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Agent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研究

来源 :物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tcq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的复杂性,引入多Agent技术,建立了基于多Agent的编组计划优化模型,并重点讲述了Agent之间的交互机制以及车流合并过程,最后指出了该方法的优越之处,对于列车编组计划智能化编制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编组计划;多Agent系统;协商机制
  中图分类号:U2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4-0132-02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mplexity of making freight train formation plan, brings in the multi-agent technology and founds the optimizing model of train formation plan based on multi-agent. Afterwards it gives the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the process of distribution. At last, it points out the superiority of this method,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s for intelligent making freight train formation plan.
  Key words: train formation plan; multi-agent system;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在铁路运输组织中,制定列车编组计划是基础性工作,是确定各支车流的运送途径和中转方式的过程,其优劣程度直接影响铁路设备的利用率及运输成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列车编组计划与车流组织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0—1规划法[1]、二次0—1规划法[2]以及几种网络优化模型[3-5];在模型的求解方面比较成功的是模拟退火算法[6]。但是由于该问题还涉及车辆走行里程、运输成本、车站能力与区段通过能力等众多因素,因此,在其建模过程中需进行一定的简化,造成理论研究同实际情况存在着距离。此外在路网规模庞大,车流数目众多的情况下,其在模型的求解上也相当复杂,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具有:(1)复杂性,车流之间相互耦合,某支车流改编方式的变动可能引起其他车流也发生变化;(2)不确定性,车流的组合形式是不确定的;(3)分布性,各支车流是分散的。对于这类问题的求解,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兴起的多Agent方法[7]有较大优势。
  此外,列车编制组计划的编制过程可看作为资源分配相应任务的过程,其中,每支车流看作需要完成的一种类型的任务量,而车站和区段看作为完成任务的资源,则列车编组计划转化为一个任务分配的问题,而目前多Agent在车间的任务分配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因此,本文将Agent引入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中,借助Agent的自主性、智能性、主动性以及交互性,将每个任务分配给合理的资源,提高铁路设备的利用率。
  
  1基于多Agent的列车编组计划优化模型
  
  1.1模型的创建。列车编制计划的优化主要涉及的实体为车流、车站以及区段,其整个过程实质上是为各支车流选取适当的车站和区段组织货物运输的过程。如上面所说,可以将该问题转化为任务分配过程来求解,车流寻找路径的过程看作需要完成的任务,而路网中的所有车站和区段看作资源,则每支车流的运送路径由相应进行作业的车站和区段组成。分别为每个任务和资源都各设置一个Agent作为代理,通过它们之间直接或间接的交互来为每个资源分配任务。基于多Agent的编组计划优化模型如图,包括:(1)负责与人交互的交互Agent;(2)资源Agent,映射车站和区段实体,负责监测发来的任务是否超出了能力限制;(3)任务Agent,映射车流实体,负责与其它的任务Agent交互,寻找合适的合并对象;(4)管理Agent,用来进行冲突处理;最后还有两个数据库分别为路网数据库和编组去向库。其中,路网数据库主要存放路网信息,从车流角度来说,存放的是各支车流的所有径路;编组去向数据库存放车流选定的所有编组去向信息,是由任务Agent不断写入以及删除的。
  


  1.2Agent之间的交互机制。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中主要的交互是车流与车流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本文借用招商机制来实现它们之间的合并问题。当某支车流或合并车流达到直达运送的绝对条件时,发布公告,成为已定招商者;而当其每站改编的车小时节省大于等于0.8cm时,也发布公告,成为暂定招商者,其他车流为投资者,不断检测公告中是否存在与其有部分相同路径,然后计算投资的效益来决定是否投资。当一轮投资完后,各暂定招商者判断合并车流是否满足绝对条件,若满足转为已定招商者,反之招商失败,还原所有车流的状态;对于已定招商者,要计算判断其内部的合并车流对其始发或终到站是否满足绝对条件,从而延长其始发或终到站。
  1.3运作过程以及招商机制。由于技术站的车流合并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本文只针对技术站的招商过程加以介紹。在车流与车流的交互合并过程中,存在某站的改编任务超过其能力的可能性,需管理Agent来仲裁处理。整个运作步骤如下:
  初始状态:每支车流为一个直达去向。
  (1)每支车流Agent对其所有的可行径路进行计算判断,若满足绝对条件Nt最小≥cm,将其定为直达去向转为已定状态;若满足条件Nt最小≥0.8cm,暂时将其定为直达去向转为暂定状态;若都不满足保持初始状态,计算有没有一站节省Nt≥cm,如果存在则标记不应该在该站截流。
  (2)直达车流Agent发布其直达的消息,其他车流Agent读到所有消息后计算其收益,若收益为正并且相对于直达车流或车流组合只须进行一次改编,则该Agent向相应的车流Agent发送同意投资的消息,并转为与对应的招商者相同的状态,否则不进行投资。若存在多种可投资的方案,选取可获得收益最大的投资。
  (3)各直达车流Agent收到所有投资消息后,作进一步检查,对于暂定状态的直达车流,再次判断合并后车流是否满足绝对条件,若满足将所包含的车流转为已定状态;若不满足,回复所有对其投资的车流,表示此直达去向已失效,其他车流收到后恢复初始状态。
  (4)检测已定状态中的所有直达去向,判断合并车流后对于其始发和终到站是否满足绝对条件,若满足,延长相应车流的始发或终到站,并处理对其他车流的影响,计算延长前后所有车流的消耗,取消耗最少的方案。将所有已定状态的车流所标记的不该截流站取消。
  (5)车站Agent检测其改编任务是否超出其改编能力后,若否,转到6;若是,则向管理Agent发送报告,由管理Agent按如下步骤进行调整。
  选取其他的有直达车流始发和终到且剩余改编能力较大的车站,将一部分改编作业转到该站;若该站存在始发或终到的直达车流,将可投资该直达车流的车流在超负荷车站的改编转为在该站改编,合并相同径路的车流,按照上述(2)、(3)、(4)、(5)步骤进行招商处理;若不存在直达车流,试着将在超负荷车站的某些改编作业转移到该站,按照上述(2)、(3)、(4)、(5)步骤进行招商处理,通过计算其对整体车小时消耗的影响,取车小时消耗相对较少的方案。
  (6)若路网中各站车流合并不满足绝对条件或各部分车站个数≤4,则转到(8),并将不满足必要条件的直达去向取消;反之,车站管理Agent设置截流点,其原则为:直达已定状态中,若存在可衔接的去向且其衔接站的t不大于短路网上其他站的,且其改编能力较大,则选取该衔接站;如果不存在,选取处于路网中部的直达去向的始发或到达站的t不大于其他各站的,且改编能力较大的站;若都不满足,选取处于路网中起全部通过车流不满足充分条件且其改编能力相对较大的车站;若不存在,选择靠近路网中部的站,且其t不大于其他各站的,改编能力较大的。
  (7)将所有初始车流以及暂定状态的直达以及非直达车流在截流点分为左右两部分。两部分可以按照上述步骤1、2、3、4、5再进行计算。
  (8)取消初始状态中不满足必要条件的直达车流,编入区段列车,输出所有结果。
  
  2结论
  
  论文首次将多Agent技术引用到列车編组计划的优化过程中:将车流送达目的地过程看作要完成的任务,并设置一个Agent为其寻找合适的径路;将每个车站和区段看作资源,也设置一个Agent,用来组成路网,供各任务Agent分配其任务。在优化过程中,各任务Agent在路网条件下通过间接交互寻求自身利益最大的同时由管理Agent仲裁管理从而求得总体的满意解。此外,每一个任务Agent映射一支车流实体,使其具有自主性和智能性,将以前专家才具有的经验知识分布到各支车流中,由各支车流主动地在路网中寻找合适的运输路径,体现了运算的分布性。但是,目前提出的还仅仅是一个模型,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包括各个Agent需要具备的知识表达、Agent之间的协作规则、冲突处理等,才能实现整个列车编组计划的优化。
  
  参考文献:
  [1] 曹家明,朱松年. 优化列车编组计划的0—1规划法[J]. 铁道学报,1992,14(4):49-57.
  [2] 曹家明,朱松年. 铁路网上技术直达列车编组计划优化的二次0—1规划法[J]. 铁道学报,1993,15(2):62-70.
  [3] 史峰,李致中,孙焰,等. 列车编组计划网络优化方法[J]. 铁道学报,1994,16(2):74-79.
  [4] 林柏梁,朱松年. 路网上车流径路与列车编组计划的整体优化[J]. 铁道学报,1996,18(1):1-7.
  [5] 李映红,吴世贵,彭其渊.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网络模型的建立及算法[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97(1):68-71.
  [6] 林柏梁,朱松年. 优化编组计划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及模拟退火算法[J]. 铁道学报,1994,16(2):61-66.
  [7] 张洁,高亮,李培根. 多Agent技术在先进知道中的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 李英. 多Agent系统以及其在预测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对疫苗冷链的定义及特点进行了阐述,针对疫苗冷链中出现的牛鞭效应,供需失衡等关键问题,运用VMI的相关理论,设计一个基于VMI的疫苗冷链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VMI在疫苗冷链物流中的优越性,并对疫苗冷链系统VMI运作流程和补库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VMI;疫苗冷链;牛鞭效应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6-0014-04   
期刊
摘要:论文主要研究和设计如何应用BREW技术来构筑物流信息系统。主要依托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将BREW系统植入到手持设备上,利用该系统搭建的平台来实现客户与企业直接的沟通,从而降低企业在信息设备上的资金投入,降低成本,并可缩短响应客户需求的时间。  关键词:物流;物流信息技术;BREW  中图分类号:F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0-0009-03    Abst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物流系统信息化的需求,文章首先介绍了嵌入式Linux的关键技术及其在物流配送系统中的应用,继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设备的物流配送解决方案,并简要说明了在嵌入式Linux下无线网络接口程序的设计以及物流配送系统的实现过程。该系统采用AMD Au1100TM处理器,能在Linux环境下实现无线网络通信和交换电子票据功能。这一设计通过嵌入式Linux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提高了系统
期刊
摘要:如何解决货物在运输途中的丢失,一直以來都是物流运输公司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概述RFID技术和3G技术的基础上,研究了RFID与3G技术在货物在途运输防盗中的应用问题,以此通过RFID与3G技术的结合有效地解决货物丢失问题。  关键词:RFID技术;3G技术;货物丢失;运输防盗  中图分类号:F7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0-0063-03    Abstr
期刊
摘要:文章在全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火热建设的大环境下,分析了国内企业ERP实施失败率高于国外企业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机车车辆厂目前的现状,并对其实施ERP的需求进行了分析,其中针对机车车辆厂的物料管理提出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ERP(企业资源计划);机车车辆厂;动车组;物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0-0085-03  
期刊
摘要:危险品物流是一种特殊商品的物流,其在运输、仓储等过程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将预防性的理念应用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运用HACCP的方法,结合危险品物流的特点,从配送中心的作业环节来控制危险品物流安全问题,确定安全的临界范围及监控方法,制定校正措施,建立有效的记录及档案管理系统。  关键词:HACCP;危险品;物流;安全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
期刊
摘要:我国加入WTO后,国际货物贸易量不断增加,对运输的需求也迅猛增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铁路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但也有自己的不足。铁路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运用这一比较优势扩大企业收益、占领运输市场,在与海路运输的争夺战中取得胜利。  关键词:铁路运输;海路运输;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5-0129-02    A
期刊
摘要: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一个棘手问题。牛鞭效应的解决对于降低供应链成本,保证供应链正常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订至点(Order-up-to)补货模式下利用指数平滑法构建了牛鞭效应的量化模型。通过分析算例中的数据得出产生牛鞭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信息分散化、提前期、不合理的供应链结构等。针对相应的因素提出了相关的控制策略:实施信息共享、缩短提前期、确定合理的供应链结构等。从正反两方面论
期刊
摘要:将汽车产业链简单划分为零件制造、整车装配与售后服务三个基本环节,分析了RFID技术在汽车产业链各环节中的应用案例及效益。  关键词:RFID;供应链;汽车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25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5-0025-03  Abstract: It divides simply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hain into t
期刊
摘要:香港航运物流业近年来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内地与香港达成的CEPA协定为香港带来了突破瓶颈的机遇。本文阐述了香港航运物流业所面临的三大发展障碍,提出香港利用CEPA协议的优惠政策,寻求内地、自身以及向外三维结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香港;航运物流产业;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05-0140-02
期刊