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着春节回乡探亲的时机,我与战友驱车前往“世界客都”梅州男性“百岁老人特殊津贴荣获者”,现年
109周岁的余耀兴寿星家!
前辈全家在山清水秀的白叶村里盛情接待了我们。与我们四年前来访时相比,余老似乎精神疲乏了些,但仍然矍铄,他那一根秀眉,向大家倾诉着老人的快活。
老人曾经在笔者上个世纪70年代就读的母校——梅县南口中学任校医,他的最小的儿子与笔者还是同学。我奉上我们叶家兄弟敬老基金的红包,通过满子建英翻译介绍,与余老攀谈起来。
老人以前也抽烟,但从70岁开始戒烟至今。老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次对家人说抽烟不好,不利健康。见我仍在抽烟,老人呵呵直乐,劝我们最好少抽。
据家人介绍,老人的养生之道主要的还是三点:一是吃饭七分饱。无论是在物资紧张生活拮据,还是在生活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余老—直坚持着这条原则,从不过量吃饭,一般吃到七八分饱便放碗。他说,吃东西吃到还想吃,是最高的境界。“许多人对自己的嘴很难把握,尤其是遇到可口好吃的东西便控制不住,我可不会。”二是遇事不上火。耀伯平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脾气。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学生,从来都是好脾气。由于家境较好,余老聚妻两房,两位夫人共育子女11人,如今长女已77岁,满子56岁,家孙、外孙共计40个。在处理内外关系上,余老的没脾气很受益,整个家族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如今—直在老人身边的满子建英回忆说,我爸从来不发火,在我的印象中,我只记得有一次老爸骂过我,他对大家都一样随和。极少发火。三是从不酗酒。余老很少喝酒,尤其是不酗酒。这与他学医不无关系。早年,他在黄塘德济天主教医院跟人家学医,之后在南口开药房,纯中药的。由于学医,他对酗酒的害处深有了解,从不贪杯。他也适当喝点酒,但不是烈性酒,而是客家酿酒之类的水酒。
以上三点,恐怕是世纪老人长寿的主要法宝。他的视力以前不好,主要是白内障,但80岁那年动手术之后好了,现在仍能看清笔者写在笔记本上的字。左耳听力差,右耳尚可,对笔者所提问题,经过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满子传达,大都还能听清。他指着自己的腿,有点费劲地说:“老要坐轮椅,腿……脚……不行。没有力气。”
从100岁那年开始,老人开始领取“百岁老人特殊津贴”,每月200元,已经领取九个年头了。如今他仍主要吃奶粉和鸡蛋,早上八点左右起床,坐在轮椅上,已经很少看书报了。中午一点吃午餐,午休到下午四点左右。老人的主食偏爱红薯。
四年前采访世纪老人时,我在笔记本上写道:“祝您家庭幸福,财丁兴旺!”当时只见他那三颗白色的寿眉跳动了起来,然后捧起笔记本念念有词:“财丁兴旺,财丁,……兴旺。”这次采访,我在笔记本上写了“国宝级老人,比熊猫更国宝!”除了“熊猫”两字认不出外,老人全都认识。
我发现,余老的寿眉只剩下一根了。
2012年2月14日,情人节的清晨,我在故乡仙湖乡道散步时,接到老人儿子、已经退休六年多了的志英大哥的电话,问我何时返穗。言谈间,志英回忆说,大年初四,他回家乡探望父亲,蹲在轮椅边问:“您看我是谁?”老人一眼就认定并说出了志英的名字。
看来,世纪老人一点都不糊涂!
109周岁的余耀兴寿星家!
前辈全家在山清水秀的白叶村里盛情接待了我们。与我们四年前来访时相比,余老似乎精神疲乏了些,但仍然矍铄,他那一根秀眉,向大家倾诉着老人的快活。
老人曾经在笔者上个世纪70年代就读的母校——梅县南口中学任校医,他的最小的儿子与笔者还是同学。我奉上我们叶家兄弟敬老基金的红包,通过满子建英翻译介绍,与余老攀谈起来。
老人以前也抽烟,但从70岁开始戒烟至今。老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次对家人说抽烟不好,不利健康。见我仍在抽烟,老人呵呵直乐,劝我们最好少抽。
据家人介绍,老人的养生之道主要的还是三点:一是吃饭七分饱。无论是在物资紧张生活拮据,还是在生活条件优越的情况下,余老—直坚持着这条原则,从不过量吃饭,一般吃到七八分饱便放碗。他说,吃东西吃到还想吃,是最高的境界。“许多人对自己的嘴很难把握,尤其是遇到可口好吃的东西便控制不住,我可不会。”二是遇事不上火。耀伯平生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脾气。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学生,从来都是好脾气。由于家境较好,余老聚妻两房,两位夫人共育子女11人,如今长女已77岁,满子56岁,家孙、外孙共计40个。在处理内外关系上,余老的没脾气很受益,整个家族和睦相处,相安无事。如今—直在老人身边的满子建英回忆说,我爸从来不发火,在我的印象中,我只记得有一次老爸骂过我,他对大家都一样随和。极少发火。三是从不酗酒。余老很少喝酒,尤其是不酗酒。这与他学医不无关系。早年,他在黄塘德济天主教医院跟人家学医,之后在南口开药房,纯中药的。由于学医,他对酗酒的害处深有了解,从不贪杯。他也适当喝点酒,但不是烈性酒,而是客家酿酒之类的水酒。
以上三点,恐怕是世纪老人长寿的主要法宝。他的视力以前不好,主要是白内障,但80岁那年动手术之后好了,现在仍能看清笔者写在笔记本上的字。左耳听力差,右耳尚可,对笔者所提问题,经过长期生活在一起的满子传达,大都还能听清。他指着自己的腿,有点费劲地说:“老要坐轮椅,腿……脚……不行。没有力气。”
从100岁那年开始,老人开始领取“百岁老人特殊津贴”,每月200元,已经领取九个年头了。如今他仍主要吃奶粉和鸡蛋,早上八点左右起床,坐在轮椅上,已经很少看书报了。中午一点吃午餐,午休到下午四点左右。老人的主食偏爱红薯。
四年前采访世纪老人时,我在笔记本上写道:“祝您家庭幸福,财丁兴旺!”当时只见他那三颗白色的寿眉跳动了起来,然后捧起笔记本念念有词:“财丁兴旺,财丁,……兴旺。”这次采访,我在笔记本上写了“国宝级老人,比熊猫更国宝!”除了“熊猫”两字认不出外,老人全都认识。
我发现,余老的寿眉只剩下一根了。
2012年2月14日,情人节的清晨,我在故乡仙湖乡道散步时,接到老人儿子、已经退休六年多了的志英大哥的电话,问我何时返穗。言谈间,志英回忆说,大年初四,他回家乡探望父亲,蹲在轮椅边问:“您看我是谁?”老人一眼就认定并说出了志英的名字。
看来,世纪老人一点都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