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笔下生花”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m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常有家长朋友向我诉苦:“老师,我家孩子不会写作文怎么办?一写到作文他头疼,我也头疼。”旁边的家长也附和:“是呀,你说这才二年级,写个一两句话就完了,说没得写,这到了三年级可怎么办呢?”
  家长的这些烦恼透露出这样几个问题:孩子怕写话,对于一个写话练习不知如何下笔,就是写了也是草草了事。这几乎成了大多数孩子写话的通病。新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中提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真正将要求落实到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我要写
  所谓“我要写”就是激发学生写话的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真正达到课标中所要求的“对写话有兴趣。”
  1.活动设计。
  比如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有“说说写写”你喜欢吃的水果。如何让学生乐于写呢?可以创设 “猜对了有赏”小活动,对孩子们说:“炎热的夏天到了,许多香甜可口的水果也上市了,你们爱吃水果吗?”得到孩子们响亮的回答后我接着说:“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爱吃的水果,可爸爸妈妈却不知道,你让他们买什么呢?现在我们就动笔写出你最爱吃的水果,可是不能直接说出名称,要写出它的颜色、形状、味道,让爸爸妈妈猜一猜,猜对了就买。猜不出来你就要赶紧改正。”为了得到心仪的水果,我想每个同学都乐意写出来吧。
  2.我写你看。
  我们都知道作家写作是为了让读者阅读,从中获得审美享受。那孩子们为什么要写话呢?写话仅仅就是让老师批改得个“优秀”或“良好”吗?如果是这样,学生的写话兴趣必然大打折扣。可是如果我们让学生获得作家那样的写作愉悦感,使学生感受到我写的有人喜欢看,那学生的写话欲望将大大提高。
  教师除了可以将学生的“佳作”在全班诵读外,还可以将好的写话打印下来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让每个同学都可以近距离地欣赏到,我称之为“班级发表”。一周后再取下来装订成册;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写话通过网络传播,让更多的人欣赏。
  3.我的名言。
  每次写话中,都有写得优美的句子,我常常将这些句子摘抄在小黑板上,后面标上作者的大名,美其名曰“我的名言”。这样的做法,确实让小作者们美了一番,以后写话更注意“遣词造句”了。
  二、我写它
  “我写它”其实是指让学生写有所写,而不是让学生无从下笔。除了每个单元的写话练习外,许多老师喜欢让学生写日记。确实,写日记能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注意搜集写作素材,培养写作水平。可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你的一句“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多写少都行”,表面上让学生有了写话的自主权,实际上学生会变得“无从下笔”,我到底写什么呢?脑子当中可能一团糟。还不如教师给学生指定话题,或写一天中一件特殊的事情,或来个课文续编,或写个想象童话等等,让学生的写话有所依托,有所依傍,这样才能写有所写。
  三、我会写
  让学生能够自信地说出“我会写”其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我通常采用这样的方法:
  1.我写“下水文”。
  教师写“下水文”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尤为重要。有了老师的下水文,学生才知道如何下笔,才知道如何写出一篇写话的开始,经过,结尾,如同幼儿的牙牙学语,蹒跚学步。一句话,学生有了老师的“模子”,也能模仿出像样的作品来。
  2.以课文为例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不仅课文是例子,课文的标题也是个好例子。如二年级下册有这样一篇课文,题目叫“‘黑板’跑了”,在对题目进行解题的时候,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写话中题目的重要性。于是在学完这篇课文后,我对孩子们说:“如果要你给这篇文章取个题目,你会取什么呢?”有人说:“专心的安培”,有人说:“安培在街上”,还有人说:“把后壁当黑板的安培”等等。我一一耐心地写在黑板上,标上取名者的大名,当他们洋洋得意时,我话锋一转:“这么多的题目,编者叔叔们为什么用‘黑板’跑了呢?”孩子们陷入了沉思,我进一步引导:“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时你想的是什么?你知道文章写的什么吗?再对照你们取的题目,会知道文章写的什么吗?”如此一引导,学生就能明白新颖的题目会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阅读的欲望,更能吸引人。再以写自己的妈妈为题,让学生练习,果然许多学生写出吸引人的题目:“妈妈变瘦计”、“我的疯狂老妈”、“极品老妈”等等。
  不仅题目,课文的各种写作方法在教学中我也有所涉及,并引入一些简单的写话,为三年级的习作打基础。
  3.无限夸大榜样的力量。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写话训练中,此招同样适用。在平常的写话讲评中,我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从一个好词,一个好句子,到学生文章结构的掌握,我从来都是实实在在地由衷地表扬,甚至“这个句子老师都写不出来”这样话我也曾经说过。长此以往,学生模仿也越来越像那么回事,得到的表扬也越来越多了。
  在现今强调语用的语文课程改革大背景下,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也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关注。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家长们的困惑会越来越少,孩子们必能“笔下生花”。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电教设备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广泛应用,为小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电教一体化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让教学情景更加生活化,同时,将单调抽象的书本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点燃了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从而诱发潜在学习驱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为英语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一、营造英语浓厚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带动班级学生的全面进步,创造出有利环境,去熏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针对文本大胆地提出问题,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进行探究活动。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引导孩子在阅读课上进行有效提问,以让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得到最大化发展。  一、紧扣课题,自主提问  《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每一单元的课题均采用单词、短语或短句的形式,其中以短语形式居多,如:Public signs、At Christmas、Ben’s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学生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体力量,是连接师生、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证,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存在的问题  1.功利思想严重,缺乏奉献精神和服务意
期刊
【摘 要】“男尊女卑”作为传统家庭生活的主流伦理道德,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在中华文明的基因—字词故事之中。透过解字说文,发掘传统文化中至善至美的道德操守、生活理念,修养女德,才能夫妻幸福,家庭和谐美好。  【关键词】男尊女卑;举案齐眉;既爱且敬;夫妻幸福  “男尊女卑”作为传统家庭生活的主流伦理道德,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存在
期刊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数学学习中,口算是小学生必要掌握的基础计算方法,它对后期学习笔算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要想提高笔算能力,就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一套可实行的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方法,供广大小学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记忆效率;教学方法  口算是指不借助任何实物进行简便运算的方法,既不用笔算,也不使用计算机计算,利用大脑快速运转思考对
期刊
《一一列举》这堂课很多老师上过,绝大部分是围绕着“策略”一词,将重点定位在探索“一一列举”的方法,整堂课尽管充满数学的理性思维,但缺少应有的生活气息,导致数学课堂成为单纯的题目演练。笔者以为,“一一列举”更应含有生活味,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一一列举的方法充斥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平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使用到。所以要上好这一堂课,一定要突破书本的局限,让他们在逼真的生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出现了众多变化。在当前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上,更加讲究融合信息技术。这是改进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现代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已经非常完备,小学数学教师若是能够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创设知识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1.创设情境,提出
期刊
【摘 要】“综合性学习”对于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审视当前一些教师教学因强调综合性在实际教学中走进了误区。忽视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本文通过对一、案例分析,二案例诊断,三、提出矫正策略进行阐述,避免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白马非马”的尴尬境地,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才能“生效”。  【关键词】综合性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根据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造性学习的行为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打破旧框框、勇于另辟蹊径的创造性学习的习惯,并将这些学习行为经自觉反复操练或不自觉重复,逐步形成与学习需要相联系的自动化学习行为习惯。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  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
期刊
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她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我们只有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活动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