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气囊小肠镜在小肠疾病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f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ouble balloon enteroscopy,DBE)在小肠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因疑似小肠疾病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DBE检查的2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进镜方式的不同分为经口组和经肛组,分析其年龄、性别、临床表现、进镜方式、进镜深度、内镜阳性发现、诊断、治疗性操作、并发症等。结果:经口组与经肛组之间进镜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阳性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操作包括活检(36例次)、息肉切除(16例次)、止血(2例次)和胶囊内镜取出(1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2.5%,均为轻~中度。结论:DBE在小肠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显著提升了小肠疾病的检出率,是治疗小肠疾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其他文献
含硫聚氨酯是一种新型高档镜片材料,具有折射率高、色散系数低、质量轻、耐磨性能和耐冲击性能高的优点。分类总结了合成含硫聚氨酯所需单体异硫氰酸酯和硫醇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并概述了国内外含硫聚氨酯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目的初步建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临床试验核心结局指标集,为缺血性卒中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及临床研究注册平台,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及注册方案中包含的结局指标,
缺血性卒中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是复杂的、多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等)参与的免疫炎症反应过程,具有多相性特点,既包括促炎症反应,又包括抗炎症反应,且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的表达变化及其效应呈时间依赖性,从而发挥神经损伤或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缺血性卒中相关免疫学研究进展。
2021年,距离首项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研究——NASCET已经过去了30年[1]。与脑血管病的循证医学发展同步,2021年,Cerebrovascular Diseases杂志也已创刊30周年。杂志约请Hankey教授[2]回顾了30年间脑血管病循证医学的进程及最重要的研究进展:卒中单元的建立[3],加压弹力袜用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4],1995年NINDS研究开启了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历程
2015年,多项临床试验证明了血管内再灌注疗法(endovascular reperfusion therapies, EVT)对大血管闭塞的卒中患者的疗效,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卒中治疗指南和临床实践。然而,尽管实现了较高比例脑大血管再通,但是其中约有一半的患者在3个月时显示出较差的神经功能结局。高的脑大血管再通率与低的良好神经功能恢复率之间的差异成为了神经介入医师的痛。艾伯塔卒中研究早期CT评分(
学位
本文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大血藤化学成分治疗脑梗死的潜在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大血藤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鉴定得到大血藤中化学成分共20个,包括苯丙素类、蒽醌类、酚酸类和三萜类等。在化学成分分析基础上,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可视化的“化学成分-疾病靶标-生物通路”网络,筛选其治疗脑梗死的潜在核心靶点共71个,包括PIK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9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开启了新一轮电改。新一轮电改的核心目标是建立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为逐步实现经营性电力用户发用电计划全面放开创造条件而设立独立规范运行的电力交易机构是其重大改革事项之一。
期刊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而现阶段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考核体系不完善,制度标准不具体,管理方式单一,企业文化契合度差等问题,本文将通过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优化人力管理的措施,并进一步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