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之道

来源 :清华管理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fox_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产业、市场以及消费者的日趋成熟,企业靠投资增加产能的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转型成为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战略选择。但从企业的转型经验来看,企业转型有三难。
  首先,企业历史越悠久、规模越大,转型越难。历史悠久的企业往往有更稳定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和组织结构,有一套成熟的规范和制度。转型意味着要打破这些东西,因此更难。
  其次,企业越成功、行业地位越高,转型越难。成功的企业和人更难否定自己的过去,也更难正视企业面临的真正威胁。最典型的就是柯达和富士胶卷。柯达在胶卷行业更成功,但转型不如富士成功。因此,成功既是财富,也是转型的负担。
  最后,行业越成熟稳定,转型越难。因为这时行业的技术进步慢,企业之间的策略选择趋同化强,转型导致资产贬值的风险更大,企业更害怕转型,因此转型越难。
  从IT行业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早期独领风骚而目前转型成功的大型企业不多,除了IBM、苹果和三星,其余的要么失败,要么处于艰难的转型之中,还有的才刚刚感受到转型的必要,例如惠普、戴尔、康柏、摩托罗拉、微软,等等。从这些企业转型的历程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一些特征。
  企业转型,首先是企业经营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而这往往取决于企业领导能否把握未来行业发展趋势,能否创造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如IBM郭士纳对服务的理解和把握,苹果的乔布斯对客户需求的引领,三星的主人翁李健熙的坚守、坚持和不断的试错创新。
  其次,成功转型必须寻找广泛的创新机会。三星转型成功的关键在于三星同时从事多个行业,敏锐地抓住了几个大的行业转型机会如存储器、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等,从而使企业得以脱胎换骨。苹果则是靠三个完全不同的产品iPod、iPhone、iPad成功转型。而这些机会往往是在众多创新中脱颖而出的。
  第三,转型成功需要在行业衰落之前采取行动,并且要持续变革。因为等到行业快速衰落时,企业既没有转型的资源,外部也难有创新机会。IBM在计算机硬件行业表面风光时毅然转向软件和服务,从而得以起死回生,再创辉煌,而三星则依靠“新经营”战略主动变革。
  中国过去30多年经济大发展造就了一大批快速成长的企业,这些企业许多都面临转型的难题。我们期待着中国企业的成功转型。
其他文献
中国古小说兴起于魏而大盛于晋;晋人志怪小说中最著名的有两部:干宝的《搜神记》与陶渊明的《搜神后记》。书名中的“神”乃是非理性存在的一个代表,二书中固然有神,而更多的是仙、鬼和精怪。这四类非人分子在中国人头脑里一向颇为活跃,至今尚远未绝迹。一  干宝(字令升,?~336)是晋代最重要的小说家,而他的主要身份却是史学家,著有西晋五十三年的编年史《晋纪》,“其书简略,直而能婉,甚为当时所称”。又有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