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明风尚 提升城市形象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澳门特区政府以“推进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定位为发展目标,由於澳门人多交通拥挤,公交巴士霸座、不让座现象屡见不鲜,显然当前社会需全面提高精神文明道德风尚。
其他文献
澳門特區政府隨著澳門的回歸應運而生,是按照“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原則成立的,是在經過了400多年的殖民統治後,首次由澳門本地人組成的管理自身事務的地方性公共權力與治理機構。不可否認的是,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特區政府的政府改革與行政建設取得了澳葡時代未曾有過的進步和提高。然而,“縱然如此,市民在認同特區政府施政持續改善的同時,卻並未降低對特區政府的要求”(婁勝華)。其中,特府的管治
期刊
高速公路“停車場”  9月30日早晨7時許,深圳機荷高速荷坳收費站往惠州、汕頭方向嚴重擁堵、車輛動彈不得,司機紛紛下車休息。  自行車王國—比利時  10月2日,比利時根特,一名女子將自行車停在火車站外。在比利時,成千上萬的人將自行車作為短途出行的首選工具。與荷蘭類似,比利時也被認為是自行車王國。  壯觀的星空  10月8日,山東省煙臺市,萬眾矚目的天龍流星雨爽約,但齊聚煙臺的多地天文愛好者卻沒有
期刊
從封閉保守到革新開放,從專制獨裁到憲政民主,在二十世紀後期全球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台灣社會的民主轉型無疑堪稱典範之一。它以政府主導、朝野互動、沒有出現大的社會動盪的平和方式,在可以預見的較短的時間裡實現了最為艱難的制度轉換,打破了困擾中國人近一個世紀的“民主魔咒”,使台灣社會從此邁上可持續繁榮、穩定的發展軌道,也為全球華人社區的民主化走向樹立了可資借鑒與效仿的標杆。一直以來,台灣的民主轉型就像阿里
期刊
十年前仙父在美見背後,家母便獨居在美國德州休士頓祖屋大宅中, 一天下來,頗感孤寂。我雖有一姐一妹在美國,但外嫁女未報親恩,不願與母共住。我兄弟三男因商務關係,分別在三藩市,休士頓和聖安東尼奧尼三座不同城市內謀生,也難遷回祖宅與媽共處。六年前家母返澳參加三妹女兒之婚禮活動後,一下子見到眾多港澳親友,遂多留數一月,以聚數十年情誼。那知經此一敘,家母重拾對澳門舊夢重溫,願意長居蓮城,畢竟這是她由1943
期刊
享有“澳門八景”之稱的旅遊名勝──龍環葡韻,因其獨有的南歐風情吸引著遊人紛至踏來,或為一睹真實而優美的葡萄牙建築之美,或為拍攝一輯終身難忘的結婚像集,或為尋覓一份心中所情有獨鍾的歐陸情愫,或為感受一年一度的龍環葡韻嘉年華……  若要追溯龍環葡韻在氹仔海島所走過的歷史痕跡,其名足以找到答案:“龍環”是氹仔島舊稱,而“葡韻”是指葡萄牙的風情,全名即氹仔葡萄牙風情之意。  所有的遊人,從十字公園或嘉模教
期刊
北京時間2012年10月11日19時(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11日13時),瑞典文學院古樸典雅的會議廳裏,擠滿了前來採訪的多國記者。瑞典文學院常任秘書彼得·恩隆德輕快地走進會議廳,並先後用瑞典語和英語宣佈了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為:莫言!他發表的授獎詞是:中國作家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話音剛落,會議廳裏便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12月10日,瑞典諾貝
期刊
2012年8月29日,澳门立法会举行全体会议,细则性通过了行政长官选举法和立法会选举法两个选举法的修订法案。这一被民间概括为“加二加二加一百”的修订案,已经万事俱备,只待行政长官签署并随後颁布,即可成为本地法律。至此,有关澳门政治制度发展的本地立法程序宣告基本完成。  成果不易值得珍惜  对於本澳政治生活中的这件大事,广大澳门市民,特别是关心政治事务和社会问题的人士作出了充分肯定的评价。此事之所以
期刊
浙江風箏大會  10月20日,來自全國各地的風箏愛好者齊聚浙江岱山縣鹿欄晴沙大沙灘,參加在這裡舉行的海島風箏大會。  杭州“鋼琴”階梯  10月9日,杭州武林廣場地下通道的樓梯被改造成一條會“彈鋼琴”的階梯,這段樓梯的臺階按照鋼琴鍵盤的次序排列,當有行人腳踏經過時,就會發出悅耳的鋼琴聲,令體驗的行人感受到別樣的樂趣。  蝸居的新房  9月23日,26歲的湖北小夥小張和24歲的貴州姑娘小潘在廣東江門
期刊
韓國總統候選人為國民洗腳  10月4日,韓國蔚山,總統候選人朴槿惠在“洗足”儀式上為一名女子洗腳,該活動旨在提高為國民服務的意識。  蒙古最後的“列寧”倒了  10月14日,蒙古首都烏蘭巴托市拆掉了城市街頭最後一尊列寧塑像。在過去長達數十年裡,列寧在蒙古被尊崇為偉大導師。  同志婚禮  10月2日,福建省最小的縣城,甯德柘榮發生一件轟動全城的事情,一對男性同志在這個小縣城裡舉行婚禮。當5輛電摩組成
期刊
在私人市场楼价高企,居民置业难的情况下,公屋,尤其是经济房屋的种种问题,受到居民的高度关注。随着万九公屋兴建计划进入倒数阶段,加上最近有多座经屋进行预售,根据不少居民的反映,其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有限的资源未能科学配置,甚至是错配;二是,相关的配套规划不完善,甚至是滞後;三是,公布的信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作为主管部门,有必要全面检讨,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