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一个关于课改的隐喻

来源 :基础教育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威廉·派纳(William F.Pinar)曾提出课程“概念重建”,并以宣言的形式来推进“概念重建”用日本学者佐藤学的话来说,就是“再定义”。我们以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一个“概念重建”抑或“再定义”的过程。需要澄清的是,“概念重建”、“再定义”决不只是“话语”的变化,而是内在地包含着实践的变化。佐藤学说:“我把‘课程研究'视为这样一种探究:作为话语实践之构成、反思、审议教育的探究。即使是话语,也是用话语去‘构成实践',是一种‘话语性实践'”对此,我们深表赞同。
其他文献
无论是卫星制造发射还是卫星应用都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在国际上关于这些领域的投资、收购、兼并经常发生,不知道什么原因国内在这方面却一直不见动静,特别是在卫星应用行业.“小企
2008年注定是中国人难忘的一年。
作为当今高科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应用与科技国防,社会经济发展、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尽管卫星应用开始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没有进入千家万户,
2008年7月1日欧空局(ESA)正式通过其网站发布了系统部署阶段(FOC)的初步招标文件(RFI)。其内容包括总体招标流程、采购及评标原则、总体招标计划和6个顶层任务包及其需求、任务描述
由于宽带和数字音视频技术、多媒体应用、多样化服务、个性化需求的推动,电视无疑成为国内信息服务行业的一个闪耀明星。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也是中国航天最值得纪念的一年。6月,中星9号成功发射,拉开我国卫星电视直播新时代;7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召开第四次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构建航天科技
一年一度的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于10月21—23日在北京如期举行。从1999到2008,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伴随着中国卫星应用产业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历程。
人类最伟大的地方莫过于它具有无穷的探索、发现、创造的欲望和能力。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乘小鹰号月球着陆器成功登上月球表面,以他个人的一小步,为人类迈出划时代的一大
从2001年试刊到2004年8月正式获得刊号,《卫星与网络》杂志在稳步发展的道路上前行至今,已经整整出版了100期!当编辑部提醒我这个时间时,忽然感受到日子过得好快啊!就像自己
开拓新市场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一般电信市场主要有企业和消费者两大块组成,卫星通信市场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