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现状及创新重点

来源 :安徽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传感器凭借其应用灵活、易于编程、功能多样的优点,日益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消费领域.本文围绕产业现状、技术趋势、省内布局、创新重点等方面,全面介绍安徽省智能传感器产业现状并提出智能传感器产业未来发展重点.
其他文献
针对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严格的防控措施,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普通民众的居家隔离与密切接触者的追踪隔离.建立新型冠状病毒传播与控制动力学模型,定量评估这两项措施的有效性.利用下一代矩阵法计算了基本再生数和有效再生数,给出了有效再生数的极限范围,分析了模型的动力学特征.以安徽省为例,利用MCMC(Markov chain Monte Carlo)参数估计方法进行数值拟合,得到安徽省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模型的基本再生数为0.4021(95%CI:0.3973~-0.4070),有效
针对环境水体中藻和重金属污染的问题,将粉煤灰和Fe3O4配比混合,使用盐酸进行改性处理,制备磁捕剂,研究磁捕剂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经5 mL的7%盐酸改性后的磁捕剂的除藻效果最佳,去除率最高,为99.49%;pH=4时,磁捕剂对藻的去除率最高,为99.7%;pH=6时,磁捕剂对Cr(VI)的去除率最高,为85.47%.研究结果为环境治理及资源循环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测定岩石矿物中低含量的氧化铝首选铬天青S比色法,但是该方法有显色剂的选择性不高、与颜色的对比度不大、pH值要求严、空白值高等缺陷.本文就该方法加以改进和优化:首先在显色液加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即铬天青S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混合溶解在酒精溶液中组成混合显色液;其次Fe3+的干扰只用抗坏血酸改为抗坏血酸-1,10-邻二氮菲联合消除;最后比色测定波长由580mm改为610mm.通过优化,以氧化铝-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生成能溶于水的蓝色三元络合物胶体,显色剂的选择性变好,颜色(蓝色比橙红色)对比度
路粘完全图G(Pm,Kn)是指由一个m个顶点的路的每个顶点上粘接一个n阶完全图得到的连通图,圈粘完全图G(Cm,Kn)是指由一个圈图Cm的每个顶点上粘接一个n阶完全图得到的连通图.论文通过研究完全图、路粘完全图和圈粘完全图的Merrifield-Simmons指标,刻画出了路粘完全图和圈粘完全图的Merrifield-Simmons指标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其证明过程.
土壤重金属污染一直被认为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提出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定标曲线的土壤重金属元素浓度预测方法.制备9种含不同成分浓度梯度的重金属元素的土壤样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浓度预测的准确度较高;样品的浓度是影响预测准确度的关键因素.利用LIBS技术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能为土壤修复提供更加准确有效的数据,且节约时间及降低成本.
笔者制备了纳米金(AuNPs)/硫堇(Thi)/科琴黑(KB)修饰玻碳电极,研究了抗坏血酸(AA)和尿酸(UA)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用于AA和UA的定量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可以有效地催化AA和UA电化学氧化,两者氧化峰电位差达300 mV.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AA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5×10-3~1×10-5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检出限为1.30×10-6 mol·L-1;UA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在1×10-3~2×10-6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针对孤岛直流微电网中的储能单元间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简称SOC)不均衡的问题,提出基于储能单元SOC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分析各储能单元SOC及其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率,对各储能单元设置独立的下垂系数,实时控制各储能单元充放电电流,实现SOC均衡控制.采取更新指数的方法解决均衡速率逐渐变慢的问题.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验证改进控制策略,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下垂控制策略,改进下垂控制策略能实现各储能单元SOC均衡控制,且提升了均衡后期的SOC均衡速率.
根据2015—2020年乳山近岸海域春、夏季调查资料,对比分析6年间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数、生物量、丰度、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乳山近岸海域春、夏季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15种,其中多毛类50种,软体动物20种,甲壳动物36种,脊索动物5种和其他类群4种.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92.2%,三者构成大型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72.11 g·m-2,平均丰度376个·m-2,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首位(31.47 g·m-2),丰度以多毛类占第一位(224个·m-2).从生物多样
以硝基取代苯肼和苯甲醛衍生物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苯肼类硫化氢荧光分子探针.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等实验测定了探针与生物重要阴离子(HS-,H2 PO-4,AcO-,F-,Cl-,Br-,I-)及硫醇(Cys,GSH,Hcy)的相互作用,分析了主客体可能的作用机制,筛选出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荧光探针.结果表明,荧光探针1+Cu2+对HS-的结合能力最强,且显示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此外,该探针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毒性较小,可为肝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在盆栽条件下,对米槁幼苗分别接种不同接菌剂量的层状球囊霉(Glomuslamellosu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菌剂,观察模拟自然干旱胁迫后幼苗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40 g的层状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接菌量显著增强了米槁幼苗的抗旱性.经过15 d的干旱处理,层状球囊霉和幼套球囊霉在米槁幼苗根部的定殖降低了MDA的积累,并增加了幼苗中的酶活性和渗透物质含量,提升了水分利用效率.该研究结果发现,接种AMF是提高米槁幼苗抗旱性的有效手段,可为西南干旱地区发展人工种植技术提供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