兴趣,仅仅读过几部烧脑之著就暗暗下了决心,我也要写出那样好看的书来。读书本来是解惑的,却给我带来无穷的疑惑。  年轻时写作全无章法,喜用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难免露丑。清人黄遵宪提出“我手写我口”,总觉得有失写作的庄重;也有人说“我手写我心”,我视之言过其实。我个人认为,真正的
常常聽到诸如药物过期、食品过期之类的词,可我觉得情感也是能过期的。药物过期就失效了,食品过期就变质了,情感过期则是变味儿了!  其实这一点儿也不难理解:曾经爱过一个人,那人甚至是你情窦初开时第一个喜欢上的,一直那么默默地恋着,即使后来分开了也不改痴恋的心。为了她你可以抛弃一切,为了她你甚至可以连生命都不要,那时的誓言能填满整个秋天!  曾对着鲜花痴痴地等待,曾靠在石桥边低低地说着那些只有两个人懂得
01  “非得搬走呀?”母亲这样问道,“四年都搬了两次家了,这两个破柜橱子都要散架了。”  “工作需要,还有上级组织的指示,你让我能咋办?!”  “不行咱就不干这工作了,去乡下放牧得了。再不行就回到夏巴嘎图去,那样省心!”  “那哪行呀。”  ……  母亲在外屋里这样生气地埋怨着,父亲在一旁手里不闲地包裹着什么。我的两个姐姐都已经上学去了。  妹妹和我是最自在的,整天都在里屋炕上玩沙嘎(羊拐)。马
【植物篇】·芦花  水滨多芦荻。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事物篇】·苏堤杂花  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天文地理篇】·雨  天气郁蒸。少顷,大风陡起。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未几,雨霁,夕阳返照墙隅,豁然开爽,暑热尽退。【读书篇】·铁杵磨针  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妪曰:“功到自
天下牡丹,洛阳姚黄,姚黄之贵,重在其色。  那黄是天然沁出来的一段风流,正如不朽的音乐是从心底发出。那黄浸透了忧郁与明媚,轻亮与厚重,缓缓释放着太平之美,尤其暗处观之,那一团金黄更是端庄无比,光明祥瑞,竟无一物可独自比拟。  先以为是月,清澈的黄,仙气离离。才生得饱满且绿衣紧裹的姚黄骨朵,是“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代赵嘏涂出的小娇娥,那沉酣之美,正如醇酒尚未启封,静等出尘时刻,勾了多
一  1420年四月初八,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雨笼罩了大明王朝的京城。漆黑的天幕中,一道又一道的闪电在照亮天空的同时,就像鞭子一样,不停地抽打着大地。  就连新落成的紫禁城,天子威仪的最高象征,也只得匍匐在这大自然的莫测之力下,期待雷雨尽快过去。  震耳欲聋的雷声中,一道无情的闪电不偏不倚地击中奉天殿,熊熊的雷火顷刻间燃起,那些花费无数代价才从深山采回的楠木,瞬间成为巨大的火把,又一根接一根地倾颓。原
摘 要:现今,导师制已成为各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以实际导师工作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剖析导师制实施过程中的前期、中期、后期各环节工作,提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可行方法,并为导师自身能力提升指明方向,以期提升大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为切实推动导师制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导师制;案例分析;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10 文章编号:
对我来说,旅行途中忽然胃口不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尽管它很少发生。  一个连看见食物模型都会流口水的姑娘,在过街时看见对面大屏幕里的牛排下锅嗞嗞冒肉汁的画面,走过的女孩身上残留着烧烤的气息,风吹过转角处烤红薯的味道……可是这些忽然都激发不了我任何欲望。  我唯一想吃的东西,居然是泡饭。  泡饭泡饭,不过就是拿水泡剩下来的米饭,讲究一点的在炉子上烧一烧,不讲究的直接用开水泡,谓之“淘饭”,在南京也叫
瑤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李商隐《瑶池》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韩愈《谁氏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黄景仁《别老母》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蒋士铨《岁暮到家》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王冕《墨萱图·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