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茅洲河流域暗涵雨污分流改造实践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城市暗涵内排水口雨污混流严重的问题,以深圳市茅洲河流域某暗涵整治为例,从暗涵排口调查、排口分类及排口整治三个方向,介绍了暗涵雨污分流改造的实施方法,为水环境治理、暗涵整治等相关工程提供了设计思路和经验。
其他文献
在实验室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苏州河道水处理工艺,系统分析了磁絮凝工艺处理苏州河道水的四个影响因素(PAC投加量、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沉淀时间)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效应。并运用方差分析、回归模型方程分析、单因子效应分析以及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得出最佳工况为PAC投加量15 mg/L、PAM投加量0.58 mg/L、磁粉投加量2.7 mg/L、沉淀时间2.1 min,此时理论上浊度可达到0
山东省某市首座地表水厂设计总规模为6×10~4m~3/d,一期工程规模4×10~4m~3/d,采用预臭氧/机械混合/网格絮凝/斜管沉淀/主臭氧/活性炭滤池/砂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工艺,工艺流程长,用地紧张,且厂区被市政道路分隔,给工艺布置和人员通行带来困难。设计中采用集约化布置,将全部净水处理设施集中布置在综合净水间内,将排泥水处理设施集中布置在排泥水处理车间内,既满足了工艺处理要求,又节约了占地,
平凉市某污水处理厂原设计规模5.0×10~4m~3/d,采用传统A~2/O+深度处理工艺,本次扩建后规模达到8.5×10~4m~3/d。针对厂区用地紧张、进水总氮浓度高等问题,缺氧区采用生物转盘强化系统的脱氮性能,好氧区改造为限氧曝气区,并新建初沉池以确保出水指标达标。实际运行数据显示,在低温、低碳氮比条件下,出水水质可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
贵阳某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处理规模为300 t/d,采用"预处理+厌氧+MBR(两级硝化反硝化+超滤)+NF+RO"组合工艺处理渗滤液并回用。渗滤液处理站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标准,并直接回用为垃圾焚烧厂烟塔循环冷却水补水,实现了"全回用,零排放",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
本文基于收费公路行业的数据应用现状,分析了当下收费行业数据应用的痛点问题,并重点从路网综合调度指挥、运管一体化、ETC业务拓展、广告投放、出行服务五个方面,对收费数据的多维应用场景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采用微电解/芬顿/混凝沉淀/三效蒸发/EGSB/AO组合工艺处理丙硫菌唑农药废水,处理规模为150 m~3/d。该组合工艺对去除生物毒性、盐分,提高B/C比,降低有机物浓度效果明显。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当平均进水COD、TDS、TN和TP浓度分别为43 378、45 376、1 830和23.3 mg/L时,出水浓度分别降至367、2 523、37.0和0.6 mg/L
为解决再生水厂混凝沉淀—微滤工艺经验运行存在的问题,搭建中试系统以模拟实际运行工况,进行协同运行优化研究。在建立沉淀池出水浊度模型、浸没式连续微滤系统(CMF)跨膜压差增长模型和CMF反洗恢复率模型的基础上,以投药量和过滤周期为调控变量,建立了系统运行状态最佳和运行成本最低的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中试系统经验运行与模拟优化运行的对比试验、不同过滤周期连续运行试验(以考察不同过滤周期对反洗及膜污染的影
对城市生活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的调试及试运行中设备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各调试阶段的目的、步骤和要求,对在负荷调试及试运行中产生的设备故障包括选型、结构以及存在缺陷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法并用于实际整改。比较整改纠偏前后统计的运行数据,发现在烟气中的氮氧化物排放指标、锅炉炉顶温度、锅炉出口氧含量以及日处理量的数据有明显的改善,整改纠偏对项目的稳定运行和烟气达标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污泥脱水、输送及储存系统是污泥处理处置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宁某项目为例,介绍了污泥脱水工艺、进泥设备、加药系统及泥水分离阀的设计及优化建议;介绍了污泥输送螺旋、缓存料斗及料位检测的工程应用特点,提出一体化破拱装置,详述污泥输送泵及其故障处理方式;介绍了污泥储存系统的管道、入料口的设计要点,滑架破拱装置的设计优化及其液压系统热平衡分析等。该项目投入运营后,脱水污泥含水率降至80%,污泥的日输送量
为了研究纳滤膜在饮用水处理中的膜污染问题,中试以太湖水为原水,经过超滤预处理后,再进行纳滤,在超过运行通量22 L/(m~2·h)的条件下,纳滤膜污染迅速;采用EEM、SEM、ICP和LC-OCD等多种手段对膜污染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造成纳滤膜污染的无机物为Al、Si、Fe组成的化合物,有机物主要是生物聚合物、聚羧基类腐殖酸和不吸收UV的小分子质量中性有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