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屿岛——海上丝绸之路的沉船往事
银屿是西沙群岛石屿门北岸的一个礁岛,也称为“银峙”。据说是由于清代有人在这里拾获许多银子而得名;还有一说是清未有沉船在此,留有银而得名。
银屿位于一座新月形礁盘上,是一座小沙洲,有草无木,不时有海鸟栖息。海拔只有2米,故高潮时大部分被淹没。沙洲地形易变,海图上难于表明。银屿的地形也很具特色,如有一处深坑,坑口面积有如篮球场大小,水深在20米以上,水色蓝黑。坑口附近水温特冷,表明坑内海水是由外海深层冷水透入的。退潮时坑口外缘的礁盘可露出。这种深坑是由礁盘外缘珊瑚礁发育快速、而其内部珊瑚礁来不及发育而形成。
鸭公岛——听守岛捕捞的渔民们讲海上故事
鸭公岛在西沙群岛的永乐环礁中,该岛四周水深较浅,且礁盘分布的范围极大,大中型船只无法通航,进出鸭公岛附近海域只能通过渔船或小艇。该岛发育在点礁上,岛四周即为深水区。附近潮汛急,风浪大,外海或泻湖内的浮游生物多,有利于礁体的生长和合并,并形成小岛。
岛内天然形成了一处浅湾,许多小船停放在此,路基本是由细小、零碎的珊瑚礁石组成,整个岛仅有十余株的树木。渔民们在岛上用木材修建起了低矮的房子,为了防风,搭建的小屋彼此相连,屋顶上压着大块的珊瑚和十几斤重的贝壳,据说是为了防止台风把屋顶刮跑,房前屋后还种上了椰子树。
全富岛——窥视海底世界的五彩斑斓
全富岛因为岛区水产丰富而得名,于中国清朝时就已形成,1974年水下考古时,礁盘上发现了一批年代为嘉庆到道光年间的磁瓷。
该岛处在礁盘的东北侧,为一牛轭形小沙洲。地势地平,北高南低,沙脊出水时也只有1米左右,因而常被人们认为是刚刚出水的新沙洲。岛屿面积小,淡水含量也不多,珊瑚礁区生物种类丰富。
全富岛上全是细软的海沙,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40米,北面沙堤最高,而南部却不是十分明显。四周海水清澈、透明,可凭肉眼看到海底的景象。
西沙旅游开放后,乘坐“椰香公主号”邮轮前往西沙群岛,游客可登临该岛。
银屿是西沙群岛石屿门北岸的一个礁岛,也称为“银峙”。据说是由于清代有人在这里拾获许多银子而得名;还有一说是清未有沉船在此,留有银而得名。
银屿位于一座新月形礁盘上,是一座小沙洲,有草无木,不时有海鸟栖息。海拔只有2米,故高潮时大部分被淹没。沙洲地形易变,海图上难于表明。银屿的地形也很具特色,如有一处深坑,坑口面积有如篮球场大小,水深在20米以上,水色蓝黑。坑口附近水温特冷,表明坑内海水是由外海深层冷水透入的。退潮时坑口外缘的礁盘可露出。这种深坑是由礁盘外缘珊瑚礁发育快速、而其内部珊瑚礁来不及发育而形成。

鸭公岛——听守岛捕捞的渔民们讲海上故事
鸭公岛在西沙群岛的永乐环礁中,该岛四周水深较浅,且礁盘分布的范围极大,大中型船只无法通航,进出鸭公岛附近海域只能通过渔船或小艇。该岛发育在点礁上,岛四周即为深水区。附近潮汛急,风浪大,外海或泻湖内的浮游生物多,有利于礁体的生长和合并,并形成小岛。
岛内天然形成了一处浅湾,许多小船停放在此,路基本是由细小、零碎的珊瑚礁石组成,整个岛仅有十余株的树木。渔民们在岛上用木材修建起了低矮的房子,为了防风,搭建的小屋彼此相连,屋顶上压着大块的珊瑚和十几斤重的贝壳,据说是为了防止台风把屋顶刮跑,房前屋后还种上了椰子树。

全富岛——窥视海底世界的五彩斑斓
全富岛因为岛区水产丰富而得名,于中国清朝时就已形成,1974年水下考古时,礁盘上发现了一批年代为嘉庆到道光年间的磁瓷。
该岛处在礁盘的东北侧,为一牛轭形小沙洲。地势地平,北高南低,沙脊出水时也只有1米左右,因而常被人们认为是刚刚出水的新沙洲。岛屿面积小,淡水含量也不多,珊瑚礁区生物种类丰富。
全富岛上全是细软的海沙,东西长360米,南北宽240米,北面沙堤最高,而南部却不是十分明显。四周海水清澈、透明,可凭肉眼看到海底的景象。
西沙旅游开放后,乘坐“椰香公主号”邮轮前往西沙群岛,游客可登临该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