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成为质量发展高地的思考

来源 :中国质量与标准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28859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正发生转折性变化,经济发展的一些矛盾正在供给侧聚集。“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称上海自贸试验区)在建设伊始,就深切感受到粗放型发展方式对经济发展的阻碍。在影响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诸多要素中,创新和质量无疑是两大关键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标志性、关键性的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昭示着我国正在进入“质量时代”。上海市政府在《关于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紧密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
  笔者认为,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下一步的深化改革中,更应从服从服务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一方面在创新驱动上,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应尽快通过质量发展,培养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深化供给侧改革以更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从而打造制度创新和质量发展的两大政策高地,努力为国家建设更加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新路。
  一、上海自贸试验区已逐渐成为贸易便利化高地
  2013年9月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式成立,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的先行者,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改革成果,激发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在检验检疫参与的自贸试验区四大任务之一的贸易监管领域,“以贸易便利化新规则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有效运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成果,成为了贸易便利化的政策高地”。2013年以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先后推出132项贸易监管的创新举措,其中44项在全国推广复制,负面清单缩减三分之一,物流成本平均削减10%,成本平均降低10%,进口、出口平均通关时间分别较区外减少41.3%和36.8%,以上海五十分之一的面积创造了四分之一的生产总值。
  二、上海自贸试验区应力争成为质量发展的高地
  2017年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承前启后的大考之年,上海市政府也对贸易监管提出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按照“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目标,进一步对标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围绕安全高效、自由便利,继续推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可见,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打造以安全为基础的自由便利,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上海局)乃至质检系统应抓住对安全更期待、更倚重的这一契机,致力维护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为自贸试验区提质增效贡献经验和力量。
  2013年以来,上海局在质检总局的领导下,完成国务院下发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24项改革创新任务(占贸易监管任务的30%),目前已全部落地,主要涉及政府职能转变和贸易监管两个方面,检验检疫在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强化。
  (一)桥梁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检验检疫工作本身涉及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上海局通过食品生产企业“同线同标同质”帮扶工程,在推动社会共治,形成质量发展合力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但检验检疫目前在自贸试验区中的作用还主要体现在通过“把关”服务自贸试验区建设,而在开展质量安全国际合作,服务对外开放战略上的作用还未有效彰显。
  (二)推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强化。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也亟待通过强化技术、服务、质量的水平来进一步提升“四新”经济的效率。以国际中转集拼为例,据统计新加坡年均国际中转箱量占港口吞吐量的80%,中国香港和韩国釜山占比在50%左右。2014年以来,虽然上海大力推动国际中转集拼,但目前国际中转货物量占比仅5%。据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国检中转业务停滞的重要原因就是上海港的中转集拼服务没有标准化。由此可见,计量、标准、合格评定等国家质量基础(NQI)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服务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当前“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物流给检验检疫履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发力点,不仅仅在于倒逼发展道路的转型升级,更要通过开放倒逼政府部门“革自己的命”,倒逼履职内容、方式和形式的革新。对上海局来说,如何在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倒逼之下,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借助标准、认证、认可、检测等手段,率先实现履职转型,推动外贸向“优进优出、安进安出”转变,不断增强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质量获得感,为全系统做好探索,打造“改革发展升级”。
  三、几点工作建议
  当前,在上海局的大力推动下,上海自贸试验区正在推进国家质量基础的示范应用,对此质检系统应有所作为、也大有可为。
  (一)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建设贸易自由与健康安全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自贸试验区如果做不到“管得好”,那么“放得开”也就是一个伪命题。因此,在贸易领域安全是自由的前提,追求质量安全也是自贸试验区题中的应有之义。《中国自贸区发展报告(2016)》指出我国自贸区政策内容过于庞杂和碎片化。就质量发展来看,也存在宏观管理缺乏统筹协同的问题,各类质量发展、质量提升的行动、方案交叉重复,形式有余但突破不足。唯有形成上下纵向对接,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基础探索;各自贸试验区所在区域间的直属局、地方两局的横向统筹协同和政策系统集成,才能形成共谋质量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国际对标,建立开放型经济体自由与安全风险的压力测试区。作为首个升级版的自由贸易改革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正在多方面对标国际标准,例如贸易领域的单一窗口、金融领域的准入制度等。但目前自贸试验区内的质量标准,无论检测标准、产品标准还是管理标准都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是可在自贸试验区内试行国际标准,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的優势,一方面解决市场准入问题,对接TPP、TISA、TTIP等国际新标准和规则,另一方面明确自由与质量安全风险的压力界限,了解国际标准的本土“适生性”,为对标国际标准打下基础;二是率先建立新业态的国际标准,集中力量针对文化产品贸易、跨境电商、生物制药等在自贸试验区内蓬勃发展的新业态,抢占ISO等国际标准的制高点,体现质检在质量发展上的超前视野和话语权。
  (三)强化转变政府职能,打造提升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政府再造区。借助上海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的契机,要在如何让“质量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自觉上做好文章。一是建设共搭、共享、共治的风险管控平台,通过“精准政策”发力强化质量和品牌建设,不断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二是抓好互联、互通、互认平台的建立,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推荐国内外检验检测互认合作,推动高端服务业聚集,促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成为与国际对接的战略高地和标准输出地。
  (四)建成“一带一路”有质量的市场要素资源配置的功能枢纽,更好地服务全国改革大局。在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上,马云继eWTO后提出e-WTP(Electronic World Trade Platform,电子世界贸易平台),建立互联网时代全球贸易规则。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一带一路”的中枢,可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专项,做好质量发展政策如何介入e-WTP等新贸易规则的先行探索,推动形成市场要素“质量先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质量提升”上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其他文献
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同侧股骨近端骨折,大多涉及到假体部,对假体的稳定性产生影响,给治疗带来困难,2006年1月-2009年2月,我院共收治高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再发股骨近端骨折14
4月19日,深圳市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召开《民用无人机系统性能测试方法 第3部分:无线射频性能》《民用无人机系统二维条码标识技术规范》和《民用无人机系统身份识别通用要求》等3项联盟标准的专家评审会,专家组一致决定3项标准通过评审。会议还决定,由联盟秘书处会后根据专家组意见,对上述标准进行修改并在联盟内部征求意见,标准预计5月份正式发布。  《民用无人机系统身份识别通用要求》对民用无人机生产企业、销售商
1月14日,广州市工商局、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唯品会(中国)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同构建电商领域商品质量管控标准体系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广州市工商局、广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将指导唯品会公司建立起电子商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控规范化标准、商品信息发布制度、客户服务规范化标准及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务工作制度,涵盖供应商准入、商品抽检、商品溯源、仓储运作管理、运输配送、标签规范、网络广告审查、合同文本、投诉处
近日,安徽省質监局发布了《安徽省标准化发展状况白皮书(2016年)》,呈现了安徽省标准化“标准领域不断扩大、标准数量不断增加、标准结构不断优化、标准话语权不断提升”的鲜明特点。  截至2016年底,安徽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研制国际标准10项、国家标准1403项、行业标准2550项、地方标准2081项,主导或参与研制的标准已覆盖23大门类、51个行业,对比“十一五”末,工业标准总量增长约3倍,农业
目的探讨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修复指腹合并肌腱、骨外露软组织缺损疗效。方法采用同指掌侧脂肪筋膜瓣转移联合植皮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18例20指。结果术后18指供受区创面Ⅰ期愈
目的探讨利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老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老年患者足踝部创面共11例,
1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自3m高处摔下致腰部受伤4h入院。查体:L1棘突向后突起,压痛、叩击痛,鞍区感觉减退,双下肢感觉及肌力正常。跟腱、膝腱反射正常,髌震挛、踝震挛未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