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鱼

来源 :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跳跳鱼从泥洞里伸出头来。
  浅滩上,坑坑洼洼的地方都填满了海水,亮晶晶的,在阳光的照射下,像一面面闪亮的小镜子。滩涂上唯一的植物是矮矮的红树林,水洗过一般,树干红得耀眼,树叶绿得醒目。
  跳跳鱼觉得这真是一种了不起的树。如果别的植物泡在盐水里,早就成腌咸菜了,而红树生活在海边的浅滩上,潮来潮往,郁郁葱葱。要是水里的盐分真的太高,红树实在吸收不了,便从树叶的盐腺孔中把盐分排泄出来。海风一吹,树叶上就淅淅沥沥地往下掉盐粒儿。
  就像自己,原本是在水里的鱼,如果没有出奇制胜的绝招,怎能生活在陆地上。
  那是太久以前的事了。大约是三亿六千万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吧,也许地球不喜欢到处只有大海,太单调了,便开始造山,许多地区的地壳慢慢从海底升起,变成了陆地。这下,可苦了海里的鱼类。他们被抛到了陆地上,既没有可以行走的脚,也没有能呼吸的肺,真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泥盆纪大灭绝,海洋生物遭到了灭顶之灾。
  早先生活在海里的跳跳鱼家族,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个别身体极强健的,忍受着干涸和缺氧的折磨,不甘心种族的灭绝,鳍和尾巴一齐用劲,从浅滩上的一个水洼跳到另一个水洼,与命运作最后的抗争。为了适应新环境,他们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体结构,并把这种变化遗传给了自己的后代。
  眼睛从头部的两侧,挪到了头顶上,像两个高悬的小灯笼,水陆两用。在水里,能看清浑浊泥水里的物体:到了岸上,又能适应空气光线的折射,辨认沙砾、沟壑里的食物。可是,眼睛经常暴露在炎热的阳光下,很容易干燥。没事,他们在眼窝里准备了储水袋,随时可以把眼球拉进眼窝,保持湿润:腹鳍发展出了强有力的肌肉,像两条小短腿,在陆地上匍匐时,把圆筒般的身体向前拉:胸鳍的顶端,还进化出了吸盘,遇到石块、枝条,可以把身体吸附在上面。涨潮时,他们在海水里随波逐流,自由自在:落潮时,他们又在浅滩上蹦蹦跳跳地找食吃。
  所以,他才叫跳跳鱼呀。
  环境不会来适应你,你得去适应环境,这是跳跳鱼的祖传家训。
  跳跳鱼又一次爬出洞口,张开大嘴,把从洞里挖出的泥浆从围墙上倒下去,堆成了塔楼。趁着落潮,他得赶紧清理水洞。潮水带进了大量泥沙,把水洞的底部全堵塞了,必须把泥沙清除掉,让水洞保持在海平面以下,洞里才能始终有水。跳跳鱼的祖先多聪明,浅滩上的水洼很容易蒸发,就动脑筋在浅滩下挖了个游泳池般的地下水房,既可以躲避敌害,又能防止太阳的暴晒,安全舒适。
  今后,还要在水洞里结婚生子呢,跳跳鱼乐滋滋地想。
  但,新娘在哪里呢?
  跳跳鱼姑娘乐得差点儿笑出声来。
  太滑稽了!
  一群鱼小伙儿在滩涂上卖力地舞蹈,浑身沾满了泥巴,如同穿了件迷彩服。有的拼命往嘴里和鳃问充气,让头部膨胀成一个气球:有的把脊背弯成拱形,竖起背鳍,扭动着身体大跳街舞:也有的别出心裁,把身体的颜色变成浅棕色,与黑黝黝的泥土形成明显反差。
  跳街舞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停一会儿,鱼姑娘一旦反应冷淡,他便立刻换个地方,再向别的姑娘大献殷勤。
  朝三暮四的爱情,跳跳鱼姑娘不喜欢。
  气球头时时警惕着竞争者的出现,只要别的鱼小伙儿稍微靠近,他就竖起背鳍,张圆了大嘴,摆出一副决斗的架势。
  没有宽阔的胸襟,跳跳鱼姑娘也不喜欢。
  只有一位特殊的小伙儿,既不跳舞也不表演,而是不停地在自己的洞口钻进钻出,邀请姑娘去参观他新造的水房。
  跳跳鱼姑娘很好奇,接受了邀请。
  鱼小伙儿的地下水房,就在红树林的旁边。
  周围水源丰富,一望无际的硅藻草原一直延伸到海边。色彩繁多、形状各异的单细胞硅藻植物,正在勤奋地工作着。它们吸收了太阳的能量,分解细胞中的水分,产生了糖和淀粉,再和细胞吸收的氮、硫等物质化合,形成蛋白质和脂肪。
  这是跳跳鱼姑娘最爱吃的食物。有淡蓝色的星星藻,也有紫色的灯笼藻,最可爱的是浅灰色的贝壳藻,伸出几条细丝,轻轻地摇晃着。她忍不住跳过去,张口就要吃。
  不好,含在嘴里的海水全部流出来了!
  原来,跳跳鱼之所以能生活在陆地上,靠的就是这一口海水。
  无论身体有了怎样的改变,跳跳鱼仍然是用鳃呼吸的鱼。鱼只能呼吸溶解在水里的氧气,没有水,就会窒息。于是,祖先发明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吸一口海水含在嘴里,就像背了一个氧气罐,走到哪里,都能呼吸水里的氧气。只是,不能张嘴哟。
  美味佳肴,让跳跳鱼姑娘完全忘记了呼吸的规则。
  于是,她赶快跳进路旁小渠,满满地吸上一口。
  跳跳鱼小伙儿也跟着跳了进去,在水渠里打了个滚儿,让身体沾满了水珠。和两栖动物青蛙很像,跳跳鱼也需要皮肤的帮助,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皮肤保持湿润,空气里的氧才能和皮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交换。晒了这么长时间的太阳,小伙儿必须给他的皮肤补充水分了。
  小伙儿家的附近,还有许多别的水洞,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村落。生存的需要,让跳跳鱼变成了群居动物。毕竟,跳跳鱼是世界上唯一一种生活在陆地上的鱼类,聚集在一起,才能相互帮助,共同发展。不过,鱼多了,难免争执。所以,水洞与水洞之间,都保持着适当的距离。
  小伙儿在水房的上面,加建了一座高高的塔楼,十分显眼。那是他用清理出来的泥浆堆积而成的。鱼姑娘不太知道这塔楼的作用,但至少可以遮阳避风吧。
  顺着塔楼进入了水房。哇,清水荡漾,好大的客厅!
  这是个Y形建筑,共有0.6米深,一条通道连接着两个出口,可以畅通水流和空气。稍高的是大门,稍低的是旁门,以后的婴儿室就设在那里。
  跳跳鱼姑娘的皮肤滑过湿润的墙壁,舒服极了。想到今后自己的孩子将贴附在这面泥墙上发育长大,姑娘的脸红了。
  洞里有点儿缺氧吧?鱼小伙儿关心地问。这的确是地下水房的不足之处。因为水不多,含氧量也有限。所以,主人经常要到地面取来空气中的氧气,注入水中。   我去取氧,小伙儿自告奋勇。他纵身一跃,出了洞穴,包了满满一嘴空气后,重新回到水洞里。
  嘴里含着空气的跳跳鱼,像打足了气的皮球,漂浮在洞穴的水面上。他必须用两个胸鳍同时奋力划水,才能潜入水中,把空气慢慢放进去。放完了嘴里的空气,他含了一口海水,又纵身一跃,出了洞穴。
  真是个勤劳的小伙儿,姑娘很感动。她也学着样,一前一后地跳出洞穴,到地面取氧。
  咚咚咚!咚咚咚!
  地下水房震动起来,水波摇晃。
  鱼姑娘惊慌失措,不知该怎么办。
  鱼小伙儿却镇定地爬上塔楼,身体隐在围墙后,只露出了头顶上的两只灯笼大眼:
  蟹兵团来了!
  成千上万只沙蟹,摇摆着身子,潮水般涌向滩涂。
  这些横行霸道的家伙,不管软的硬的、荤的素的,只要是在路上碰到的,统统捡起来塞进嘴里。
  他们虽然不能把十厘米长的跳跳鱼也塞进嘴里,但蟹兵团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新建的家非给毁了不可!
  没有家,怎么能传宗接代,又怎么能把跳跳鱼存在了上亿年的物种延续下去呢?
  跳跳鱼小伙儿尾鳍一撑,跳出了洞穴。跳跳鱼姑娘也紧随其后。
  正在行进的沙蟹,被从天而降的跳跳鱼吓了一跳。但他们很快便镇定下来,旁若无人地边吃边走。
  鱼小伙儿和鱼姑娘横在洞穴前,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保护圈,不让沙蟹靠近。
  小伙儿首先出击,对准沙蟹的左腿啄了一口。
  沙蟹脚一抬,小伙儿躲开了。
  鱼姑娘也跳上去,对着沙蟹的右臂撞了一下。
  沙蟹大钳一挥,姑娘退走了。
  沙蟹浑身披甲,对这点小打小闹,本来不放在眼里。但他要吃饭啊,吃饭时被打扰,是件很令人生气的事,而且沙蟹吃饭的工作量很大,一边吃一边吐沙子,三分之一吃进去,三分之二吐出来。在退潮不长的时间里,他必须把自己喂饱,哪有时间和这些跳跳鱼周旋?
  沙蟹缓缓地把圆盖身体转了半个圈,走了。
  姑娘小伙儿高兴地跳起来,一个比一个跳得更高。
  我们回家吧?小伙儿满怀期待地问。
  我们?
  姑娘默许了。
  小伙儿带着姑娘钻进塔楼,又转过身来,找来泥块把入口堵上。
  这下,安全了。
其他文献
你如母亲一样亲切  用温柔的臂膀  抚慰金色的沙滩  飞浪穿空是你飘逸的身影  波光潋滟是你温暖的怀抱  你如父亲一样宽厚  用强壮的身躯  守卫庄严的国度  狂风怒吼是你不变的威严  波涛汹涌是你无言的震怒  啊,大海  你有包容万物的胸怀  你有一往无前的气概  你是亘古的神话  不老的传说  你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指导教师:贾春梅
没有物质敢进入海洋,因为无法呼吸。  数也数不清。  专家解惑  曾有人估算过,世界上每年由陆地和大气进入海洋的物质总量约为250亿吨,其中90%是由江河输入的。而在江  1唧:河输入的物质中,大部分是不能溶解的物质,能溶解的仅占较小的部分,其余10%是由冰和大气尘埃输入的。由冰输入的量约为20亿吨/年,其中90%来自南极大陆;由大气尘埃输入的量约为600万吨/年。  海冰是冰的亲戚。  海冰是海
大家都知道,炮是一种常规武器。可是在古代,炮被写作“孢”,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古代的炮最早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有些像玩具弹弓的放大版。可是自从中国人创造性地将火药应用于军事后,“孢”因技术的革新而变为炮。北宋的时候,我国就有将火药用于军事的记载了。据说,杨家将在与辽国的战争中就使用了攻击性的“火器”。到了元代,改用火药发射铁弹丸的火炮开始普遍用于军事。明代时,中央政府在各地设置军械制造机构,统一铸
莫笛,还记不记得上次有一只小馋猫吵着要妈妈给她炸鱿鱼图呀?  上次吃完了鱿鱼圈还剩什么呀?  我一猜你上次就光顾着吃,其他什么都忘了。给你提个醒吧,上次吃的是鱿鱼的哪个部位啊?  亏你还能记起来,行啦,今天给你做鱿鱼须吧,咱们烤着吃!  嘿嘿嘿,当然记得啦,妈妈你做得好好吃啊!咱们今天还要吃吗?  还剩什么?番……茄酱?  鱿鱼身子啊。噢噢噢,上次剩下了鱿鱼须,鱿鱼须,对吧对吧?  莫笛妈妈其实一
摘要:基于基础医学课程特点和网络资源功能,构建针对多个专业的基础医学平台课程,体现各专业共同的基本核心内容,突出各专业针对性和职业性的特色内容;同时实践立体化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基础医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网络在线考试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98-03  《病原生物与免疫》等基础医学课程是医学相关类专业的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积极推进海洋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向广大少年儿童普及海洋科普知识,增强少年儿童亲海、爱海、护海意识和海洋国土意识,培养少年儿童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新蕾出版社《百科探秘》杂志特在第五个“世界海洋日”来临之际举办“中国梦·海洋情”知识竞赛活动,欢迎读者踊跃参加,欢迎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赛!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  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
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的,是古代中国。汉代,渔民在海里捞到一些灰白色的蜡状漂流物,起初有一股强烈的腥臭味,但干燥后却能发出持久的香气。谁也不知道这是何方宝物,请教宫中的炼丹术士,他们认为这是海里的“龙”在睡觉时流出的口水,滴到海水中凝固起来,天长日久,成了“龙涎香”。  在浩瀚深邃的海洋里,蕴藏着无数珍宝,其中最珍贵、最神秘的恐怕就是龙涎香了。“龙涎香”是留香最持久的香料,素有“龙涎之香与日月共存”
你听着欢快的乐曲,在金黄的海滩上散步,身旁是一望无际的湛蓝大海,习习的海风吹拂着面颊,一切都是那么惬意。忽然音乐声消失了,原来正在播放音乐的手机没电了。这时你一定会想,赶紧回家充电吧。其实大可不必这么匆忙,因为在你身边的海洋就储存着巨大能量。  正在拍打你脚丫的波浪,就蕴含着被称为“波浪能”的海洋能。波浪能是海洋表面的海水在风的作用下产生的。波浪能的产生得靠风力,是所有海洋能中最不稳定的一种。早在
摘要:针对应用型院校工程实践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构建了多元耦合教学模型。模型由主导思想、教学策略、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四个要素组成,每个要素交互关联、耦合协同,促进“教”与“学”平衡。基于该教学模式,以“机械制造工程师”教学为例,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的教育空间,推进工程教育与社会需求融合的格局,完成课程知识共享和价值引领的无缝连接,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实现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变
摘要:以首批骨干高职院校为例,通过其项目建设任务书、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总结报告中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内容的统计分析,呈现了目前首批骨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其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项目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2-0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