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众”到“大众”:当代审美泛化视域下接受主体的位移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std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泛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是对当下现实的审美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对人的“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深远,宣告了传统精英主义艺术审美的终结。对此,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应对,以理性分析的态度去剖析“审美泛化”现象,让文学艺术真正实现在物质文明水平日益提高时代的“审美救赎”功能,以实现“审美生存”与“诗意栖居”为终极目标,共同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其他文献
推进并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三全”育人。在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教学中,要注重课程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相对欠缺。文章以南京审计大学为例,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了详细介绍,从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的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革新思政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思政的改革措施。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当中受讨论最为热烈的话题之一,其具有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大量优点。但是,随着法律实务的进步,认罪认罚从宽程序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很多,与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产生的抵牾也越来越多,如在刑事诉讼案件中“上诉不加刑”原则如何适用的问题。本文拟从余金平案为切入点,分析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下“上诉不加刑”原则在不同情况中的适用,并就适用所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