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彝族传统建筑中榫卯连接的应用

来源 :新生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以凉山州美姑县彝族传统建筑为例,分析讨论了彝族传统建筑中榫卯连接的方式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彝族传统建筑中榫卯连接的应用在彝族传统建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作出展望,对彝族传统建筑中榫卯连接的应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为保护和发展彝族传统建筑提供参考。
  【关键词】:凉山彝族 建筑 榫卯连接
  1 引言
  自公元前5000年左右,由榫和卯的巧妙设计和连接而形成的榫卯连接结构在我国古代的建筑中开始得以应用,并逐渐发展为木结构建筑中的工艺翘楚。彝族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典型传统建筑,如木结构建筑、土木结构建筑以及砖木结构建筑中的木结构中采用了大量的榫卯连接。文章以凉山州美姑县为例,探讨了现阶段彝族传统建筑中常见的砖木结构建筑中榫卯连接的形式和特点,分析了其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对榫卯连接在彝族传统建筑中的应用及其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希望能对彝族传统建筑的发展、保护、加固以及修复等提供参考。
  2 美姑彝族传统建筑中榫卯连接的特点
  在常见的美姑彝族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中,只有外墙采用了砖混结构,而屋架、门窗、门拱、屋檐以及柱子等部位均采用的是木结构,木结构的连接方式基本采用了榫卯连接。其中,屋架结构采用了榫卯结构中的拱架式和穿斗式。拱架式采用内部直通型的穿枋将中柱和左右柱架连接起来,形成水平方向“十”字形图形结构的纵向弧形支架,以起到支撑作用,这种结构有助于解决建筑空间跨度大以及层高较高的受力问题。穿斗式则利用锯子、斧头、电钻及刨子等工具,将符合要求的圆木和板材进行加工制作。根据檩条的数量立一排柱子,每根柱子上均架有一条檩,内墙面一排柱子之间布置了密密的穿枋,并构成一榀构架,而内墙与屋面的连接则利用了檩条和拉枋,使屋面的荷载通过柱子一层一层传递到地面。
  门拱通常采用转角拱、外檐拱和内檐拱,室内的内檐拱通过穿枋与室外的外檐拱相连。屋檐则由圆木柱、挑檐枋和横枋连接,其中,横枋与各挑檐枋相连接。建筑中的柱子,每根都是取自同一树干,而不是由不同树干连接而成。其中,檐柱通常设置在建筑的前后屋檐处,所以也称外柱,是建筑中相对较長的柱子。
  3 问题分析
  榫卯连接的灵活性、装饰性、可拆性、使用周期性以及发展性不言而喻,这使得榫卯连接方式对彝族传统建筑中木结构的应用及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相应地问题,限制了榫卯连接在彝族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彝族传统木结构建筑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木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开裂、蛀虫、腐蚀等情况,这对建筑物的稳定、安全以及耐久产生了严重威胁。
  (2)凉山彝区传统木工工匠屈指可数、学艺人数少、甚至没有、学艺周期长,这些因素均导致彝族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存在面临消亡的危机。
  (3)高质量彝族传统建筑中的木结构对木材质量要求较高,加上林木砍伐受一定限制,这使优良木材的获取变得困难
  (4)砖混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等高层建筑的修建满足了彝族居民对日常居住的基本需求,从而很少甚至不再自行修建传统木结构住房。
  (5)对于相对偏远的凉山老彝区,经济、交通、教育、信息以及技术等方面的水平相对落后,限制了现代化科学加工技术在彝族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的应用。
  4 展望
  榫卯连接的特点决定了榫卯结构稳定、抗震性高、拆装方便以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这使得榫卯连接成为彝族传统建筑中木结构的理想连接方式,与此同时,也是体现彝族传统文化特色形式之一。因此,尽可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使榫卯连接方式在彝族传统建筑中得以传承和延续,对发扬彝族传统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结合以上分析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彝族传统木工工艺人才的培养
  (2)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融入彝族传统建筑的设计和修建过程
  (3)将数控、自动化加工技术
  (4)将有效地防潮、防火及防虫等技术融入彝族传统建筑的设计和修建过程
  (5)将先进技术与彝族传统文化及宗教信仰有机结合,在尽可能保留完整民族特色的前提下,推进先进技术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薛坤.榫卯结构现代化转化的探索[J].家具.2009(06):60-61
  【2】 周铭奇.进退之间——试析榫卯结构内在思想对现代设计的启示[D].上海:东华大学,2016
  【3】 佟佳.中国古建筑榫卯结构在地震区运用的优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2(04):149-150
  【4】 阿牛木支.论凉山彝族民房建筑结构及其现代科学思想[J].凉山大学学报,2001,3:60-62
  【5】 李霞.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及应用前景[J].林产工业,2008,35(5):10-13
  作者简介:达则晓丽(1986—),女,彝族,四川省美姑县人,助教,工学硕士,单位:西昌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建筑材料。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我国在农业上也获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积极面对并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措施。本文通过给出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障碍及可能采取的措施做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业经济 障碍 措施  一、前言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占据这极为重要的地位,并且影响着农民的
期刊
【摘要】:群众文化工作担负着丰富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发展与弘扬传统艺术文化,培育有文化、有思想、守纪律的社会公民。群众文化工作具有广泛的社会教育属性,肩负着教化育人、传递知识的社会职责。群众文化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所以,作者重点从群众文化活动工作人员的立场,探讨群众文化活动中工作人员需要具有的素质,和后勤、安全保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 后勤
期刊
【摘要】: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培育和饯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道德支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保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个全面” 地位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
期刊
【摘要】:随着深化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工会工作也在新时期内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和标准,尤其突出了它所具有的维权职能,旨在更好的维护职工权益,凝聚职工力量,确保企业的和谐和稳定,同时新工会法也明确的提出了工会工作在企业管理和运营中还需要行使建设、参与和教育职能,以便更好地结合企业实际来开展工作、提出建议,协助企业完成经济任务,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工会工作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存在着制度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秘书的地位亦水涨船高,写作能力的高低是秘书工作水准的重要衡量指标,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文化水平以及个人修养的不断累积,不单单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展现更是其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的综合素质。本文致力于从夯实基础、增加积累、调整心态等方面提出参考性的建议以期对提升企业秘书写作能力有所助益。  【关键词】:新时期 企业秘书 写作能力 提升对策  1引言  伴随着市
期刊
【摘要】:在经济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之下,在单位内开展有效的政工人文关怀工作,有助于改善职工心态,提升工作积极性。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形势下工会政工工作中引入人文关怀的意义,并且提出一系列有效对策来加强工会政工人文关怀工作的开展,希望工会政工能够发挥自身效用,促进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会政工工作 人文关怀 绩效考核制度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深化改革,事业单位职工面对经济变化形势以及多
期刊
【摘要】:国内关于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实践发展起步较晚,并且一般常见于大学校园内部,内容主题集中在人际关系教育、自信心培育以及减少网络依赖等方面。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个别心理辅导所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价值观多元化发展的当前,学生的心理问题剧增,但是专业性的心理学教育者又比较欠缺,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就得以彰显。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 学习动机 干预策略  我国的团体心理
期刊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愈发受到重视。在新时期下,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为石油企业发展期间的坚固基石,也为一项关键点。所以,对石油企业来说,务必要重视开展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自身思想建设,切实完善自身修养,提高自身党政觉悟,从而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使新时期石油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内涵能够得到体现。  【关键词】:新时期 石油企业 党建思想
期刊
【摘要】: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一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四是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新时期 思想政治工作 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期刊
Abstract:The lexical densit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helps us to understand the formality of English written texts. This paper has made a study about the introductions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paper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