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

来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将可能给地球系统带来灾难性后果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人的行为深受意识的影响和制约,环境意识对于环 境问题的产生和解决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上海、香港两个地区来分析公民对环境的关注度、 公民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以及公民对政府环境工作的看法和评价,研究公民对全球环境变 化反应的区域差异,为政府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显示,上海、香 港两地公民在很多环境问题上具有共识。但是,在对于环境状况好转的期待值、参与环境保 护活动的积极性、对人为因素主导力量的认识、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的切实关系、为环境保 护的支付意愿、对于环境教育内容的认可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关键词 全球变化;环境意识;上海;香港
  中图分类号 X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3-0064-05
  
  近年来,全球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2004年美国大片《后天》、2006 年奥斯卡 最佳记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使公众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京都议定书》及以温室 气体减排为核心的气候变化谈判成为当今国际外交斗争的重要内容;IPCC报告、STERN报告 、联合国千年生态报告、全球环境展望、IGBP报告等从科学角度使人们意识到,全球环境正 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将给地球系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究其原因,这些变化主要是由 于人类活动造成的[1]。人的行为深受意识的影响和制约,环境意识作为一种社会 意识, 对于环境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其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标 志之一。这已引起我国有关政府和研究部门重视,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统计源,19 90-2007年间我国关于环境意识的调查达98次,总体呈逐年递增趋势。样本总量累计208305人,参与调查的机构达95个(所),参与调查地区涉及89个。这些调查的目标群体类型 多样,统计地区分布广泛[2~20]。但其存在的问题是,地区间横向比较研究较少 。针对这一 问题,本文选取上海、香港两个地区来分析公民对环境的关注度、公民的环保意识、环保行 为以及公民对政府环境工作的看法和评价,研究公民对全球环境变化响应的区域差异,为政 府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1 研究方法
  
  通过对上海市环保局、香港环境保护署和香港大学的调研,经过专家指导确立研究目标,在 讨论和实地调查评估后,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发放范围为上海、香港两 地公民,累计发放问卷630份,回收有效问卷593份,实际回收率为94.13%,调查样本情况见 表1,调查数据借助社会统计软件包SPSS进行处理与分析。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公民的环境关注度分析
  2.1.1 公民对环境污染状况的感受
  


  调查表明,对于家庭居住地的空气质量,55.32%的人认为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上海和香 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54.05%和57.62%,整体上呈现一致性。
  对于最近几年的夏季气温,96.13%的人认为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 标分别为96.87%和94.76%,整体上呈现一致性。
  对于最近几年发生的灾害次数,82.30%的人认为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 标分别为83.29%和80.47%,整体上呈现一致性。
  对于家庭居住地五年以来的环境状况,31.19%的人认为有不同程度好转,35.25%的人认为没 有改变,33.56%的人认为有不同程度恶化。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分别有31.59%和14.29%的人 认为有些好转,分别有28.72%和47.14%的人认为没有改变,存在一定差异性(见图1)。
  总体来看,两地公民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关注程度较高,普遍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 。对于居住地的环境变化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2.1.2 公民对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感受
  调查表明,96.63%的人认为未来夏季气温还会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 分别为96.34%和97.14%,仅1.69%的人认为不会有变化,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1 .57%和1.90%,整体上呈现一致性。
  对于家庭居住地目前的环境状况,66.68%的人表示能够接受,12.65%的人表示非常满意,其 中上海和香港地区分别有65.54%和69.05%的人表示能够接受,11.23%和15.24%的人表示非常 满意,整体上呈现一致性。
  闫国东等:公民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以上海、香港地区为例 2008年 第3期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未来家庭居住地的环境状况,35.25%的人认为不会改变,34.40%的人 认 为会有不同程度好转,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分别有30.29%和44.29%的人认为不会改变,44.1 2%和 16.66%的人认为会有不同程度好转,存在一定差异性(见图2)。
  由此可见,尽管两地公民普遍认为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但是能够接受目前的环境状况, 对于环境状况的变化趋势期待值较高,其中上海地区公民的期待值高于香港地区。 
  


  2.1.3 公民认为最严重的污染类别
  对于目前最严重的污染类型,根据前人调查和媒体报道列出五个选项(见图3),两地公民 的选项排名前三位的为空气污染、固体废物等和水污染,所占比例分别为54.81%、25.30% 、23.61%,整体上呈现一致性。
  


  2.1.4 公民对自身在环境保护中作用的认识
  对比全球变化的影响因素,79.77%的人认为人为因素占主导力量,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 标分别为83.81%和72.38%。另外有2.02%的人不清楚哪个作用力更大,其中上海和香港 地区该指标分别为0.52%和4.76%,存在一定差异性。
  同时84.15%的人认为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比较大,15.85%的人认为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 系。73.36%的人认为环境保护与日常生活有切实关系,1.01%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关系,其中 上海和香港地区分别有78.59% 和63.81%的人认为有切实关系,但是认为没有直接关系的比 例存在一定差异性(见图4)。
  以上数据说明,两地公民都能够明确人为因素对于全球变化的主导力量,同时也能明确个人 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是上海地区公民比香港地区公民更明确人为因素的主导力量和环 境保护与日常生活的切实关系。
  


  2.2 公民对周围人和自身环境意识的评价
  调查表明,65.60%的人认为周围人的环境意识水平一般,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 标分别为 66.32%和64.29%。对自身环境意识的评价认为很强,能够经常谈到并以身作则的比例为19. 0 5%,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20.10%和17.15%。而只是谈谈并不会付诸行动的比例 达56.32%,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54.31%和60%。综合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公民 环境意识的评价标准,并不是以做到,而是以想到,表明公民的实际环境意识不高。
  2.3 公民的环保行为分析
  2.3.1 公民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大街上乱丢垃圾的现象,仅3.71%的人表示能够当场劝阻,其中上海和 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4.18%和2.86%。21.43%的人表示自己不会乱丢,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 该指标分别为24.02%和16.67%。面对此现象不好意思劝阻的比例最大,达70.49%,其中上 海 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67.62%和75.71%。同时4.38%的人会经常乱丢垃圾并认为很正常 ,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4.18%和4.38%。
  对于禁止使用方便饭盒、一次性筷子,49.07%的人表示十分赞同并且能积极配合,其中上 海 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50.13%和47.14%。46.21%的人表示无所谓,其中上海和香港地 区该 指标分别为45.95%和46.67%。还有4.72%的人认为不应该禁止,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 标分别为3.92%和6.19%,存在一定差异性。
  综合分析表明,大部分公民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是对环境破坏行为还是表现出漠视的态度 ,公民参与环保活动的总体水平较低,其中上海公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积极性比香港略高 。
  2.3.2 公民为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
  调查表明,60.01%的人表示愿意为环境保护支付更多的钱,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 别 为49.61%和73.34%,还有5.23%的人表示坚决反对,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7 .0 5%和1.90%(见图5),对比表明香港公民为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比上海略高。
  


  2.4 公民对政府环境工作的看法和评价
  2.4.1 公民了解环境状况的途径
  了解环保知识的来源途径,对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起到对症下药的作用 。 调查结果显示:公民了解环境状况的途径主要有电视广播、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等等,被调 查者可以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三项,以便更全面的了解环保知识获取的有效渠道。选中率最高 的前三项依次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互联网,上海和香港地区的排名基本一致。
  2.4.2 环境教育的作用和目标群体
  调查结果显示:47.39%的人最愿意通过新闻媒介来接受环境教育,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 指标分别为42.04%和57.14%,次其为参与环保活动,占40.13%,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 指标分别为43.87%和33.34%。
  66.44%的人认为环境教育有一定帮助,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67.10%和65.24 %, 基本保持一致,但是有11.64%的人认为没有作用,还有11.30%的人认为需要进一步充实和 完 善教学内容,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14.10%和6.19%,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见 图6)。
  同时调查显示,62.73%的人认为社会上最需要进行环保教育的群体是普通市民,其中上海 和 香港地区该指标分别为64.75%和59.05%。次其为学生,占16.36%,其中上海和香港地区 该指标分别为13.05%和22.38%。
  总体来看,政府能够利用有效途径让公民了解环境状况和环保信息,环境教育起到了积极作 用,目标群体集中在普通百姓,其中香港地区公民对于教学内容的认可度高于上海地区。
  


  
  3 结论与思考
  
  综合调查结果表明,两地公民在环境变化的全球性、人为因素的主导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环境治理的迫切性、环保教育的有效性、目标群体的广泛性上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对 于环境状况好转的期待值、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人为因素的主导力量认识、环境保护与 日常生活的切实关系认识、为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对于教学内容的认可度等方面存在一定 差异,具体区别如下:①上海公民对于未来几年环境状况好转的期待值高于香港;②上海公 民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比香港略高;③上海地区公民对于人为因素的主导力量和环境保护 与日常生活的切实关系认识比香港地区公民明确;④香港公民为环境保护的支付意愿比上海 略高;⑤香港公民对于环境教学内容的认可度比上海地区略高。由此可见,两地公民都已普 遍关注到全球环境变化这一基本事实,但是还需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加大环境保护 宣传普及力度,同时应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把环境意识培养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技能渗透 到所有的学科,同时要加强地区间、国际间的合作,交流经验,借鉴学习,共同推动全球的 环保参与。
  致谢:本研究得到上海市东方讲坛、上海市环保局、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 学校、上海市第二 工业大学、上海市闵行区教师进修学校、香港环境保护署、香港大学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 此致以诚挚谢意。
  (编辑:田 红)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IPCC.2001.Climate Change 2001: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R ].The Third Report of Working Group Ⅱ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 e Chang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朱乾华,李远蓉,刘兴蓉. 国内环境意识调查研究的现状与反思[J].平原大学 学报, 2005,22(4):103~105.[Zhu Qianhua , LI Yuanrong , Lliu Xingrong. Reflect i on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Domest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Survey and Research [J]. Jounal of Pingyuan University,2005,22(4):103~105.]
  [3]黄平沙. 宁波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5,18(1) :4~6. [Huang Pingsh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Ningbo City[J].Urban Environment and Urban Ecology, 2005,18(1):4~6.]
  [4]黎昕. 民间环境意识与现代环境保护[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3,(2):54 ~ 58. [Li Xi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Folk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mo dern time[J].Fujian Forum, 2003,(2):54~58.]
  [5]周永华. 昆明市民环境意识分析[J].云南环境科学, 1995,14(3):19~22. [Zho uYonghua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alysis in Kunming[J]. Environment Science,1995,14(3):19~22.]
  [6]辛金元,袁九毅,吕萍等. 甘肃省公众环境意识与感受程度的调查与分析[J].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1, 14(3):178~179. [Xin Jinyuan, Yuan Jiuyi, Lv Ping. Su r vey and Analysis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Perception Extent in Gans u Provence[J].Gansu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Monitor, 2001, 14(3):178~179. ]
  [7]陈润羊,齐普荣. 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 林业教育, 2007,(1):19~21. [Chen Runyang, Qi Purong. Survey of Noncircumstanc eSpecialty College and 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J]. China forestry e ducation, 2007,(1):19~21.]
  [8]李宁宁. 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J].学海, 2001,(1):120~124. [Li Ningning.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behavior [J].Xuehai, 2001,(1):120~124.]
  [9]王芳,杨雄. 上海市民的环境意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 报, 2006,(1):1~11.[Wang Fang, Yang Xiong. A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 sof the Residents in Shanghai[J]. Journal of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2006,(1):1~11.][ZK)]
  [10]李培军,王治江,巩宗强等. 辽宁省重化工业地区公众的环境意识调查与评 价[J ].生态学杂志, 2006,25(1):64~69. [Li Peijun, Wang Zhijiang, Gong Zongqiang. In v 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Publ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Heavy Chemoindu s trial Areas of Liaoning Province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06,25(1):6 4~69.]
  [11]胡敏,范支柬. 师专非环境专业学生环保意识调查[J].环境科学动态, 2005,(4 ):50~51. [Hu Min, Fan Zhijian.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Noncircu ms tance Specialty Normal College[J].Environmental Science Trends, 2005,(4):50 ~51.]
  [12]周燕荣,王润华,田考聪,易静等. 重庆市主城区及近郊居民环境意识状况分析 [J].重庆环境科学, 2002,24(1): 13~16. [Zhou Yanrong, Wang Runhuan, T ian Kaoc o ng, Yi J ing, Tian Xiaobin, Yang Zhuo.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Ideology Statusfor Inhabitants in Chongqing City Proper and Suburbs[J]. Chongqing Environmen tal Science, 2002,24(1): 13~16.]
  [13]丁文广,卜红梅,胡小军,夏锋. 甘肃干旱区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分析[J].干旱 区资源与环境.2004,18(8):12~16. [Ding Wenguang, Bu Hongmei, Hu XiaoJun, Xia Fen g . A Study on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 Arid Regions of Gansu Province[J]. Jou 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18(8):12~16.]
  [14]朱海燕,王纯岩. 曲靖市公民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3(2):24~27.[Zhu Haiyan, Wang Chunyan. Survey of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 of the People in Qujing City [J].Journal of Qujing Teachers College, 2004,23(2):2 4~27.]
  [15]何云燕,王金亮,李亚,何祥,角媛梅. 昆明市中小学生环境意识现状分析[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2(1): 75~78. [He Yunyan, Wang Jinliang, Li Ya, He Xian g , Jiao Yuanmei. The Current Analysis of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 Envir onmental Awareness in Kunming [J].Journal of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2001,2( 1): 75~78.]
  [16]李如忠,刘咏,孙世群. 公众环境意识调查及评价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3,17(4): 22~27. [Li Ruzhong, Liu Yong, Sun Shiqun. Survey on Public Enviro n 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Evaluation [J].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Techn ology (Social Sciences), 2003,17(4): 22~27.]
  [17]高玉兰,孙辉,王礼同. 六安市市民环境意识初步评价[J].皖西学院学报, 200 3,19(5):60~62. [Gao Yulan, Sun Hui, Wang Litong. Appraisal for Environmental A w areness Level of Citizens in Luan[J].Journal of West Anhui University, 2003, 19(5):60~62.]
  [18]李玉波,王向东. 西部农村地区公众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 学报, 2005,28(3): 352~354.[Li Yubo, Wang, Xiangdong. Survey and Analysis of Pu b lic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in the Counties of Western China[J].Journal of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 2005,28(3): 352~354.]
  [19]白雅琴,韩胜利. 环境意识调查与思考[J].内蒙古环境保护, 2004,16(1):46~4 8 . [Bai Yaqing, Hang Shengli. The Survey and Consider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J]. Inner Mongol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04,16(1):46~48.]
  [20]陈玉香,马春生,解妍秋,武红. 桥头堡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与研究[J].淮海 工学院学报, 2006, 4(3):66~68. [Chen Yuxiang,Ma Chunsheng,Xie Yanqiu,Wu H o ng.Public Environment Consciousness; An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t the Bridgeh ead City [J].Journal of Huai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2006, 4(3):66~68.][FL)]
  
  Public Response to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Taking Shanghai,Hong Kong as the Case
  YAN Guodong1 KANG Jiancheng1 Y.S.F.LEE2 RUI Jianxun1
  (1.Research Center of Urba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Sh 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China;
  2.Department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999077,China)
  Abstract From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global environment haschanged serious ly. The impact has transcended the nature and taken the tragedy aftermath mostlyowning to the human's activity. It's wellknown that the consciousness affects the behavior. This is so important to the environment problems.In this paper, th e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survey between 1990and 2007 i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selecting CJFD as the statistical data. Thepaper discovered the scarcity of the contrast research in different district . Taking Shan ghai and Hong Kong as the cas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nvironmental recog nition, env 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ehavior and the appra ise to the government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paper finds the differ ence of thepublic response to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The paper sums up the globosit y of the environment change,the dominant manmade factor,severity of th e env ironment pollution,impendency of the environment renovate,validity of the envir 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and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object multitude k eep unanimous in both of the two district. But they are too expecting for the en 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take part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eventi on of thedestroy behavior passively. Yet they are willing to pay higher prices for enviro nmental friendly products and services. On these bases, the problems in environm ental awareness survey are summarized and reflected. The paper provide d the theoretic bases to the administrations the formulation of the policies andregulations on reg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ey words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S hanghai; Hong Kong
其他文献
摘要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且具有固定性的生产要素,因此“地根”是宏观调 控区域社会经济及其它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区域内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如何分配是当前其产业和用地空间集聚规模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本文借鉴国外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的经验并根据机会成本理论构建区域农地非农化指标二次配置及其利益主体内部之间利益分配的初步构想,并通过经济模型和以河南省农地非农化用地指标配置为例论证其可行性,经分
期刊
摘要 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分为10种可能的类型,其中,未引起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人类活动、生态系统破坏行为、不可更新资源开发利 用及对具有非公共物品属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开发利用不属于生态补偿的范畴。生态补偿通过调节 对具有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属性的生态系统服务的作用过程中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以可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上,受损者依据其受损的成本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获得补偿;受
期刊
摘要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国际气候变化管理政策的交流与借鉴将增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分析和比较中埃两国气候变化领域的管理政策,特别是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运行管理的现状,可以看出,尽管中埃两国地处不同的大陆,但同属发展中国家,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都找到了符合自己国情的方法和措施;两国都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国,并且都在努力尽到减缓气候变化的责任和义务;两
期刊
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以代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增长,在创造大量国民财富的同时,也来造成了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因此,中国政府把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提升到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予以重视。而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在于设立合理的制度安排,以实现企业行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保持一致。就传统手段而言,这种制度安排主要依赖政府所设立的生态补偿机制。但是,这一机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
期刊
摘要 选取气温、降水因子以及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耕地、牲畜等影响因子的相对指标为分析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近50年(1953-2004)来各影响因子与综合影响因素对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的作用强度。结果表明:在当地近50年的沙漠化过程中,驱动因素、抑制因素与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力与沙漠化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 9,-0.403以及0.600 5
期刊
摘要: 随着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工作的全面开展,合理界定其用地规模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运用多目标决策法评价开发区集约利用等级,然后采用逐步回归法选取与集约利用相关度较大的因素作为预测依据,进而计量其合理的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其一,A、B和C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级,可以适当扩大开发区规模;D、E、F和G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II级,应该维持开发区规模;而H和I开发区集约等级为IV级,应适
期刊
摘要: 本文在分析和评价传统理论和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突破单一的收入差距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传统思维,构建出劳动力流动不仅受迁移地收入的实际效用变动因素的影响,而且受迁移成本变动因素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且根据长三角地区16地级市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经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关系检验,利用回归模型,估计分析了域内外收入差距、直接成本变动、潜在风险成本对外部劳动力流入的影响度。估计结果显示,域内外收入差
期刊
摘要 阐述了技术预见的定义和发展,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未来20年技术预见研究”中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德尔菲调查结果进行了概要介绍和系统分析,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①“深海油气与矿产资源开采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综合重要度中名列第一;②从技术课题的预期实现时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2015-2020年;③我国资源与环境领域技术的总体研究水平远远低于国际水平,只有少量技术课题具有世界可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和人口密度的过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生态、景观、游憩和文化功能,还具有突出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分析成都、都江堰等四川汶川地震受灾城市绿地的使用情况,结合对北京市部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实地调查,总结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对城市绿地的防灾
期刊
摘要 运用物质流分析(Material Flow Analysis,MFA)方法,并在欧盟MFA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新指标,收集并分析了1995-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的物质投入和环境影响的2000多个数据,得到1995-2005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量与物质投入结构、国内物质输出量与污染排放结构、物质流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十年来中国直接物质投入量与国内物质输出量增长均随GDP增长呈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