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的省治、县治及地方与中央关系——兼论孙中山民治基础的思想演变

来源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g_la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初期的“省治”与“县治”问题,不仅仅关涉地方自治的层级之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它还含有是以“省”还是以“县”为地方自治基本单位的争论,即时人对地方与中央分权的关系设定。而其时孙中山对地方自治基本单位的确认或后期变化,则始终都是将其置于有利于国家一统的地方与中央关系的格局来认识的。
其他文献
天时达T218,先科M1a
《摇曳的教堂》是一部具有现代意识的小说,在爱情、城市、历史、女性交织的多重声部下,作品展示了世纪末人们的普遍的生存心态。穿越颓废与死亡,姝娟发现了生命的秘密和价值
伊德把技术中介引进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意向性结构之中,提出他的以解释学关系为基础的现象学的技术解释学。伊德的解释学关系的意向性变式可以拓展为胡塞尔意义上的静态理论
莫洛亚认为传记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传记家选择传主是为了迎合他自己本性中的秘密需要。艾德尔认为莫洛亚的说法就是移情,而传记家要避免移情,应当对他的传主给予更多的同情。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