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浅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而且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因而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为了上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几年来,我们深入学习现代教学论思想,钻研各种教学方法,结合我们自己 的教学实践,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与试验。在此过程中,我们力求博采众长,广泛汲取营养,坚持实践第一 的观点,边试验,边改进,边筛选,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要求,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学生为主,以发展为本,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学中先应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以老师为辅,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实际中有些做法却和这种想法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所以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种现象体现的是虚假的主体性或肤浅的主体性。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表面上热热闹闹,而根本没有思考问题,因为只有默读才能真正思考问题,这种主体的实质就是假的--根本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或者由于老师提的问题太浅,学生根本无需过多思考,只好装模作样地读课文,实际上学生只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表面徘徊,根本没有语言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提高,那这种主体就是肤浅的。另一种现象体现的是脆弱的主体性。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氛围,采用奖罚的方法(如小红花、罚站或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小手如林,跃跃欲试,想一想,学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的和谐热闹并不是来自于知识本身的兴趣,而是在教师奖罚下所获得的一种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既然是暂时,就不具有长期性,最终肯定会夭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自主、合作、主动、互动。比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教师首先从学生出发,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概括梯形的定义,学生由于思维不严密,这样概括: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显然,这个定义不准确,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其他同学,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仍然不严密,教师这时巧妙引导,发挥了主导作用,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梯形,为什么?”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发现,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较,一方面弄清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同时又明确了梯形定义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和四边形)为判定梯形做好了铺垫。
  显然这一环节的设计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种主体性的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
  三、课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 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 和方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 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法。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 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五、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数学记忆效果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我在教学中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学完计量单位后,可以把学过的所有内容归纳为五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和容积单位;重量单位;时间单位。前四类包括公、市制和换算,第五类包括世纪、年、月、日、分、秒及其进率。这样归类,能够把纷纭复杂的事物系统化、条理化,易于记忆。
  (二)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识记分数乘、除法法则,就可编出这样四句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三)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各种面积公式,其中长方形面积公式是最基本的,其他图形的面积公式都可以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中推导出来。学生理解了推导的过程和关系,就容易记住各种图形的面积公式了。
  (四)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识记公制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现单位的化法和聚法。化法和聚法是互逆联系,即高级单位的数值×进率:低级单位的数值,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掌握了这两条规律,化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上好数学课,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丰富多采的创新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到达教学的目的。
其他文献
波利亚提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就是意味着要去寻找适当的行动,以达到一个可见而不立即可及的目标。 提问是教师每节课都使用的教学方式,问题串就是设计一组问题或在一个问题下的追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学数学”,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构建高质量的问题串,不仅需要教师对教材非常熟悉,更需要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设置一些利于学生质疑和升华的问题。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造高效课堂的重
期刊
【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新的教学科目,与语数外等科目相比,学生没有太多的知识基础,学习起来会感到一定的困难,但是实际上物理科目与小学时期的《自然》科目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教师多引导、多思考、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信也会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从初中物理新标准来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用规律的自然科学,必须从以下几点来考虑才能完成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字】初中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HLP)痰瘀辨证特点及与胰岛抵抗(IR)的关系, 初步阐明养心通片调节高脂血症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结论:高脂血症痰瘀症与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胰岛素抵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良好的课堂环境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和前提的。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使学生得到足够的表现自己思想和
期刊
目的: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的主要病理特征,其病因较为复杂,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癌变颇高.导师姜惠中教授通过长期的妇科临床实践,以祖国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药学研
【摘要】心理学和教学实践都表明,就大多数学生而言,其智力因素相差并无悬殊,而导致学生学习成绩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而非智力因素中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诸多因素中,兴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学习兴趣 实验 学
中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或者是综合试题,不少考生遇到此问题时,很难找出正确答案或答案不完整,经本人总结归纳,有以下几种形式,仅供参考。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
[摘要]从培养“说”的能力、培养“听”的能力、培养“评价”能力三方面,提出农村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农村小学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我们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农村孩子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信息闭塞,交往相对受到限制,普遍表现比城镇孩子羞涩怯懦,面对老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表现出面碘不安的神情,有的羞红的脸直烧耳根,不敢正视对方,不敢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有的不知道
期刊
摘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而有效提问的关键是在于课堂问题的优化合理的设计。但是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样的现象,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政治课堂 有效问题设计 趣 巧 悬 精  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