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不急于去成为主流

来源 :优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玉不愛听别人称自己美女,她说,女人的可爱更真实。她从来不拍那些大红大紫的东西,只是本能地在关注那些生活在当下、最真实可能也是最卑微的那些人和故事。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纪录片导演,李玉不是没走过弯路,可对于一个有担当且有智慧的女导演而言,她的电影之梦才刚刚起航。
  38岁的李玉,扎着马尾,穿着牛仔裤。她的办公桌整齐、干净,除了一台电脑,几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敞开的办公区域里,挂着李玉电影作品的海报。?虽然长着一张温婉的脸,但她其实是个爆脾气。制片人方励和她合作了几部电影,他认为李玉“是一个有暴力倾向的导演”。
  拍摄《观音山》时,由于影片题材比较内地化,台湾演员陈柏霖入戏比较慢。有一场戏里,陈柏霖要半夜爬起来看范冰冰临走前发给他的短信,他的状态很游离,好几遍都没过,加上摄影师的状态也有问题,当天的气氛很紧张。李玉不断地来回说着戏,说着说着,就把手机摔在了地上。
  钉子户那场围观戏,几百个群众演员都是整整齐齐,排着队上去。李玉一看这阵势,嗓子眼就开始冒火,冲着副导演喊:“你没有观察过生活吗?这是围观吗?什么叫围观?这不是军队吗?”
  范冰冰在拍《苹果》时就说过:“李玉是一匹野马。”李玉自认为自己性格像男孩子,内心野,脾气又直又火暴。当初拍《红颜》的时候,剪辑是一个德国人。讨论剪辑方案时,她一着急,一脚就把茶几踹碎了。
  这个女导演的运气并不太好,她的每一部电影都在和人较劲,需要斗智斗勇。2001年,她的处女电影《今年夏天》被称为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女同性恋影片。此后的李玉一直在努力拍摄“地上电影”——《红颜》为了在内地公开放映,彻底改掉了获得奖金的原剧本;范冰冰主演的《苹果》在删了不少戏之后才通过审查,公映两周后又被突然叫停,制片人方励为此还受到处罚,3年不能参与制作电影。
  “那时候肯定没有人相信,我不是为了名利,就拼命往上扑。方励有难,我不能扔下他去跟别人合作,我们要有难同当,和他站在一起,”李玉说。当时,她停了手上正准备开机的戏,也跟着等了3年。
  李玉最早是拍纪录片的,这一点在她的影视作品中很容易看出来,她对现实的敏锐和关注非常明显。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李玉影响最大的导演是北野武,原因也很简单:“痛快,可以一拳头下去解决很多问题……虽然这都是梦想。”
  用极致的方式探讨心理问题
  继电影《观音山》以近8000万的票房创造了文艺片的票房神话后,2012年9月29日,李玉又携其首部商业电影《二次曝光》归来。《二次曝光》讲述的是一对青年恋人青梅竹马,相依为命,却因种种意外而各奔天涯,最终随着两桩疑点重重的杀人案件真相大白而重新走在了一起。
  这部号称剧本“零漏洞”的电影,由李玉及制片人方励联合编剧,投资5000万,聘请了知名国际音乐人和摄影师参与创作,历时3个多月,跑遍全国7个省共14个地方,用了9种拍摄方式,包括高难度的航拍和水下拍摄。从创作到发行,这是一次立体的商业化尝试。
  然而李玉并不想为这部片子的类型下定义,她并不甘心去拍一个纯粹的、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类型片。在她眼里,没有文艺片与商业片之分,只有好电影与坏电影之分。不管包装多商业,题材永远都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而选择的唯一标准,就是要表达社会现实。“这个时代有这么多戏剧化的东西,如果我不去表达,就太可惜了。”
  电影的前两部分充斥着悬疑、幻觉元素,在制片方看来,这只是用来“与观众做交易”的部分:用闺蜜、小三儿、谋杀等吊人胃口的情节尽可能为电影赢得更多的观众。而真正的伏笔在于后面,也就是宋其(范冰冰饰)父亲的故事,以及20世纪90年代发生在宋其家的变故。用个人成长经历中的心理伤害指向大的社会背景,这也是李玉最擅长表现的东西。
  在这部影片,李玉继续她一贯的创作思路——“用极致的故事,揭示普遍的人性”。脏乱的工棚、灰蒙蒙的矿场,“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制片人方励说。而爱和伤害,成长环境带来的疼痛,这才是李玉着意表达的主题。
  “拍《二次曝光》,就是想用一个极致的方式,探讨我们的心理问题。”李玉说。
  对现实的关照
  《二次曝光》做后期的时候,负责配乐的英国同事跟李玉讲了一件事:前段时间,他在街头跟人打了一架,事后非常恐慌,因为他从17岁以后就再没跟人打过架。猝不及防发生的这起冲突,让他意识到问题有些严重:我怎么有了暴力倾向?是我的生活出了问题,还是我自己?他第一时间去看了心理医生。
  而影片筹备期间发生的另一件事在李玉心头,却又产生了另一番滋味。剧组同事联系拍摄所需的医院时,碰巧遇到了自己的熟人。等在心理医生门外候诊区的朋友十分紧张,不停地解释“我已经康复,只是过来拿点儿药”。
  东西方社会面对心理建设的不同态度,令李玉十分感慨。“在今天的中国,大家都只关心如何成为比尔·盖茨,如何让自己从外部看起来没有缺憾,这就是为什么杜拉拉这样的故事会畅销。另一方面我们处在一个压力巨大的时代,心怀很深的挫败感,却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
  “我们经常在朋友的倾诉中听到他们说‘我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自我的迷失。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们就开始迷失。所以今天的90后,实际上是在偿还父辈欠下的债。”
  在李玉看来,从纪录片到电影,从《今年夏天》到如今的《二次曝光》,尽管形式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现实的关照,对人和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都有一个关照。
  在拍摄电影时,李玉一直坚持自由做电影的状态,让演员自由地发挥。她习惯让演员先在一起磨出了火花再拍,不给明确的信息。演员甚至不知道从何开始亦不知到何处结束,一个镜头无数次NG。而且李玉经常要求演员们将过去的表演经验清零,从自然人做起,只要发现有一点儿脱离生活的表演痕迹,她会毫不留情面的立刻叫停。这样的高强度反复拍摄,让演员叫苦不迭。
  成长与创痛的基因   李玉覺得针对射手座的描述挺吻合自己——极端自由,不受束缚,从不喜欢规划,她的人生也大抵如此。
  李玉的影像生涯始于电视台,她中学时代就开始在电视台客串主持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在家乡山东济南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在外人看来很体面的工作——新闻中心主播。
  但对于从青春期就沉迷于摇滚和哲学经典、文学名著的李玉来说,这份刻板教条的工作既不浪漫也无美感。“人活着很大的一个乐趣,就是对未知世界的憧憬。但我在那里,差不多能看到自己80岁的样子……就这样播下去,然后做个小领导,副主任、主任,直到退休。”
  一次,李玉在《东方时空》的《生活空间》栏目看到一个片子,讲的是一位洗厕所的女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比起自己每天播报的那些大同小异的各级领导人活动,李玉觉得这个小片子“生动极了”。她鼓起勇气给《东方时空》制片人陈虻打了电话。“我们不是什么人都收,你先拍个片寄过来看看吧。”陈虻答复她。
  第一次拍摄就在挑战中茫然无措地开始了。李玉将镜头对准了济南的一个地方剧团。那一年,全国都在学习山东籍援藏干部孔繁森,以他为名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大小演员使出各种办法,就为了能够出演主角孔繁森。大势之下,一位丑角演员也不得不加入其中,努力为自己争取一次机会,他就是李玉这个片子的主人公。
  这部名为《丑角》的纪录片,成为李玉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部影像作品,虽然有各种硬伤,但凭借它,李玉如愿以偿地加盟了《东方时空》。那一年,她还不到24岁。
  北漂数月之后,李玉一直没有打开局面,后来朋友介绍她拍摄济南一位跟歹徒斗智斗勇的刑警。“那时候很多人喜欢拍英雄,但对于我来说,太主旋律了。”到了济南之后,李玉第一站没有来到这位警察所在的单位,而是去了他的家里。
  一进门,刑警的女儿跑过来问:“我是叫你姐姐还是阿姨啊?”刑警的妻子连忙赶过来说:“你别理她,她特别不懂事。”李玉一下被眼前极有意思的家庭关系给吸引了,她改了主意,提出就拍他们家。刑警妻子马上反对,“这哪儿能上电视啊?”一个星期以后,对方终于开始忽略摄像机的存在,拍摄开始正常。
  这就是李玉进入《东方时空》的第一部片子《姐姐》。片中的高潮段落发生在一次饭间。刑警的两个孩子是剖腹产的孪生姐弟,在饭桌上姐弟俩发生争执后,妈妈说了无数次的那句“你是姐姐”点燃了小女孩儿爆发的导火索:“凭什么总是要我让着他?是我要做姐姐的吗?”在她心中,自己和弟弟都不是正常分娩,所以这个“姐姐”的名分,完全是大人人为造成的。
  全片充满了刑警女儿对“姐姐”这种身份的极力抗拒。她喜欢学舞蹈,但弟弟要学象棋,妈妈为了让弟弟有个人可以陪练,于是逼着姐姐放弃舞蹈,也学了象棋。
  成长、创伤、疼痛、渴望爱,从《姐姐》到《二次曝光》,这些关键词一直都是李玉作品里挥之不去的心理基因。
  “让观众看到完整的故事”
  “摄影机应该像墙上的苍蝇,不被人注意,从而真实地记录现实。”美国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曼曾经这样阐述自己的拍摄主张。他说,“《姐姐》这个片子,就是‘墙上的苍蝇’最好的例子,也是我想达到的一种境界。”
  随着收视率对纪录片栏目造成的压力增大,“墙上的苍蝇”也越来越难以像从前那样静观其变。为了继续拍自己想拍的故事,李玉在2000年选择了电影。
  跟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一样,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打骂是她脑海中最不堪的成长记忆。李玉比自己的姐姐要敏感,年少时躲在门后面偷偷地哭过之后,她会不停地琢磨男人和女人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听烂了男欢女爱的离散聚合,她想用电影关注女人和女人之间的情感,这就是处女作《今年夏天》。
  筹拍《今年夏天》时,李玉25 岁。她和投资人去谈,投资人很暧昧地说:“过几天跟我们打高尔夫去吧!”“可是25 岁的时候,我就是一头小倔牛,一头冲上去把你撞倒也不会做那样的事情。我想还是算了吧!”李玉回忆当年情景时说。
  后来她卖了北京的房子,借了朋友一些钱,凑了40万元的拍摄经费,拍起了处女作。
  李玉在后来的回忆文字里这样写道:我想表达的是女人真正的痛苦和无助。在主角小群的眼里,社会就像一堵墙,她的愿望和欲求都被这堵墙隔着,她的沉默给她带来的是更多的痛苦和压力。
  因为压根不知道在中国拍电影需要报备和审查,这部处女作成为一部非法拍摄的地下电影。
  因为题材和尺度屡次挑战审查禁忌,李玉这个让有些部门稍感头疼的名字,一直在扮演着中国电影的非主流。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李玉也开始反思:《脱轨》剧本被毙之后,虽然通过《观音山》改头换面重新面世,但毕竟打了太大的折扣。如果要继续在这个环境下拍电影,恐怕要做一些聪明的改变了。“在中国拍电影,不是要挎着冲锋枪去冲,绕远一点儿,还是能过去的。”
  令她欣慰的是,《二次曝光》轻松过审,全片只有一句范冰冰的台词被要求改掉。幻觉元素的应用,让审查省了不少麻烦。这次是她主动寻求改变,“我甚至不想再听到‘删节版’这样的词。”既然选择拍中国的社会现实,就要想办法让观众看到完整的故事。“在审查允许的环境下,说自己想说的话,其实也可以实现。”
  “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李玉一直很喜欢王安忆的一句话:不要急于适应社会,先适应你自己。“大家现在都在说奋斗,我觉得奋斗是一个尤其需要谨慎的词。在这种跟随大家的奋斗中,很多人都找不到自己了。”
  她一直很感谢从前的制片人陈虻。拍完《今年夏天》之后,不名一文的她又回到《东方时空》,吃大食堂,还经常接一些栏目的选题拍摄还债,才挺过了最艰难的那个阶段。“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是英年早逝的陈虻生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它让很多行路之人在倦怠之际重新充满能量,也包括李玉。
  “每次想到他,我都会不断想起我当初为什么来北京。我很庆幸没有在这些年变成另外一个迷失的人,否则我会在漩涡里越陷越深。我的合作者经常问我,你为什么总要这么清醒,总要做点儿深刻的不一样的,因为我永远记得我想做的事。太多的人害怕自己被主流抛弃,我想说不要急于去做主流。我相信不管我做一个怎样的电影,哪怕它再商业,总有我的东西在。”
  (据《南方人物周刊》《外滩画报》、网易娱乐相关资料整理)
其他文献
“谈谈你自己。”这是面试时最常听到的问题,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这个问题模糊而宽泛,该怎么回答?  在我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10个令人难忘的答案之前,先来看看这个问题背后的两大玄机:第一,面试官不太在乎你的答案,更在乎你回答问题时的自信、热情和激情;第二,你最大的错误是停顿不当和结结巴巴,那样会显得你没有自信,缺乏自我意识。  下次听到“请谈谈你自己”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这些思路试一试:  1.“我无法
期刊
刘亦菲仿佛天生为镜头而生,不艳丽却美得透彻,15岁一出现在镜头前就成为人人皆知的“神仙姐姐”。每个人都津津乐道于她的漂亮和身世,还有那用不完的好运和谜一样的感情世界,却仿佛忘记了她在作品中的存在。2012年,背朝过往的单纯形象,刘亦菲开始挑战自我。  “娱乐永远伴随着八卦,微笑本身也是一种态度”  自从15岁被张纪中“惊为天人”后,刘亦菲的名字便在圈内风生水起。但娱乐圈自有它的规则,在享受成名带来
期刊
小A是她们中最精打细算的女孩儿,甚至有些出格。众人聚餐,她最后一个放筷,一样的AA制,她吃得最多。单位里发洗发水沐浴液,听都没听过的品牌。娇贵的女孩儿嫌弃地扔到桌下,她笑意盈盈地问:“你的还要吗?”收罗成一箱一箱,送给郊区的亲戚。  可她偏偏找了一个长相家世收入前景都属中上的老公,最令人称奇的,那男人分外听话,人前人后,她都是占有先机的那一个。  女人们在一起盘点各家的小九九,说到小A时总有困惑:
期刊
越来越多的人,随时随地就能拿出手机搜索自己想要的信息,你的“搜商”是不是也该刷新升级了?  测试  你有多依赖“搜索”  以下问题,凡回答“是”的,请加1分,回答“否”的,不加分。  1. 当你在写一个报告,需要确认一个知识点时,你是否会打开搜索引擎寻找答案?  2. 当你不知道去哪吃饭时,会用手机上的应用程序来看看周围有什么吃的吗?  3. 当你找不到路时,会掏出手机来搜一下地图吗?  4. 如
期刊
好朋友從加拿大读完书回到深圳工作,等到大女儿该升初中了,决定带着两个孩子移民加拿大。这次他们是做了长远打算,因此卖了深圳的房子,在加拿大买了一栋她口中的“Dream House”。确实,深圳市区的一间公寓,价格和多伦多的一栋住宅相差不多,甚至更昂贵一些。我笑她也算是一个既得利益者,尝到了中国房地产价格疯狂上升的好处,要不然,工薪阶层移民、定居、买房,会是件很吃力的事情。  朋友女儿期待在加拿大读两
期刊
我教的第一届学生聚会,邀我去参加。宴会开始不久,大家的关注点就聚焦到了一个叫菲菲的女生身上。上中学的时候,菲菲还是一朵含苞的花,没看出有多耀眼;这会儿的她,却活脱脱出落成了一个翩若惊鸿的美人。身着华丽的裙子,一走路荡起一片涟漪。  “老师,您知道吗?人家菲菲改名了,叫白富美!”“老师,您信不信,人家菲菲有差不多1000条裙子呢!”  我知道,除了姿容的本钱外,菲菲工作干得也不错,颇得上司器重;菲菲
期刊
活到现在,你感觉人生的路走了多少呢?  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的话,我不妨换个角度重新问一次。如果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那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正活在几点钟?是温暖和煦的清晨还是烈日当头的正午?  我们不妨拿出计算器计算一下。假设你大学毕业时是24岁,又假如人的平均寿命是80岁,那么24岁相当于几点呢?没错,是早上7点12分。此时此刻,很多人才刚刚起床,为崭新的一天做准备,有些人
期刊
我有个朋友,本来是个亲切和善的人,说话慢条斯理,可最近一年多来,她整个人变了,变得很焦躁,说话急吼吼的,一点儿耐心也没有。我问她到底遭遇了什么天灾人祸,她长叹一声,把手机一晃:“还不是因為它。”  “乔布斯?”  “什么呀,我是说微博!”  她一年半前顺应潮流开了个微博,玩得如鱼得水,尤其是装了手机客户端以后,更是乐此不疲。从此她告别了从容的人生:从前等车时她会欣赏一下路过姑娘的裙子,现在只是捧着
期刊
心理专家表示,后备箱和性格存在一定的联系。你选择的后备箱越大,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你的欲望与梦想就越大。这个私密的空间足够打造成你的第二个家,你的后备箱代表你是哪种女人,哪种Style又会让你更加舒适?  把自己宠成公主VS后宫型后备箱  做自己的公主,当然需要一个移动的全能后宫,来满足你对自己的宠爱。  收纳箱:看起来不起眼的收纳箱,如果合理利用完全可以变成小叮当的百宝箱,可以放几双美美的鞋以应付不
期刊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晚7点,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彼得·恩格伦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从一个普通农民一步步攀登到文学顶峰,这一路走来经历了几多艰辛与曲折,莫言用几十个春秋写就了一部男人的奋斗史。  得了“全世界才一个”的奖  家里电话响起的时候,妻子杜芹兰看了看表,18点半刚过,天已经全黑了。西葫芦馅的饺子刚下锅,还没端上饭桌。今天是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的日子,莫言最爱吃饺子,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