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分工理论视域下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构建

来源 :职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ang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教融合的起源与本质是产教融合的基本理论问题,从马克思社会分工理论出发,通过跨学科文本分析,对社会分工、产业融合与产教融合之间关系进行逻辑梳理,探寻产教融合的逻辑起源与内涵本质。依据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社会分工无限深化的特征,指出社会分工是产教融合的逻辑起源,社会分工理论是产教融合的理论基础,产业融合发展是产教融合的实践基础,产教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延伸与拓展。从社会生产大系统的角度来探究产教融合,彰显出职业教育参与社会再分工的学科本质,思想、政策和制度是产教融合内涵本质的具体表现,以此形成产教融合的思想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从而构建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体系。
其他文献
被害人承诺与危险接受都是被害人自我决定权的体现,且两者在行为危险认知上具有一致性,但对危害结果的接受以及行为动机上,却表现出相反态度。在对危害结果的接受上,被害人承诺不仅要求被害人认识到行为的危险性,更要对具体结果的发生表示许可,而危险接受中的被害人最多认识到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但对于具体结果的发生一定是反对的。在行为动机上,被害人承诺是以牺牲法益的方式来实现利益交换,而危险接受则是在不牺牲个人利益
期刊
贵州本土作家冉正万的作品多聚焦于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平凡生命个体的书写。他用独特的视角审视黔北地区人们生活的百态,叙述着一个又一个关于"冉姓坝"人的故事。文章以选集《苍老的指甲和宵遁的猫》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人性善恶的自然性、人性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人性发展变化中的悲剧等方面出发,探析冉正万小说中人性的展现。对该作品中人性的剖析,既加深了对冉正万笔下黔北农村地区人性趋善趋恶的理解,也为分析研究贵州作
会议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工程建设向着高度和深度发展,这对工程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西南地区岩溶发育,仅靠钻探难以探清,高密度电法作为可以勘探整个探测范围内地层的电性异常体分布范围的方法,在岩溶区工程勘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实际勘察需求出发,正反演模拟验证高密度电法对岩溶的异常反映,并实际应用到该工程勘察中,进而解决工程勘察中的地质问题。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总结了部分岩溶在视电阻率剖面图上
会议
介绍云南天冶化工有限公司烧碱装置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升级改造。包括:电解槽防氯气倒串,延长螯合树脂塔再生周期,优化节能利用,氯压机自动控制等。改造后,减少岗位操作人员35人,实现高产稳产、减排降耗的目标。
期刊
<正> 《红楼梦影》是《红楼梦》问世以来的三十余种续书之一,1988年初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作为《红楼梦资料丛书·续书》整理出版。原书二十四回,扉页题“云槎外史新编”,又题“光绪丁丑校印,京都隆福寺路南聚珍堂书坊发兑”二十字。卷首有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西湖散人所撰《红楼梦影序》一篇,各回之下均有“西湖散人撰”五字。北大整理本即以此本为底本点校的。
期刊
报纸
空乘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民航运输服务的质量和航空旅客满意度。目前国内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不足导致培养的专业人员和航空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明显的脱节问题,本文旨在找寻高校企业协同育人机制下的校企合作路径,力求培养出专业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高超的拥有跨学科知识,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空乘专业人才。
期刊
有源高光谱成像(HSI)是一种采用人工光源获取样品光谱数据的无损测量方法,被广泛的用于食品安全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源HSI系统基于LED和卤素灯等人工光源进行高光谱成像,光照质量会不可避免的影响样品的高光谱图像数据。因此展开其光源系统的研究以提升照明均匀性、光照稳定性等可以为高质量的高光谱图像数据采集提供基础保证。本研究的目的是基于多波长LED展开用于有源HSI的低成本、照明稳定且均匀的光源系统研
学位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民办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民办教育进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一部分民办教育集团把握了机遇,快速实现了办学规模的扩大,规模扩大后则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教育和顺畅的发展途径,提高了民办教育的质量,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S教育集团以职业教育为根基,在深度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在早期就引入了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四
学位
河湟文化作为黄河文化的源头文化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文化在河湟大地孕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青海深入挖掘、提炼和创新河湟文化中蕴含的有益思想价值,推进文明探源和优秀民族文化研究,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兴业,充分发挥文化凝心聚力、育人铸魂的强大精神纽带作用,能够更好地用河湟文化中蕴含的有益思想价值和优秀文化养分滋养中华文化新的生命力,培育中华文化新的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凝聚力,持续增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